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7.2
爱在家人间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重点
体味亲情
难点
沟通传递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什么是家庭?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诗:谈感想。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示学生目标:
(1)学会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认识爱的碰撞,有效化解家庭中的冲突,学会与父母互动沟通。(重点)
(3)感受家庭的美好,培养自己热爱家庭的情感。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材料分析: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2)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3)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教师提示:
例:不是。我是从内心真正地爱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爱我才爱他们。
(4)对家人有割舍不断的情感的原因?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探究与分享:
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亲情第一“碰”
活动:
分别写下自己和对方的生日、身高、体重、鞋码、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的菜、喜欢的休闲活动、喜欢的运动项目、最不能容忍的事……
碰撞:
看看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说明了什么?
亲情第二“碰”
活动:
回忆并记录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并写明原因。
碰撞:
问问家人这样做的原因。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
亲情第三“碰”
活动:
尽可能多地回想并记录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
碰撞:
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从数据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思考:亲情的表现?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目标导学二:爱的碰撞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出示图片:电视剧《家有儿女》
(1)刘星的烦恼是什么?他的妈妈有烦恼吗?
(2)为什么他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
(3)刘星跑出家,嚷着跟妈妈绝交;妈妈不让画画,自己偏要画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心理造成的?你赞成刘星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刘星的朋友,正好碰上刘星跑出家,你会怎么做?
(6)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成长烦恼”?
(7)亲子之间为什么会发生碰撞和冲突?
教师总结: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处理不好亲子冲突,会有什么影响?
目标导学三:沟通传递爱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主要知识。
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提示:例:理解妈妈的爱,耐心地和妈妈讲道理,以恰当的方式和妈妈沟通。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如何解决亲子冲突?
教师总结: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4)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教师提示:例:生活中我们应学会遇到事情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我们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与父母沟通,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做到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的结果。
(5)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3、拓展空间
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下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设定一个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情境,讨论具体做法,并表演出来。
爱要大声说出来(具体做法建议:说出“爸爸妈妈,我爱您!”等)。
爱要勇敢做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一个拥抱等)。
爱要真诚传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写爱心卡等)。
爱要______出来(具体做法建议: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四则画面,谈感想:例:爱。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
学生与家人一起完成任务后,将结果与自己收获的感悟与大家交流分享。
学生概括亲情三碰,交流分享,如: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回忆电视剧情节,针对教师的提问,分享交流看法。
例如: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学生尝试回答,如: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
学生借助教材回答,如: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学生讨论交流,如: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等。
学生概括问题提示,结合自身感受,交流与分享。
通过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目知识,提高读书分析的能力。
通过四幅画面,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使学生乐与参与,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得出对家人割舍不断的亲情的原因,使知识易于理解。
通过设计亲情“三碰”的情节,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生活中爱的表现,使学生通过案例,真切的理解爱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爱。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便于以后的问题讨论和理解。
通过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家有儿女》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思考:亲子之间为什么发生碰撞和冲突,使问题呈现得顺理成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内容。为以后的问题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选取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他人的案例,理解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也对学生在自己家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拓展空间,引导学生体验亲情,升华主题。
检测目标
1、下列不属于和父母沟通的技巧的是(

A、关注事实
B、把握时机
C、随自己心情而定
D、选择方式
2、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和家人之间爱的碰撞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

①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④我们期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最近,妈妈变得越来越唠叨了。我看什么书,听什么歌,和什么人交朋友,她都要说上一大通。面对妈妈的唠叨,我应该(

A、她说她的,我做我的
B、找个机会谈一谈,或者用行动“告知”妈妈自己已经长大了
C、认为妈妈唠叨真烦人
D、和妈妈理论,最后吵起来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体味了家庭中的爱的表现,明确了亲子冲突的原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构建一个和谐家庭。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