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盛世·汴梁北宋东京汴梁又称汴京、东京,简称汴。今为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期,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同时期欧洲最大城市也就数万人《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汴梁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大小:长528.7cm,宽24.8cm。装裱形式:手卷表现形式:勾线淡墨色,散点透视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手卷,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因幅度特点为“长“,故又称”长卷”。又因手卷为横幅,所以也称“横卷”。适合逐渐翻开观赏。京郊野外:田园舍宅郊游归途惊马脱缰驴惊众望交通工具:驴、马、轿汴河: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是水陆交通枢纽,更是一个以水路交通为中心的城市。汴河是全国的漕运的重要河流,在画卷中也是全画的主要线索船只:是宋代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北宋船只的体积和载重量相当大,徽宗时造的出使高丽的大海船,称为“神舟”,载重量约为1100吨。北宋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图中船只已经开始用金属钉榫连接,而同时期欧洲用的是绳索和皮革。商铺:众多人口:稠密虹桥往来整幅画作的高潮,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水流湍急过桥的货船成为画作的焦点,把高潮设计为悬念。从此图桥与船的矛盾冲突中我们体会到画家大胆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堪称杰作的精彩之笔!交通车、马、船、轿虹桥,造型优美,单孔、无柱,便于船只通过。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熙熙攘攘散点透视是国画中常用到的一种构图方法作者不拘于一个观察点,而是在不同的视点观察景物,然后把不同视点的景物加以组织。此法灵活性强,内容丰富,画家犹如拿着一架摄像机在移动前行中把汴梁的繁华景象给“拍”了下来。?人物描绘动作情态真实贴切,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展示了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平桥,便于车马往来,步履行进。桥面低平,不通舟船。建筑线条笔直细致,应该是使用了界尺作画,是为界画界画:中国画的独特技法,指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多用于表现建筑。其它景物则用工笔技法配合,统称“工笔界画”城门内外驼队穿城而过,说明宋朝时中原与边远地区的商贸往来频繁,两地的货物在此地交易,进一步渲染了汴梁的繁华。店铺,林立,有“正店”和“脚店”之分。税务,城里已开始设立税所,进城货物需缴税。《清明上河图》是长卷风俗人物画,画中有八百一十五人,脚夫、船工、修理工、农民、货郎、店家、仕大夫、妇女儿童……展示了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他们的动作情态真实贴切,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正是这每一个小人物共同铸就了汴梁的繁华。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变化统一、富有节奏。全图像一首乐曲,安静柔和——激昂的高潮——井然有序的中调。戛然而止。细致入微、手法精细。源于画家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延展、思考与练习我们所处的城市和北宋的汴梁有共同之处么?尝试把我们熟悉的淮安大运河运用《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来!清江浦于1415年开埠,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明清时,以清江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东南四都",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淮安区、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北侧的淮河入海水道上,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拓展与作业课后参阅电子版《清明上河图》:http://news./s2015/qmsht/index.shtml仔细体会其中细节描绘。写一篇赏析文章,阐述另一个视角下的盛世繁华。体会作者在这些细节背后想要表达的对社会隐患的担忧。我的邮箱:407942275@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