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教学设计
课题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单元

学科
人文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
观察地球仪,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3.运用经纬线知识,判断地理位置、方位等。
重点
知道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经纬网的信息,判断地理位置、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海的“诱惑”与“……”在苍茫的大海上,泛舟碧波,风和日丽,非常惬意。然而……狂风暴雨骤至,瞬间有可能船翻人遇难!怎么办?……
怎么描述遇难位置呢?
快请地球仪来帮忙!
学生看图片,感受学习“从地球以上看世界”的紧迫性。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讲授新课
一、地球仪
【新知讲解】1.地球仪上有很多
线和
线。2.说说“经线的那些事!”经线特征定义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教师归纳】经线特征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又称子午线圆弧状况半圆形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新知拓展】
本初子午线的来历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规定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这也是当时英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体现。3.再说“经度的那些事!”经度特征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代号半球划分经度特征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为0°~180°。代号东经用“E”
,西经用“W”
半球划分20°W~160°E的经线圈【教师归纳】【新知拓展】
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经过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经过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为避免把许多国家分到东、西两半球,国际上规定东经20度、西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它们经过的地方大多是海洋和海岛。4.说说“纬线的那些事!”
纬线特征定义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教师归纳】经线特征圆弧状况完整圆圈长度长度自赤道向两极点逐渐缩短;
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东西相互关系平行5.再说“纬度的那些事!”纬度特征纬度起点线度数划分代号半球划分纬度特征度数起点线赤道度数划分从赤道开始,向南、向北各划分为0°~90°。代号北纬用“N”

南纬用“S”
表示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教师归纳】【新知拓展】
赤道纪念碑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以北27公里的赤道线上,矗立着1982年8月9日建成的赤道纪念碑。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是世界上最准确的赤道标记,被看作是“地球的中心”。厄瓜多尔在西班牙语中是“赤道”的意思,基多海拔2850米,是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线的首都。二、使用地球仪【新知讲解】1.使用地球仪,我们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
。地理位置2.在地球仪,找到以下各点,确认半球。(1)40°N,116°E附近的中国城市
,半球位置是

。(2)16°S,50°W附近的一座城市
,半球位置是

。3.同地球仪一样,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我们帮助我们确定事物

。(1)根据图中各点位置,判断其方位?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D点的什么方向(2)根据图中各点位置,估算大致的经纬度。A点纬度
。B点纬度
。C点经度
。D点经度
。4.利用经纬网,还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

特点。
地理位置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30°~60°?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23.5°N~23.5°S?【教师归纳】5.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
(A.北半球
B.南半球)
(A.东半球
B.西半球)。(2)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大部分地区
(A.热带
B.温带
C.寒带)(3)中国的经度位置:
中国最西端的经度

中国最东端的经度
;中国东西跨越
度;根据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中国最东端和中国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
个小时。【学以致用】
紧急救援一艘海轮在大洋上遭遇风暴遇险,发出紧急呼救信号,并报告了具体位置:“140°E,20°N“。在A地的海事救援船接到信号后,立即驶往出事海城,营救遇险海轮。(1)请你标出遇险海轮的地理位置。(2)救援船由A点向遇险海轮行进的方向是向
。(3)按经度位置,遇险船只位于
半球(东半球/西半球);按纬度位置,遇险船只位于
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纬度(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五带中的
带。
学生阅读教材图文:经

(1)学生观察地球仪,自主探究“经线”;(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
学生纠正探究不准确的知识点学生阅读(1)学生观察地球仪,自主探究“经度”;(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
学生纠正探究不准确的知识点学生阅读,拓展知识(1)学生观察地球仪,自主探究“纬线”;(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
学生纠正探究不准确的知识点(1)学生观察地球仪,自主探究“纬度”;(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
学生纠正探究不准确的知识点学生阅读,拓展知识(1)学生观察地球仪、地图,自主探究“地理位置”;(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
北京
东半球
北半球巴西利亚
西半球
南半球
方向
位置西北
东南55°N
15°N
45°E
135°E(1)学生观察地球仪,自主探究“高、中、低纬”;和“五带”的范围(2)小组讨论合作(3)学生展示。学生纠正探究不准确的知识点(1)学生读图,完成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探究(2)学生展示。AABB72°E135°E
62°E学生读图,独立完成对“学以致用”的探究东南东北
低热
本节课“海上救援”为线索,展开两环节教学。本环节“地球仪”运用“新知讲解”、“教师归纳”,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完成基本知识的构建;运用“新知拓展”,增加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本环节“使用地球仪”。运用“新知讲解”,完成在地球仪、地图上判断一点的地理位置和方位;本环节运用地图,探究“高、中、低纬”;和“五带”的范围,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知识更全面!本环节运用地图,探究“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本环节运用“紧急救援”,培养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关于“在地球以上看世界”知识:认识经纬的特征(经纬线、经纬度);认识在地球仪上、地图上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分析某地地理位置的特点等。
板书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