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立足于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原有认识,引导学生带着“人体为什么时刻在呼吸”的问题感受呼吸,体验并观察呼吸过程中人体的一些变化,从而了解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有哪些。经历:回忆生活经验——感受呼吸过程——模拟实验——理性认识呼吸的学习过程。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呼吸与消化”的核心概念,设计了3个活动,先是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引发对呼吸的思考与探究兴趣;接着,用感官体验呼吸过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后通过建议模拟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建构对呼吸器官参与呼吸作用的科学认识。【学情分析】人需要呼吸,呼吸包括呼气与吸气,需要鼻腔、咽、喉参与,这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但是对于胸部肌肉与呼吸之间的关联及呼吸时人体的一些具体变化,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存在分歧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吸进去的气体是到达肚子、胸腔扩大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过程科学探究目标: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人体生命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难点:通过观察、感受、实验总结出呼吸的过程【材料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实验指导微课、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停止”呼吸活动:学生深吸一口气,捂住鼻子教师提问:捂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我们不间断的呼吸,这是为什么?人体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生成“呼吸”的概念、参与呼吸的器官,并板书。设计意图:以“无法呼吸”的感受作为切入,让学生在实践中聚焦问题,提炼出“呼吸”的科学词汇,并对“哪些器官参与呼吸”的前概念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问题:呼吸过程中会有身体有哪些变化?为下一环节作铺垫。2.感受呼吸教师提问:呼吸时,我们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明确: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深吸一口气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观察:双手放在肋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腔的变化;双手放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腹部的变化。学生活动:深呼吸,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重点关注:胸腔、腹部)提问:气体从可以从哪些器官进入身体?吸入的气体又会到达身体哪个器官?设计意图: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设计,没有强调学生必须使用教材中所要求的“胸式呼吸”,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习惯的呼吸方式。不管学生选择的哪种呼吸方式,他们能感受到胸腔、腹部会因为呼吸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体验活动后,提出两个思考问题。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活动体验,说出气体可以通过鼻腔、口腔进入身体,教师顺势在板书上帮助学生厘清呼吸过程(方向标);对于不可视的气管、肺部,部分课外知识较为丰富的学生能说出;还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吸入的气体会进入腹部,因为在体验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吸气时腹部会膨胀。对于这部分的探讨,借助下一环节的模拟实验进行验证。3.模拟呼吸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明确模拟装置每个部分分别模拟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让学生操作观察每个部位在模拟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学生活动:认识模拟装置中的每一部分;学会使用模拟装置;4.理解呼吸教师引导提问:气体从鼻腔或口腔吸入后的气体到达哪里?人体的哪些部位是“呼吸的开关”?学生活动:通过人体呼吸模拟装置,理性认识呼吸过程及参与呼吸的器官。设计意图:通过人体呼吸模拟装置,让学生理性认识参与呼吸的器官及整个呼吸过程。同时,让学生“气体到达肚子”的这种错误认识得以纠正。【板书设计(生成)】【实验记录单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