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 维护秩序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社会秩序意识和社会规则意识。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理解社会秩序的作用;知道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明白社会规则的作用。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教学难点:维护秩序靠规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在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课;在售票厅,人们自觉排队购票;在阅览室,大家安静地看书。思考:以上不同情境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来维护。今天我们来学习《维护秩序》。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1.展示图片:,人们排队进行安检 ,工人在纺纱车间工作,各行其道 ,创建“安静”病区思考:(1)什么是社会秩序?(2)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提示:(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阅读教材P23“探究与分享”。思考:(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3.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思考:“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提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探究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1.阅读教材P24“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提示:(1)银行的“一米线”、学校规定、交通法规、各个行业领域的规定等。(2)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教师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2.多媒体出示教材P25上面的“相关链接”。“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思考:如何理解“一米线”等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提示:这些社会规则既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安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3.阅读材料P25下面的“相关链接”。思考:(1)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动车组列车为什么要全列禁烟?为何不设吸烟车厢?(2)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提示:(1)从技术上分析:列车全封闭,烟雾会随着空调系统传遍整个车厢;从经济上分析:单设抽烟车厢,成本会增加,最终把成本分摊到票价里面,会损害不吸烟乘客的利益;从安全上分析:列车布满易燃物品,有火灾重大隐患。(2)是强制性的。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及实际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