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声声慢》教案四川省彭州市敖平中学 徐 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读意象,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2.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的身世经历把握作者的情感。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如何品读意象来把握词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品读意象,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确定以《声声慢》中的“愁”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寄寓愁情的意象特征,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以《醉花阴》导入 (展示《醉花阴》文字,学生齐读这首词)这首词中,若用一个字概括李清照的情感,是何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字的前面加上修饰语,应是怎样一种愁?(闲愁)在《醉花阴》中,女词人诉说了她的闲愁,那么在《声声慢》中她又将诉说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展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理清词的大意。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词文中难解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幻灯片显示出来)戚戚 乍暖还寒 将息 憔悴损 独自怎生得黑 次第3.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师:同学们,你听出词人在诉说什么吗?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生:愁。4.学生齐读这首词,再次感知这首词的情感。三、品味鉴赏1. 直接抒情(找到《声声慢》的抒情点)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词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如何入愁,请学生自读这首词,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何理解这句话?它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情感基调?学生发言,教师作适当点拨:[提示1] “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引入词人简介)[提示2]:“冷冷清清” 诗人她寻找到什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提示3]:“凄凄惨惨戚戚”寻觅后词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因为亡夫,晚年生活凄凉孤寂,所以承认感到孤寂。词人可能希望找回自己以前的美好生活来慰藉自己孤寂的心灵,可是四周却一派冷清。寻觅后词人内心只有无尽的伤痛。由此可见,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凄凉。3.借何写愁⑴词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词人这种哀婉凄凉之愁的呢?(复习什么是“意象”)⑵品味意象(如何品读)①淡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用“淡”来修饰“酒”?酒真的很淡吗?——A“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可见天气寒冷。古人有为驱寒消愁而饮酒的习惯。“敌他晚来风急”,词人本欲借酒驱寒消愁,但是淡酒无力,怎能抵挡得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的侵袭呢?——B后一句中“正伤心”说明词人此刻内心愁苦。外在环境的寒冷加上内心的愁苦,即使再烈性的酒,此刻酒入愁肠,恐怕也难以压住作者这太深、太浓、太重的心愁。自然酒的味道也就淡了。②过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何词人看到鸿雁飞过,会感到伤心?——A “旧时相识”是李清照伤心的缘由。词人本欲借酒消愁,可谁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起自己阵阵伤心。正当伤心之时,猛然抬头看见天空中的大雁,那不正是曾经为她和丈夫赵明诚捎信过的大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如今,大雁依旧,斯人已去,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B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雁是候鸟,春秋南北往复飞回,经常会勾起离人的愁情,词人如今南下避难,来年春天,大雁可以北回,但她却难以北回,顿时还会勾起她天涯沦落之愁、亡国之恨。“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如何透过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方法小结】:a.联系上下文。b.抓物象的修饰语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c.把握古典文学作品中某些意象的特定含义。③学生试用这些方法,从“黄花” 和“梧桐”两个意象中任选一个进行鉴赏品味。(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请一些同学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并总结。)4.缘何生愁这几句诗,不着愁一字,却处处惹愁,景景牵愁,物物惹愁,词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愁的世界。这些愁层层叠加,直至无以复加,词人干脆就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见,词人的愁则非笔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结尾一句戛然收尾,但却给人“言已 尽,愁难了”之感。仔细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具体包含了哪些愁?[提示]:联系作者写此词的背景和前面的意象分析来概括。[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悲,颠沛之苦。四、总结:(展示《醉花阴》和《声声慢》)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亡国之恨、丧夫之悲、颠沛之苦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本词,再在诵读中去体会李清照的那满腹的愁情。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2.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板书设计】:声 声 慢李清照淡 酒 怎凄 一寻 冷 凄 过 雁 个寻 冷 惨 愁觅 清 惨 憔悴损的黄花 字觅 清 戚 了戚 被细雨敲打的梧桐 得(亡国之恨、丧夫之悲、颠沛之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愁闲愁——李清照敖平中学 徐娟⒈戚戚:内心忧愁的样子。⒉乍暖还寒: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⒊将息:调养、休息。⒋憔悴损:憔悴得很。⒌怎生得黑:怎么能够挨到天黑。⒍次第 古:光景、情形。今 ①次序。(名词)② 一个挨一个。(副词)⒎了得:说得完、包括得了。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哪个句子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找出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神情动作外部环境内部心境恍惚失落寂寞冷清形单影只凄凉悲伤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著有《金石录》,词集《漱玉词》。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两人志趣相投,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灭掉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建立南宋。此时44岁的李清照和丈夫被迫逃离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两年后赵明诚在奉诏赴任湖州太守的途中,因病去世。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过着动荡不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返回⑴词中借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词人哀婉凄凉之愁?细雨、梧桐急风淡酒过雁黄花——为什么说是“淡酒”?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⑵品味意象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内心愁苦乍暖还寒外部——天气寒冷借酒驱寒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为什么词人看到鸿雁飞过,会感到伤心呢?这正是词人伤心缘由之所在。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运用透过意象把握情感的方法,试对“黄花”和“梧桐” 进行简要分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菊花的凋落,正是词人飘零的身世,憔悴容颜的象征。满地堆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滴滴哀愁的象征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周紫芝《鹧鸪天》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 晏殊《撼庭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白居易《长恨歌》结合这几句诗,谈谈梧桐秋雨给你怎样的感受?仔细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具体包含了哪些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背诵这首词。2.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配套教学设计.doc 高二语文优质示范课《声声慢》_徐娟 00_00_00-00_56_18.flv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件-徐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