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1.1我与社会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知识目标: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出示学生目标:(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分享暑假生活:暑假里,你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2)通过回顾暑期大事,你有什么的感悟呢?(3)现在的你和从前的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区别?教师总结:身体、智力、能力、交往空间的延展,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深刻(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教师总结: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材料分析:感受社会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材料分析:材料一: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它们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它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的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材料二:古时候,人们经常形容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足不出户,待在家里,大家把这些人人称为“宅男”、“宅女”。思考:“狼孩”与“宅男宅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教师总结:我们离不开社会,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材料分析:读图分析:我与社会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想一想: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呢?教师总结: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3)请同学们绘制你的关系图示例:3、拓展: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结合实际,交流暑假见闻和感受。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学生列举现在可做之事,如:我们可以独自到书店购书,去博物馆参观,到电影院看电影,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边界不断图片突破学生认真阅读两则材料,小组讨论交流,并在班级汇报,如:不同点:“狼孩”是外界原因造成的,脱离了社会;“宅男宅女”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并未完全脱离社会,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与社会联系相同点:都是人,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分析回答,如: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链接成的先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学生分别列举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在超市……的不同身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试着绘制自己的关系图,并到前边展示交流。学生举例理解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暑假生活,自然引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同时也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探究。通过有趣的图片,一步步回忆并探究社会生活对我们的影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随着身体的成长,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通过学生分析狼孩儿的故事,引导学生形象生动的印象,更真切的感受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宅男宅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话可话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对人的重要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环节,使学生对教材有大体的了解。通过展示人际关系图,形象生动的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深奥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组织活动填表,展示自己的现在身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通过拓展: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使学生明确三种主要社会关系。检测目标1.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可以是( )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②辍学到发达地区打工 ③到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 ④开展助人为乐、学习雷锋活动⑤不上学到灾区当志愿者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2、一位企业家说:“我不能卖不合格的产品给顾客,要提供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由此可以看出( )①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相同的身份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人在生产、生活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个人的成长是独立的,与社会无关④无论在任何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相同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也要承担起一分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应该从小立志,为社会的进步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