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水滴的“旅行”苏教版五年级上新知导入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水循环新知讲解一活动初步认识水循环1、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地球表面积70%以上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用箭头表示如下:活动手册新知讲解一活动初步认识水循环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云了?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新知讲解一活动初步认识水循环3、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是由于江河湖海里的水蒸发形成的,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此外,即使是寒冷地区的冰雪,也在缓慢地升华(由雪和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新知讲解一活动初步认识水循环人们将水从海洋蒸发后直接降落到大海中的循环方式称为海上内循环。将海陆之间的这种循环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环。在内陆地区的水循环则被称为陆地内循环,也称小循环。据测算,每年陆地上空的降水量约为9.9万立方千米,每年海洋上空的降水量约为41.2万立方千米,两者之和与陆地上的水和海洋中的水的蒸发量的大致相等,在这个循环系统里,海水的蒸发量和以其他形式纳入的水量基本相等,所以,只要有水蒸发,天上的水就降不完,同时,也不会看见海面增高的现象。新知讲解一活动初步认识水循环4、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我的家,在海洋,太阳一晒暖洋洋。我会变轻飞上天,钻到云里去旅行。我会变脸不一样,有时结成小水点,有时凝成小雪花。穿上晶莹是露珠。披上洁白成霜花。清晨醒来,我又成了旅行的水娃娃。活动手册水,让碧草变得更绿。水,让花儿百花齐放。水,让大树挺拔。但你在一天天憔悴。在一天天衰老。在一次次的流着眼泪。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一夜月光定格凝聚为皎洁你清扬的歌声如是一叶船桨荡漾着思绪打翻的酒杯留出的是呓语喃喃谁捧着泪化成水葬身水底新知讲解二活动进一步认识水循环根据下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新知讲解三活动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实验步骤:(1)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格子内放入营养土和蛭石,可撒入草种。(2)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3)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新知讲解三活动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罩子内有水珠形成,水珠聚集形成大水滴后,又落到“小池”中。实验分析:在“小池”内注入水,目的是形成充足的水蒸气。罩子是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盖在模型最上面。放入冰块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实验结论:地球上的水是在自然环境中循环运动的。新知讲解三活动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水循环的途径是水的三态变化,而水的三态变化与热有(如下图所示),水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形成水循环。而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所以推动水循环的力量就是太阳的能量。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科学零距离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包括地表、地下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水圈与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对应,是地球外壳的基本自然圈层,并与其他圈层形成各种方式的水交换。课堂练习1、自然界中的水有不同的形态,分别是()、()、()。一、填空2、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气态固态遇冷冰晶遇冷水滴课堂练习1、固态的冰只能变成液态的水,不能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二、判断对错2、降水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课堂练习三、选择题1、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季节的变化B.日夜的变化C.温度的变化C课堂练习三、选择题2、下列水的形态,属于固态的一组的是()。A.露、霜、雨B.霜、雪、冰雹C.雾、雪、霜B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水滴的“旅行”江河湖海等水域天上水的来源水循环过程蒸发:天上水本课思维导图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降水:地面水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冰雪等固态水水循环的动力温度的变化板书设计水滴的“旅行”江河湖海等水域天上水的来源水循环过程蒸发:天上水本课思维导图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降水:地面水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冰雪等固态水水循环的动力温度的变化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水滴的“旅行”一、填空题1、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又跑到空中。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3、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二、判断题1、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2、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需要节约用水。()3、降水的动力来源是太阳的辐射。()4、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三、选择题1、下列善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B.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A.降水、蒸发和径流B.降水、凝结和径流C.蒸发、凝结和径流3、河流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某城市上方形成降水,这种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四、图示题在箭头适当位置写出水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五、实验探究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②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A.美观B.增加水蒸气含量C.为小草提供水分2、在中层的罩子上放冰块的目的是使水蒸气(),形成(“”)。3、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和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六、综合探究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1、水蒸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地球内部的热量B.重力C.太阳辐射2、示意图中属于降水的是()。A.①B.②C.③3、降水的动力来源是()。A.地球内部的热量B.重力C.太阳辐射16水滴的“旅行”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地下水水蒸气2、遇冷降水3、地表径流二、判断题1、√2、×3、×4、√三、选择题1、C2、A3、C四、图示题五、实验探究1、B2、凝结降水3、C六、综合探究1、C2、B3、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5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课题水滴的“旅行”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学科科学年级五上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2、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目标解读: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并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3、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4、描述地球上的水在百分满分、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5、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百分满分、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水循环》小结: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观看视频,了解水循环。激趣导入讲授新课活动一:初步认识水循环1、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小结:地球表面积70%以上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用箭头表示如下: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云了?小结: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3、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是由于江河湖海里的水蒸发形成的,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此外,即使是寒冷地区的冰雪,也在缓慢地升华(由雪和冰直接变成水蒸气)。人们将水从海洋蒸发后直接降落到大海中的循环方式称为海上内循环。将海陆之间的这种循环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环。在内陆地区的水循环则被称为陆地内循环,也称小循环。据测算,每年陆地上空的降水量约为9.9万立方千米,每年海洋上空的降水量约为41.2万立方千米,两者之和与陆地上的水和海洋中的水的蒸发量的大致相等,在这个循环系统里,海水的蒸发量和以其他形式纳入的水量基本相等,所以,只要有水蒸发,天上的水就降不完,同时,也不会看见海面增高的现象。4、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活动二:进一步认识水循环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活动三: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课件出示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及结论等。水循环的途径是水的三态变化,而水的三态变化与热有(如下图所示),水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形成水循环。而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所以推动水循环的力量就是太阳的能量。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分组实验并记录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课堂练习幻灯呈现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水滴的“旅行” 教案.doc 16水滴的“旅行”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16水滴的“旅行”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