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高亢的西北腔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西北民歌西北民歌是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黄土高坡现在的宝塔山与延安冬暖夏凉的窑洞兰州拉面陕北剪纸壶口瀑布嘉峪关长城穆斯林的聚会青藏高原宁夏一景青海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上去高山望平川自由、深沉地1=bB4/4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第一段: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第二段:看去——容易——摘去难(上句),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下句)。歌词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句结构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歌词特点:《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的特点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旋律高亢悠长,自由舒缓,高低起伏较大演唱的特点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带“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花儿”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山西民歌《刨洋芋》1、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歌词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出这样的感情?借景抒情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脚夫调》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什么是脚夫?歌曲表达了脚夫怎样的一种心情?思考:歌曲表达了脚夫们被生活所迫,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幽怨与愤懑,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流行于陕北,宁夏东部,内蒙西部,山西东部地区陕北“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它常常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因此在民间就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信天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另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起伏较大的。信天游歌词即兴编写——信天游,不断头“提起家来家有名”“青线线那个蓝线线”“一个在那山上哟”——大多七字一句,可增可减“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分上下句,上句比兴,下句点题,押韵信天游的特征歌词即兴编写大多七字一句,可增可减分上下句,上句比兴,下句点题句尾押韵西北民歌共同的特点:高亢、悠扬、舒缓、淳朴、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西北民歌音乐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思考:“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条条沟”——地理环境的影响“白啦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方言翻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唱的是自己的生活——受生活、生产方式影响西北汉子直白、朴实的歌词源自于他们憨直、豁达、豪迈的性格。——受人的性格的影响俊个丹丹的婆姨——方言影响西北民歌风格的因素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人的性格方言几千年来,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民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马克思说过: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它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历史背景,所以民歌也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本节课结束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