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石蜡燃烧和石蜡受热熔化都是化学变化(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的化学学习的特点是要关注物质的用途( )(3)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4)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5)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核心知识]1.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性质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易错点拨]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只能是感觉器官感受到的色、热、态等。 1.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A.逻辑推理B.社会调查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2.将彩漂液倒在地上,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小丽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作出结论D.反思评价3.君君将一定量的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置之不理B.请教老师C.上网查资料D.通过实验继续探究4.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下列有关炼丹术和炼金术的说法中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A.“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为“贵金属”黄金B.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C.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D.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5.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观察现象6.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D.蜡烛燃烧时先熔化为液态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探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蜡烛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③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④这是一个化学变化,但伴随有物理变化⑤熄灭时有白雾产生A.①②③B.只有③④C.只有④D.①②③④8.如图1-2-1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是( )图1-2-19.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1-2-2所示的系列实验。图1-2-2(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有 (填字母)。?a.发出黄色火焰b.熔化的石蜡顺着蜡烛流下c.发光、放热d.产生淡淡的黑烟e.火焰分层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2)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 。?(3)①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 。?②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 ,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 。?③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10.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min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个结论:①;?② 。?[实验反思]此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如:(写一点即可)。?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11.蜡烛(足量)在如图1-2-3甲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2-3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瓶内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2.如图1-2-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 (填“a”“b”或“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图1-2-4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核心·易错](1)× (2)× (3)√ (4)√ (5)× (6)×[应考能力提升练]1.C [解析]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有很多,如计算、推理、假设、实验等,其中最基本的手段是化学实验。化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到的。2.A [解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假设这一环节。3.A [解析]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探究其原因。4.A 5.B [解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有: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A中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如C中水的状态的改变和D中玻璃片上有水珠生成。称量水的质量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6.B [解析]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现象。7.D8.B [解析]虽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但由于含量较少,故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1)①abcde ②外焰 (2)炭黑 (3)①小水珠 水 ②熄灭 变浑浊 ③二氧化碳和水10.[实验结论]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食盐时燃烧效果最好(合理即可)[实验反思]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的影响(合理即可)可以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合理即可)[解析]本题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食盐质量的增加,蜡烛燃烧的时间越来越长,燃烧也很稳定;但当食盐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燃烧时间继续延长,但燃烧的稳定性却在减弱。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如蜡烛燃烧时间延长后,烛光亮度是否受到影响等。[初高衔接拓展练]11.D [解析]由图乙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2.b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