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做更好的自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力目标: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提高自我反省和分析与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学会欣赏自己;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教学重点:做更好的自己。教学难点:接纳与欣赏自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自己长得丑: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当面嘲笑他:“你瞧你那个熊样!”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他。莫言为此常常流泪,母亲却对他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是丑也能变美。”思考:莫言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过渡: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欣赏自己。我们成不了别人,却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怎样做更好的自己。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接纳与欣赏自已1.多媒体展示P32“阅读感悟”。我拥有我自己的一切:我的身体以及我的一切行为;我的头脑以及我的一切想法和观点;我的眼睛以及它们所看到的一切;我的所有感觉,愤怒、喜悦、沮丧、友爱、失望和激动;我的嘴巴以及由它说出的一字一句,或友善亲切或粗鲁无礼,或对或错;我的声音,或粗犷或轻柔;还有我的所有行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拥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节选自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思考:接纳自己,包括哪些内容?小组探讨。(如:身高、性别、体形、行为习惯、家庭、学习成绩、相貌、性格、优点、缺点等)由每组学生代表发言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内在的性格,也接纳外在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2.完成教材P33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不能接纳自己的哪些方面?(2)如果要接纳自己,你会怎么做?(3)对原来自己不能接纳的方面,你现在怎么看?提示:(1)如:手脚不灵活、不够自信、太过保守、盲目效仿、外貌不出众……(2)如:①努力让自己的手脚更灵活,但没有成功。现在,自己仍然常常是笨手笨脚的,但不再怕别人说。笨手笨脚是我的一部分。②无所谓别人怎样看,不需要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③强迫自己,努力改变,一定要重新树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3)必须面对现实,勇敢接受。教师总结: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3.阅读教材P33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赞同下面哪个同学的看法?提示:赞同中间女同学的看法。我们需要在听取他人意见和坚持原则方面把握平衡。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原则,才不会迷失自己。教师总结: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探究二 我要飞得更高1.展示材料:有一次,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三场比赛田忌都输了。这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孙膑先让田忌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学会扬长避短,也能取得成功。教师总结: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2.展示材料: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次拿着自己的作品给一位讨厌自己的人看,一心准备接受批评。一位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应道:“正因为他不喜欢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要拿给他看。他可能会提出一些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些总比赞美的话要有益多了。”思考:(1)果戈理为什么要去听取别人严厉的批评?(2)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吗?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提示:(1)为了发现自己的缺点。(2)能。方法: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如做事马虎、拖延等;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如上课不注意听讲等。教师总结: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3.展示材料:失去双臂的刘伟,凭借高超的双脚演奏钢琴的水平,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的冠军。胡达·克鲁斯在70岁的时候学习登山,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马克思能阅读欧洲所有国家的文学著作,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思考:(1)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一样吗?(2)我们怎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呢?提示:(1)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伟失去双臂,但他在演奏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胡达·克鲁斯在登山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爱迪生有发明方面的潜能;马克思有语言方面的潜能。(或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奋斗目标……)(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探索、实践、努力等方法来发掘自身的潜能。教师总结: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其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目的。在设计情景和活动时,要把握好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在结尾处要做好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