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二心理健康 度过学习高原期 课件(27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二心理健康 度过学习高原期 课件(27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为什么我总停滞不前?
——如何度过学习高原期
何为“学习高原期”?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学习一段时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后,学习速度开始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学习效率开始降低,就好像费了许多力气爬上了一个很高的坡度以后,发现自己离顶峰还十分遥远一样。我们称之为“学习高原期”。
高原期
我们知道,在高原上,空气稀薄,会缺氧,出现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反应,但经调整是可以适应的。
“学习高原期”内,其实不是学习毫无进步,而是一部分进步,另一部分退步(如遗忘了),两者相抵,致使成绩不见提高。
这种“学习高原现象”常发生在较低层次的学习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的过渡时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学习的阶段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开始阶段:
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
2、迅速提高阶段:
学习者初步掌握了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3、学习高原期:
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学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阶段:
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造成你出现“学习高原期”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学习高原期”的?

因:
出现“学习高原期”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学习开始时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学习起来自然很快了,而且在开始阶段同学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新鲜好奇。学习的劲头很大,自然感到进展神速,等到后来,内容变难了,新鲜感也没有了,自然就感到有些吃力了。
出现“学习高原期”现象的原因归纳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不适应当前学习状况;
难度增大,产生畏难心理;
学习强度过大,精神疲惫;
学习紧迫,产生压力;
生活上(如人际交往)各种挫折,无法集中精神;
学习能力不足,形成了不良的思维定势;
………………
如何克服学习高原期
那么怎样克服“学习高原期”呢?
克服学习高原期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首先,要知道造成自己“学习高原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采取措施。
克服学习高原期
1、丰富知识
2、改进学习方法
3、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劳逸结合、注重效率
5、调节好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6、提高学习能力
1、丰富知识
知识基础差的同学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知识基础不足的同学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
“粮仓有米,心里不慌”。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够顺利地克服“高原现象”。
2、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同学们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同学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
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换一下学习方法和心得,取长补短,找出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发现自己和别人学习方法上的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同学们在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同学们的坚持了。要保持强大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那么,“高原”永远是你的高原,永远不会成为你的平地。
4、劳逸结合、注重效率
如果因为疲劳出现了学习上的停止不前,就应该果断地放下书本,停止学习,休息一会儿,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听听音乐、看看课外书,直到疲劳消失为止。
有些同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但却因为效率不高导致身心疲惫,学习停滞不前。
5、调节好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有些同学在困难前易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而灰心,进而影响学习的情绪。所以同学们应注意调节好情绪,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增强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6、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不高,更容易产生学习停滞现象。同学们受以前学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影响思维方式的变化与转换。
因而要克服高原现象,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用脑琢磨规律。
能力与知识
一、首先,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那种每个人与他人不同的,并且是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心理现象。
二、其次,能力与活动关系密切。
1、一方面,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2、另一方面,能力又通过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来。
三、再次,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虽然不等于知识,但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能力的高低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其次,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再次,能力与知识二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思考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平常所说的智力一般认为是指一般能力而言的,所以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比奈-西蒙量表
包括30个测量一般智力的项目,其中既有对较低级的感知觉方面的测量,也有对较高级的判断、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测量。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我们采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由我国湖南医科大龚耀先等人修订,制定了中国常模。现在我们可以测查6-16岁的儿童和16岁以上的成人。通过心理测量可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潜能所在,鉴定交通事故导致智力损伤,为发挥自己的优势,科学填报高考志愿,优生优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分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汇总分析,写出测验报告约需要一个小时。
智商测验举例:
知识:一年中哪个季节白天最长??
领悟:城市时为什么有交通警察??
算术:6角钱一尺布,3元6角能买多少??
相似性:你看斧头和锯子有什么相似??
词汇:修理是什么意思?
“高原现象”并不可怕,只要增强信心,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勤奋刻苦,改进学习方法,科学训练,提高能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它。
如何由A、B、C求出D。可以使用A、B、C多次或不用某项。如:D=A-B-2C,D=A+B。
A
B
C
D
1
127
21
3
100
2
163
14
25
99
3
43
18
10
5
4
42
9
6
21
5
59
20
4
31
6
49
23
3
20
7
39
15
3
18
8
59
28
3
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