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8张PPT)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进入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导入新课“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马关条约》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学习目标甲午中日战争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相关史事1892年:23万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1892:41%1890:31.6%1881:16.6%战舰:32艘(5.9万余吨)鱼雷艇:24艘(1400余吨)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1883—1894年,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到甲午战争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队伍,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目的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中国)材料研读大清国日本国朝鲜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导火线)②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清政府日本帝国主义默许纵容提供契机积极扩张蓄谋已久避战求和腐朽落后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可乘之机)(根本原因)(有利条件)(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仍没有认真备战的打算,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国驻华公使之间,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在这期间,日本却在寻找战机。战争最终在丰岛打响——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甲午年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朝鲜中国(东学党起义)支援求助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增兵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1895)(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战争爆发的标志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说甲午战争的概况平壤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黄海大战时间:1894年9月17日作战双方:北洋舰队——联合舰队结果: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民族英雄邓世昌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辽东战役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威海战役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甲午中日战争——概况战争爆发的经过阶段战场主要战役战况重要人物开始丰岛海面丰岛海战中日两国正式宣战第一阶段(1894.7-9)朝鲜半岛黄海海域平壤战役平壤失守战火至华左宝贵黄海战役丧失黄海制海权邓世昌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辽东地区山东半岛辽东战役占旅大旅顺大屠杀徐邦道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日本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马关条约》的签订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中方代表伊藤博文日方代表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春签订时间及代表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伊藤博文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赔偿日本兵费二亿两白银。(赔款)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内容影响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二亿两白银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民布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画(见左图)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说说中国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国威?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北极熊,代表俄国;狗,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瓜分中国狂潮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国别强租租借地“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山东沙俄旅大租借地长城以北、新疆、东北法国广州湾租借地广东、广西、云南英国长江流域日本福建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北京德国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东渤海黄海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原因提出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定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结果实质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人人有份“相互协商”“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政策虽使中国免于被瓜分,但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这进一步加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合作探究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背景日本蓄意发动战争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权抢夺办厂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影响直接控制交通大动脉,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控制铁路沿线地方,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影响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政治势力列强: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影响瓜分中国的狂潮随堂练习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A.丁汝昌B.邓世昌C.左宝贵D.叶志超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A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CC5.《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放工厂的特权6.《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马关条约》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甲午中日战争导入新课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学习新课甲午战争的背景1.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大家来看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为了实现扩张意图,日本积极扩军备战。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可以说,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并为此做着积极、充分、长久的准备。到甲午战争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队伍,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2.中国: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3.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的爆发清政府仍没有认真备战的打算,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国驻华公使之间,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在这期间,日本却在寻找战机。战争最终在丰岛打响——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甲午战争的经过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说甲午战争的概况1.平壤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播放视频——日军猛烈攻击平壤城,在危急时刻,左宝贵将军亲临城楼指挥。2.黄海大战时间:1894年9月17日作战双方:北洋舰队——联合舰队,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播放视频——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过程);甲午海战:血战如宏,邓世昌:是即所以报国也3.辽东战役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4.旅顺大屠杀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四)甲午中日战争——结局(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课堂小结1.甲午战争的经过2.甲午中日战争,清朝为什么战败?中国制度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要反封建。第二课时《马关条约》的签订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一、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及代表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在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的时候,同学们对比《南京条约》一起分析。首先请哪位同学来讲讲《马关条约》在“割地”方面的内容和影响?是的,让我们失去了更多的领土。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2.内容与影响。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马关条约》相比《南京条约》新增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内容,请同学们结合书本课后活动的问题思考?是的,允许开设工厂是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种新手段,即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更加便利列强最大程度对中国的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二、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读《时局图》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画(见上图)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说说中国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国威?北极熊,代表俄国;狗,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大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3.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4.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5.“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呢?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定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结果: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政策虽使中国免于被瓜分,但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这进一步加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合作探究1.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2.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四、课堂小结五、随堂练习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B)A.丁汝昌B.邓世昌C.左宝贵D.叶志超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A)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5.《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D)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放工厂的特权6.《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D)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的谈判寸步难行.mp4 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过程).mp4 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微课.mp4 日军猛烈攻击平壤城,在危急时刻,左宝贵将军亲临城楼指挥.mp4 甲午战败的原因.mp4 甲午海战:血战如宏,邓世昌:是即所以报国也.mp4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pptx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doc 致远舰冲向敌舰,中日档案有力佐证.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