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参与民主生活导入新课2021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观看视频,探究问题:(1)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12345吗?该热线电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帮助,请举例说明。(2)上述监督平台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起到怎样的作用?(3)如果你有拨打该热线的需求,你在陈述某一个事实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探究新知板块一:行使民主权利上节回顾: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公民的角色是怎样的?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信访有序投票课堂探究:如何看待漫画中的行为?(从法律、社会稳定、公民权利等角度思考)两种做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图中的《信访条例》代表着什么?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你知道吗,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哪些,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那种形式?(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等额选举指候选人与当选者数额相等的选举。与差额选举对称。在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选举采取等额选举的方式,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采取差额选举方式。在地方一级,各级人民政府的副职领导人一般采取差额选举形式。案例分析: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刘小庄村村民祁某寿按照每人200元标准,向本村村民代表武生某、黄洪某、黄有某进行贿选;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祁某彪拉拢、诱导村支部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存在请吃拉票行为。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后,依法对祁某寿、武生某、祁某彪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对黄洪某、黄有某分别处以行政罚款200元和行政警告的处罚。同时,湟中区委对上新庄镇党委履职不力的问题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对刘小庄村包片领导、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王有某给予停职处理。投谁一票?投给值得我们信任的人、给老百姓做实事的人。结合上述文本及视频,你认为在民主选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②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民法典的编纂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亮相。2020年5月,民法典立法迎来最后一环——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草案先后10次上网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十三条: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问题总结:1如何认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3)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2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哪些?(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4)民主协商和民主管理也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行使(上节内容)3民主选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2)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选举4民主监督有着怎样的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八年级下册已有所涉及)民主:现代公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板块二:增强民主意识观看视频,对比两种场景,联想不同的社会时代,你感悟到了什么?视频:霍元甲想为小莲操办婚事,乱点鸳鸯谱现代社会:少数服从多数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你的身边,是否出现过下列场景?观看图片,你认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我们的榜样:青少年模拟提案课堂分享:观看图片,观察自己身边的家人、老师或朋友,评价一下他们的民主意识。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问题整合:1增强民主意识的价值(意义)是什么?(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政务服务热线的指导意见.mp4 人大代表谈责任.avi 参与民主生活.pptx 发扬民主创造幸福生活公益广告.avi 大侠霍元甲:霍元甲想为小莲操办婚事,乱点鸳鸯谱.avi 青少年模拟提案.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