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水的天然循环1.循环途径:水通过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2.循环的能量: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3.循环的意义:实现了水的,水资源的。?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沉降: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常用试剂为。?2.过滤:(1)目的: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2)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二低: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末端要轻靠在;漏斗的下端要紧靠。?3.吸附:目的:除去水中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常用来进行。?4.蒸馏:目的:除去水中的。?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1)混合物:由物质组成。?(2)纯净物:由物质组成。?2.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及目的:(1)过滤:分离的混合物的方法。?(2)吸附:主要除去一些的杂质。?(3)蒸发结晶:可使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结晶析出。(4)蒸馏:加热,使某种液体先汽化后冷凝,可得到纯净的液体。3.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主要有、、等净化操作。?硬水和软水1.概念:硬水是含有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软水是钙、镁矿物质的水。?2.区分方法:把倒入水中搅拌,泡沫较多的是;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3.软化方法: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漫画助学】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吸附杂质,加速沉淀吸附色素和异味【见多识广】蒸馏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通过蒸馏得到的水可认为是纯水。纯水(或蒸馏水)中缺乏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不能长期饮用。探究点 净化天然水 结合下图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探究问题】1.请你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2.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为什么?3.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典例】(2021·烟台质检)小聪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净化处理。(1)他首先在浑浊的湖水中加入明矾粉末,其作用是,静置一会儿后,他将得到的湖水过滤,过滤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2)小聪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填标号)。?a.用玻璃棒引流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d.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3)过滤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两条即可)。?(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两条即可)。?(5)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看法你是否同意?(填“是”或“否”),若要制取纯水,还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硬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海水2.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B.沉淀C.过滤D.消毒3.(2020·河北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4.(2020·苏州中考)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5.(2020·西藏中考)城市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1)在自来水厂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a池的作用主要是(填序号)。?A.沉淀B.过滤C.吸附D.蒸馏(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3)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填“硬水”或“软水”)。?(4)在投药消毒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5)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1.(2020·广州中考改编)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2.【教材二次开发】观察如图几种净水装置或净水方法,并比较净水程度,回答相关问题。(1)图①中的烧瓶加热需垫,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2)上述净水方法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填序号)。?(3)图③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若所得滤液浑浊,应进行的操作是。?(4)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3.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1)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2)如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作用是。?②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除①外)。?③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是混合物,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4.地震后,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是部分净水装置示意图。(1)从水源到饮用这一过程中,选择对水进行处理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①煮沸 ②过滤 ③沉淀④消毒 ⑤蒸馏 ⑥吸附(2)图一装置有处错误,改正并完成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填序号)。?①待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漏斗不干净③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④过滤时用玻璃棒使劲搅拌漏斗中液体(3)实验后向图二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填序号)。?①浮渣多,泡沫多②浮渣多,泡沫少③浮渣少,泡沫多④浮渣少,泡沫少PAGE-9-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当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数目 和 大小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间隔 和 排列方式 。? 【微点拨】任何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是构成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其构成微粒本身不会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1)水的汽化和液化。 (2)水的凝固:水凝固时,水分子自身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由无序排列变为 有序排列 。?分子及其特征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 氧气、水 等由分子构成。分子都是由 原子 构成的。?2.基本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2)相互之间有 间隔 ;?(3)总在 不断地运动 。?【漫画助学】提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无法用肉眼看到。【易错导思】“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平时看到的“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探究点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探究问题】1.大烧杯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防止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将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使实验现象明显)。2.结论拓展: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实验室保存浓氨水时应该 密封 保存。?3.虽然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请列举两个不足之处。提示:氨水的用量大、有大量氨气逸出大烧杯等。【典例】(2021·哈尔滨质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 无 色。?(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 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 氨分子 (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2020·烟台中考)某同学对不同状态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D.气态水分子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间没有间隔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3.(2020·天津中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B)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消失——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4.(2020·成都中考)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C)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B.浓氨水变红C.氨水呈碱性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1.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慢慢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B)A.分子数量变多了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C.每个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生成了新的分子2.科学家在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超离子水冰的说法正确的是(D)A.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B.超离子水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C.构成超离子水冰的分子不再运动D.超离子水冰由水分子构成3.如图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的原因 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彼此的间隔当中 。?(2)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 给试管加热 。?(3)酒精和水混合后,二者的化学性质均未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 酒精和水的分子未发生改变 。?PAGE-6-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水是由构成的,当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 【微点拨】任何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是构成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其构成微粒本身不会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1)水的汽化和液化。 (2)水的凝固:水凝固时,水分子自身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由无序排列变为。?分子及其特征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等由分子构成。分子都是由构成的。?2.基本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2)相互之间有;?(3)总在。?【漫画助学】【易错导思】“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点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探究问题】1.大烧杯的作用是什么?2.结论拓展: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实验室保存浓氨水时应该保存。?3.虽然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请列举两个不足之处。【典例】(2021·哈尔滨质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色。?(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1.(2020·烟台中考)某同学对不同状态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D.气态水分子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间没有间隔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3.(2020·天津中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消失——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4.(2020·成都中考)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B.浓氨水变红C.氨水呈碱性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1.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慢慢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A.分子数量变多了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C.每个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生成了新的分子2.科学家在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超离子水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B.超离子水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C.构成超离子水冰的分子不再运动D.超离子水冰由水分子构成3.如图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的原因。?(2)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3)酒精和水混合后,二者的化学性质均未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PAGE-6-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水的天然循环1.循环途径:水通过 三态变化 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2.循环的能量: 太阳 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3.循环的意义:实现了水的 自身净化 ,水资源的 重新分配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沉降: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常用试剂为 明矾 。?2.过滤:(1)目的: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2)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 漏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的边缘 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 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靠在 玻璃棒的中下部 ;玻璃棒末端要轻靠在 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 盛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吸附:目的:除去水中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常用 活性炭 来进行。?4.蒸馏:目的:除去水中的 可溶性杂质 。?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1)混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组成。?(2)纯净物:由 一种 物质组成。?2.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及目的:(1)过滤:分离 颗粒大小不同 的混合物的方法。?(2)吸附:主要除去一些 有颜色或气味 的杂质。?(3)蒸发结晶:可使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结晶析出。(4)蒸馏:加热,使某种液体先汽化后冷凝,可得到纯净的液体。3.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主要有 沉降 、 过滤 、 灭菌 等净化操作。?硬水和软水1.概念:硬水是含有 较多 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软水是 不含或含较少 钙、镁矿物质的水。?2.区分方法:把 肥皂水 倒入水中搅拌,泡沫较多的是 软水 ;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 硬水 。?3.软化方法: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煮沸 ;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 蒸馏 。?【漫画助学】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吸附杂质,加速沉淀吸附色素和异味【见多识广】蒸馏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通过蒸馏得到的水可认为是纯水。纯水(或蒸馏水)中缺乏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不能长期饮用。探究点 净化天然水 结合下图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探究问题】1.请你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2.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为什么?提示:不是。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得到的水仍是混合物。3.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提示:过滤后,若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过滤两次后滤液仍然浑浊,需重新制作过滤器再次过滤。【典例】(2021·烟台质检)小聪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净化处理。(1)他首先在浑浊的湖水中加入明矾粉末,其作用是 吸附沉降杂质 ,静置一会儿后,他将得到的湖水过滤,过滤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2)小聪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acd (填标号)。?a.用玻璃棒引流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d.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3)过滤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 没有先静置一段时间再过滤上层清液 (两条即可)。?(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滤纸破损 、 液面高于漏斗边缘或仪器不干净等 (两条即可)。?(5)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看法你是否同意? 否 (填“是”或“否”),若要制取纯水,还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蒸馏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A.硬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海水2.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采用的方法是(A)A.蒸馏B.沉淀C.过滤D.消毒3.(2020·河北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4.(2020·苏州中考)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5.(2020·西藏中考)城市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1)在自来水厂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a池的作用主要是 B (填序号)。?A.沉淀B.过滤C.吸附D.蒸馏(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3)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4)在投药消毒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5)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 洗菜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等) 。?1.(2020·广州中考改编)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2.【教材二次开发】观察如图几种净水装置或净水方法,并比较净水程度,回答相关问题。(1)图①中的烧瓶加热需垫 石棉网 ,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产生暴沸 。?(2)上述净水方法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①② (填序号)。?(3)图③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引流 ,若所得滤液浑浊,应进行的操作是 重新过滤 。?(4)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 吸附 。?3.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1)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颗粒,加速沉降 。?(2)如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②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除①外)。?③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是混合物,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蒸馏 。?4.地震后,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是部分净水装置示意图。(1)从水源到饮用这一过程中,选择对水进行处理的正确顺序是 ③②⑥④① (填序号)。?①煮沸 ②过滤 ③沉淀④消毒 ⑤蒸馏 ⑥吸附(2)图一装置有 3 处错误,改正并完成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①②④ (填序号)。?①待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漏斗不干净③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④过滤时用玻璃棒使劲搅拌漏斗中液体(3)实验后向图二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填序号)。?①浮渣多,泡沫多②浮渣多,泡沫少③浮渣少,泡沫多④浮渣少,泡沫少PAGE-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1课时水分子的运动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1课时水分子的运动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导学案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