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少年有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树立理想,培养踏实奋斗的态度。能力目标: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明白要实现梦想,就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梦想,懂得梦想的意义,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做法。教学重点:编织人生梦想。教学难点:努力实现梦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教师过渡: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框——《少年有梦》。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有梦就有希望1.展示材料: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什么是梦想?梦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提示: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教师总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2.多媒体播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回答。教师总结: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3.展示材料:材料一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材料二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思考:海伦·凯勒的经历和周恩来的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教师总结: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探究二 努力就有改变1.多媒体展示教材P11“探究与分享”。观点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能实现。观点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观点3: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领方向。观点4:现实常常会把梦想打败。观点5: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思考:关于“梦想与现实”有以上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提示:观点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能实现”的观点是正确的。要实现梦想就要有实际行动,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观点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一观点只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没有认识到经过努力奋斗,付出艰辛的劳动,梦想是可以实现的。观点3:“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领方向”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是对梦想含义的正确理解。因为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观点4:“现实常常会把梦想打败”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梦想不一定能完全实现。观点5:“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观点既正确认识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又认识到了经过努力,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教师总结: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2.阅读教材P11~12“探究与分享”。思考:(1)从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实现梦想需要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提示:(1)我们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努力奋斗,要有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2)付出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因为梦想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外在条件。当我们付出努力后,面对的不一定是成功,也有可能是失败。教师总结: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③努力,需要坚持。④努力需要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材料、教材内容出发,紧紧围绕感受梦想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及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探究的热情,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