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9.1守护生命单元四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知识与技能: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重点爱护身体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如何理解生命至上?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怎样才能走向道德生活?导入新课:你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吗?幻灯片出示地震、火灾等图片。出示学生目标:(1)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2)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重点)(3)学会养护精神,增强对生命的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2、探究与分享:小伟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常常半夜悄悄起来看比赛,然后在网上跟球友一起聊天,早上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一天,在体育课跑步时,小伟突然栽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针对小伟的情况,一些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建议:发展兴趣爱好要建立在爱护身体的基础上。小伟应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生活有计划、有规律。(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爱护身体?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名言解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材料启示我们怎样爱护身体?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4、安全知识大比拼:(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A.逃跑B.立即报警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A.不用煤气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C.报警D.尽可能少用煤气(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A.朝着滑坡方向跑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C.朝着滑坡两侧跑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4)以上材料启示我们,怎样爱护身体?教师总结: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主要内容。材料分析: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哈娜是个很小的女孩,她出生在1935年5月20日。1941年12月14日,被遣送到特莱津时她才6岁半。当时她住在特莱津第六街区。这张画就是在她死去的那一年画的。鲁特是个女孩,她出生在1930年8月24日。1942年3月19日,在她十一岁半的时候,她被遣送到特莱津。这是一张上色的剪贴作品,用了当时作废的表格纸,贴在一张发亮的黄色纸上。(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3)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养护精神?教师总结: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材料分析: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名牌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3)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下列观点。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4)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养护精神?教师总结: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探究与分享:出示图片:(1)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养护精神?教师总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拓展空间: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1)说出几个中国特色文化。(2)讲出几个中华历史上文化名人。(3)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4)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5)历史上文房四宝是什么?(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学生勾画知识点。针对情况,讨论并交流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学业,一点儿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用坚强的意志克服那些不良生活习惯,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学生齐读相关名言,分析交流看法。列举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运动不足,心理不平衡……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并回答问题借助教材归纳如: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并勾画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分析交流如: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学生认真分析两则材料,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交流如:我们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学生借助教材分析,如: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交流汇报如: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掌握回忆已知,列举我中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为以后的讨论探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设置探究与分享,使学生概括同学们的看法,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通过出示名人名言,使学生感受到名人对身体的重视,同时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身边有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感受到守护生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通过活动:安全知识大比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比赛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引发思考:爱护身体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自求方法等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出示极端环境中儿童的画作,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怎样养护精神,从而使知识的出现显得自然顺畅。设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童年,引出问题: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并在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名人材料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怎样养护精神,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般的得出结论,易于理解和识记。通过出示系列图片,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易于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形象化。通过拓展空间的设计,使学生回忆并识记相关传统文化,即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检测目标1、中学生小王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小孩儿掉进水里。不会游泳的小王没有立即跳下去救人,而是向路人呼救,并拨打“110”报警电话。小王的做法()A.只顾及自己的生命,不关爱他人的生命B.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C.属于侵犯落水小孩生命健康权的行为D.既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也关爱了他人的生命健康2、“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小明所在学校积极开展跑操、跳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的做法()A.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B.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C.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D.忽视了学生的在校安全3、“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目前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类活动的开展()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守护生命,我们要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更要养护我们的精神。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