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七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七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 二 语 文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叨﹙tāo﹚陪鲤对 莫之夭阏﹙è﹚ 决﹙xuè﹚起而飞 过蒙拔擢﹙zhuó﹚
B.咬文嚼﹙jiáo﹚字 锱﹙zī﹚铢必较 得鱼忘筌﹙quán﹚ 吞言咽﹙yàn﹚理
C.厚敛﹙liǎn﹚雕墙 靡﹙mí﹚不有初 刍荛﹙yáo﹚之见 一言偾﹙fèn﹚事
D.蓦﹙mò﹚然回首 战战兢兢﹙jīng﹚ 衮﹙gǔn﹚职有阙 皓﹙hào﹚首穷经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掊击 玉玺 轩冕 格物致知
B.曲肱 倒戟 胠箧 中庸之道
C.邪曲 哀矜 置畚 见素抱朴
D.单食 厌然 假寐 无所不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这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消息一传出,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C.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很多高考作文的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D.11月7日,迈克尔·杰克逊生前的私人医生康拉德·默里过失杀人罪成立。由此,历经两年波折,杰克逊死因调查终于尘埃落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会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载货量和乘客人数,进一步缓解京沪间的交通运输压力。
B.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以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C.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主要运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B.《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书中保存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C.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D.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颢、程颐关于义理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8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6.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7.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且焉置土石
D.夫列子御风而行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二、非选择题﹙第13—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译文: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⑴.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⑵.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滕王阁序》﹚
⑶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 的心境。
⑵“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不直接谢自己的思念,而通过想象写 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16—19题。﹙14分﹚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
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地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浪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着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炫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红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
16.文章第二段说:“没有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联系全文看“梦想”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
17.请分条概括“哀愁”具有哪些内涵。(4分)
答: 。
18.文章第六自然段列举俄罗斯民族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等有关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9.结合全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谁扼杀了哀愁。(3分)
答: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对曾参说:“曾参啊!我讲的道,可以用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曾参说:“我明白了。”曾子的师兄弟等孔子走后过来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老师说,他讲的东西都可以用忠恕之道来概括。”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把事情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啊,这可不是你能做到的。”
⑴以上文字对“恕”进行了阐释,请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恕”的内涵的一句话。﹙2分﹚
答:
⑵请阐述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运用孔子的“忠恕”观进行人际交往。﹙3分﹚
答: 。
2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3分)
第一组:孔子与庄子 第二组:刘邦与项羽
第三组:李白与杜甫 第四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1)对所选的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2)不可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3)字数在30-50字之间。
三、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40分)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
1.C. 靡﹙mǐ﹚不有初 刍荛﹙ráo﹚之见
2.D 单—箪 致—至
3.D“尘埃落定” 多用来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用在此处恰当。
4.D.﹙A项搭配不当。“乘客人数”不能用“提高”。B项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C项结构混乱。﹚
5.A﹙内容划分和表现手法弄反了。﹚
6.答案:【答案】B(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
7.【答案】D(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8.【答案】C(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9. C.绝:横穿,穿越
10.D.两个“而”均表修饰。
11.C.宾语前置句
12.D手法错,论证的观点错。
13.⑴凭借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计分要点:宾语前置句;“然”﹚
⑵.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计分要点:“是”第三个“知”字﹚
14. 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⑵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5.⑴清冷凄凉 孤寂﹙2分﹚
⑵反衬﹙或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2分﹚
16. ﹙3分﹚ ①对美好事物的渴望;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③积极进取精神。﹙每个要点1分﹚
17. ﹙4分﹚①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②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产生的忧郁;③期盼落空后的伤感;④无尽等待中的惆怅。﹙每个要点1分﹚
18. ﹙4分﹚说明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它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每个要点1分﹚
19. ﹙3分﹚①日益膨胀的物质渴望;②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③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每个要点1分﹚
20. ⑴.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2分﹚
⑵.﹙3分﹚答案要点:孔子的“忠恕”观 ,意味着人际交往需要理解和沟通,要对他人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以宽厚善良的心灵和包容开放的胸襟接纳对方,对需要帮助的人尽心竭力。(答案必须是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分析只要切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21. 作答要求:(1)对所选的人物或形象要进行比较;
(2)不可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3)分析只要切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22.作文立意方向:
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
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
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阅卷参照学业水平测试作文评分标准。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政治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文化的社会作用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凡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人文化。”许多旅居海外的潮人心中仍有一个永恒的潮州音乐情结,仍保留着喝潮汕功夫茶的习惯。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4.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同一种行为对不同的人的影响是相同的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7.客家人是汉族的独特群体,客家先民经过历次大迁徙,将中原文化带到岭南,岭南文化相应发生了变化;客家人在岭南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围屋和方言就是见证。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商业贸易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8.“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从起步、成长,直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国产动画片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三毛、孙悟空、葫芦兄弟、哪吒、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海尔兄弟、喜羊羊与灰太狼……六十多年国产动画在成长之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国产动画也一直不乏经典之作。这说明
①动画片不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②动画片不属于文化
③动画片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传递不同的文化
④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画片是其中的一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① 以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
②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情怀
③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④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认识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1.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触合
12. 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更显得有底气,有定气。宋丹丹说,“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A. 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D. 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14.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B.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 决定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 D.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15. 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2011年9月21日至10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和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合作举办的“山水意园-------中国公共艺术展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室外举办。这些来自中国的经典剧节目,点亮了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舞台,令美国观众由衷折服,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这表明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 文化创新离不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与融合
③立足民族传统又面向世界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民族文化不仅属于该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教育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2011年4月12日,在长沙举行的“诚信中国.图书漂流”活动总结仪式上,来自湖北的“信义兄弟”孙东林获得“最诚信漂流故事”奖。今天,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意识
① 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 是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
④ 必定会推动人们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2011年9月28日,辛卯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在炎帝陵隆重举行,炎帝陵历代以来香火鼎盛,祭祀绵绵不绝,成为炎黄子孙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 传统习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有人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思想道德境界。这种观点
A. 违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
B. 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
C. 说明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是变化发展的
D. 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
21. 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 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2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这体现了
①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 哲学的内容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③哲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④ 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 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B.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C.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 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25.材料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唱响中国》,创先争优、知识竞赛、征文等。
⑴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2分)
⑵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开展这些庆祝活动的意义?(12分)
26.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新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二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根据材料回答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10分)
(2)在社会变革中应如何发挥哲学的作用?(10分)
27. 北川、汶川和都江堰三县(市)是“5.12”特大地震重灾区,深入灾区的考察团感受到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和灾区在文化重建方面的努力。如今的地震灾区,旧颜换新貌。三县(市)的“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展开,构建起了以纪念馆、纪念地、展馆为龙头,以村镇陈列室为支点,参观线路为纽带的宣传教育网点体系,向世人展示着灾区文化重建的历程。行走在如今的北川、汶川和都江堰,“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灾区群众用双手,用行动丰富着灾区的精神文化内涵。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是如何见证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8分)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B D D B D D C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B B D D B B B A D D C
二、非选择题
25. (1) ①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②立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3分)④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⑤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3分)⑥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注意:学生回答以上任意4点就给满分,总分不超过12分)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分)②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有利于对全国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3分)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分)
2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5分)②又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5分)
(2)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推动时代前进,指导社会变革(4分)
②要发挥哲学在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等方面的作用(3分)
③要发挥哲学在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等方面的作用。(3分)(如学生结合材料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7.①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4分)②“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体现了团结统一的精神;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爱国主义是动员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创造重建奇迹的精神支柱。(4分)2011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3-4题:
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5-8题:
5.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
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7.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8.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9.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地经发展水平最低
B.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10.“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11.“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12~13题。
12、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3、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4~18题。
14.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5.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16.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1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2011年6月,沃尔玛登陆西渡。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几千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可以保证任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至零库存,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完成19~20题:
19.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WPS
20.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② C. ③ D. ② ③
21.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制约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下面是一封家信。据此完成23—25题。
小华:
你好!
离家后,我和阿强一起坐上了当晚7点30分从省城开往深圳的列车。现在的火车真快,路上没有经过其他省会城市,一路风驰电掣直达目的地,路上用了不到10个小时,下车时正赶上这里下雨,听说这里现在快进入雨季了。我俩已进入同一间电子厂,从家里穿来的毛衣毛裤在这里已变得多余了。
田里的油料作物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阿辉
20日晚
23. 信中的油料作物是指
A.花生 B.葵花子 C.油菜 D.胡麻
24. 阿辉与阿强是沿下列哪条铁路线到达深圳的
A.广深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浙赣线
25. 阿辉所在省(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是
A.庐山 B.三峡 C.衡山 D.梵净山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1)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① ,② ,③ ,④ ,⑤ ,⑨ 。
(2)⑨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的特点是 。
(3)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注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⑤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2分)
(4)简述①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5)③农业带种植的是 (冬或春)小麦。
27.读某水电站的蓄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2)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区域,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3)由于拦坝蓄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4) 图上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_,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6) 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A. 每年的8月1日 B. 每年的3月1日
C. 每年的12月24日 D. 每年的1月1日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28.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共5分)
(1)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在图中相应空格内,使其正确表示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间的联系。(共2分)
A.机械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力工业 E.化学工业
(2)下列有关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1分)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
C.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D.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3)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2分)
29.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共5分)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 ,这种运载工具技术采用的是 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率是较 (高或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受到的是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在这个遥感过程中,
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7分) 材料一 3月20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主题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本届国际旅游论坛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旅游文化产业的变革”。“地产与旅游”作为海南未来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为重要的两大产业,也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上午9时,来自国内外的政、商、学三界的相关重要人士陆续步入会场,一齐解读海南、把脉海南,共议海南未来发展大计。
材料二: 1999年,我国海南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海南岛应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产业、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生态文化、一流的生活环境的省份。
材料三: 博鳌原为濒临南海的小城镇,它完整地保存了热带水域的原始生态。2001年2月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为世人瞩目。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凸显了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
材料四: 下图为海南岛区域简图和博鳌镇景观图。
(1)A省界位于 (海峡),是我国的 (填边缘海或内海)。(2分)
(2)B处是 盐场,简述该盐场的形成原因。(3分)
(3)海南岛是冬季北京的蔬菜供应基地,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气候因素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3分)
(4).从海南建省到提出建设生态省,正是经历了国际上 思想从提出到完善,到普遍接受乃至广泛认可的全过程。海南岛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应充分突出 和岛屿以及 特色。海南省的能源优势主要表现在(2分)
A.水能丰富 B.油气资源丰富 C.太阳能丰富 D.煤炭丰富
海口市突出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______,说说与我国其他商品性农业基地相比其自然区位优势。(3分)
博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试分析博鳌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的主要原因。(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C 2D 3D 4C 5A 6A 7D 8D 9B 10 C 11C 12A 13A
14A 15A 16B 17B 18B 19B 20D 21A 22A 23C 24B 25A
二、综合题(本答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乳畜带 玉米带 小麦带 棉花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水果和灌溉农业
(2)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西部高大的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所以形成了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4)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市场广大 (5)春
27、(1) 西 ,(2) 西 ,东 (3) 西 ,西侧区域
(4) H2 ,清洁能源,可再生,发电成本低,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大。
(5)C (6) A (7) D
28、(1)从左向右,从上向下BCDEA
(2)AD
(3)生产结构单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世界性钢铁过剩。
29.(1) 飞机 , 航空遥感 高
(2) 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环境条件, 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30.( 1)2分 琼州海峡 内海
(2)3分 莺歌海 ①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较低,光照强,蒸发旺盛;③地形平坦开阔;④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至少答3点)
(3)3分 水分 ①冬季,雨季已结束,降水稀少;②纬度低,光照强,蒸发旺盛;③该地常年都是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任答2点)
(4)2分 可持续发展 热带风光 少数民族风情 B
(5)3分 热带高效农业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更充足;热带生物资源丰富,与其它地方比较有季节差和品种差。
(6)4分 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①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②博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③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化学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H:1
一、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氯化钠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肯定错误的是
A.3-甲基-2-戊烯        B.2-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2-乙基丁烷
5. 下列物质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峰的物质是
A. 乙烷 B. 丙烷 C. 正丁烷 D. 异丁烷
6.可用来鉴别己烯、四氯化碳、苯的试剂是
A.硫酸 B.溴水 C.乙醇 D.盐酸
7. 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供给人体能量,它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A.取代反应 B.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D.加聚反应
8.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水化法制乙醇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
9.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CH2Br2 B.C5H8 C.C4H10 D.C7H8O
10.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分子中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的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
11.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进行消毒或直接涂抹到皮肤上起消毒作用。
工业酒精不能加水而当美酒品尝,因其中含有甲醇,它虽然也具有酒香气味,但饮后会造成人的双目失明。
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误食铜盐后,立即喝鸡蛋清解毒。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已 烷 B、丙烷 C、乙烷 D、苯
13.对于丙烯醛CH2=CHCHO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 能使溴水退色 B. 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C. 与足量的氢气反应生成1-丙醇 D.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14、下列反应中不能引入羟基(—OH)的是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还原反应
15、右图是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7NO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
D、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16.下列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含葡萄糖的是
A.蔗糖 B.淀粉 C.纤维素 D.油脂
17.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的试剂是
A.饱和(NH4)2SO4溶液 B.浓硝酸 C.95%酒精 D.乙酸铅溶液
18.能用来检测酒精中是否有水的试剂是
A.无水硫酸铜 B.钠 C.碱石灰 D.浓硫酸
19.乳酸在发生下列变化时所用的试剂a、b分别为
CH3CH(OH)COOH CH3CH(OH)COONa CH3CH(ONa)COONa
A.Na、NaOH B.Na、Na2CO3 C.NaOH、NaHCO3 D.NaOH、Na
20.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B.油脂属于酯类
C.油脂无固定的熔沸点 D.油脂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皂化反应
21.下列有关反应热及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碳的燃烧热
B.从化石能源到能源的多元化,其中氢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
D.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2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A.苯 B.乙炔 C.乙烷 D.聚乙烯
二、填空题:(34分 )
23.(6分)有下列六组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属于同分异构体是 ,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填序号)
24.(6分)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_ ;
(3)写出该有机物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4分)请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苯酚、碳酸、乙酸的酸性依次增强(所需的试剂自
选,只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即可)。
; 。
26.(12分)实验测得,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2。
(1)若该有机物是烃,其分子式为_________,它有______种同分异构体。若该烃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3.6g完全燃烧生成0.15molCO2和0.1molH2O,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若它是一种不饱和羧酸,该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 _,
若它是一种不饱和酯,该酯发生加聚反应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7.(6分)(1)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物质,其状态标为“aq”,已知含0.2 mol HCl的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用离子方程式写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10分)
28. 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七步有关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经略去)中,其中有两步属于取代反应,两步属于消去反应,三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B: C:
(2)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分别为:
(3)写出①、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④: 。
四、实验题(12分)
29.下列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
①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气体。
②1-氯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
③可向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使肥皂析出
④酒精与浓H2SO4的混合物,加热到140℃可以制取乙烯
⑤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30.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 、 、 。
(2).请你推测长直导管b的作用: ___________ 。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不能浸没于液面中的原因是

(4)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褐色难溶于水的液体,简述获得纯净的溴苯应进行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C A D A B B B A B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D C B D A A D A D B
二、填空题(共34分,其中27小题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
23. C 、 E 、 A 。
24.(1) 碳碳双键 (2) -[-CH2-CH2-]-n (3)CH22=CH2+Br2→CH2Br-CH2Br 。
25. Na2CO3+ 2CH3COOH =2CH3COONa + CO2↑+H2O

26. (1) C5H12 ; 3 ;
(2)C3H4O2 ;
+CH3OH CH2 = CHCOOCH3 + H2O;
-[-CH2-CH-]-n

OOCH
27.(1)A(g)+2B(g)=C(l)+ 3D(l) △H= -432KJ/mol ;
(2)H+(aq) +OH-(aq) = H2O(l) △H= -57.3KJ/mol
三、推断题(共 10分每空2分)
28.(1)B: C:;(2):NaOH醇溶液,加热;
(3)①:;
④:
四、实验题(共12分,最后一问3分,其余每空2分)
29. ①③ 30.(1)苯,Br2 , 铁粉(或FeBr3); (2)导气 冷凝和回流;
(3) HBr易溶于水很容易倒吸;(4) 用NaOH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洗去粗溴苯中的溴后分液,再水洗,后干燥。

浓H2SO4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数学
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文理合卷,请看清楚科类,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2.设数列,,,,…,则是这个数列的
A.第6项 B.第7项 C.第8项 D.第9项
3.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理)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3,a9=6,则a13=
A.9 B.12 C.15 D.18
(文)1与5两数的等差中项是
A.1 B. 3 C.2 D.
5.椭圆+=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10    B、6   C、5    D、4
6.已知中,所对的边分别为,且,那么角等于
A. B. C. D.
7.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 0 B. C.1 D. 2
8.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
A. B. C. D.
9.(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文)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A. B. C. D.
10.已知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C的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P为C的准线上一点,则的面积为
A.18 B.24 C. 36 D. 4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1.命题的否定为        
1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则它的离心率为______.
13.函数的定义域是
14.等比数列中,且,则= .
15.曲线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和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点在曲线上,则的面积不大于.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 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7分)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的值; (2)求的值.
17. (本小题满分7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 bn=-30
(1)求通项; (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的最小值。
18.(本题满分8分)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且过,设点.
(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
19、(本小题满分8分)
某车间生产某机器的两种配件A和B,生产配件A成本费y与该车间的工人人数x成反比,而生产配件B成本费y与该车间的工人人数x成正比,如果该车间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这两项费用y和y分别为2万元和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该车间的工人人数x应为多少?
20、(本题满分10分)
(理)如图,P—ABCD是正四棱锥,是正方体,其中
(1)求证:;
(2)求平面PAD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文)已知在处有极值,其图象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0分)
.设数列的前项n和为,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1)设,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数学
考生注意:本试题卷文理合卷,请看清楚科类,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理 文 理 文
答案 C B A A B C B A D B A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1.
12.__2__.
13. [-1,3]
14. 6 .
15.②__③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5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7分)
解:(1)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600,即b2=22+32-2×2×3×=7,
∴b=.-----------------4分
(2)由正弦定理得,------------7分
17. (本小题满分7分)
解:(1)由=10,=72,得 ∴=4n-2,-----------------4分
(2)则bn =-30=2n-31.

∵n∈N*,∴n=15.
∴{bn}前15项为负值,∴最小,
可知b1=-29,d=2,∴T15=-225. -----------------7分
18.(本题满分8分)
解:(1)由已知得椭圆的长半轴a=2,半焦距c=,则短半轴b=1.
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分
(2)设线段PA的中点为M(x,y) ,点P的坐标是(x0,y0),
由,得
由于点P在椭圆上,得,
∴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8分
19、(本小题满分8分)
解:由题意可得, -----------------4分
设两项费用之和为y,则y=y1+y2=
当且仅当 -----------------8分
答:当车间的工人人数为5人时,两项费用之和最少。
20、(本题满分10分)
(理)解:以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证明:设E是BD的中点,P—ABCD是正四棱锥,

又, ∴ ∴

∴ , 即.-----------------5分
(2)解:设平面PAD的法向量是,
∴ 取得,
又平面的法向量是
∴ , ∴.-----------------10分
(文)解:(1)由题意: 直线的斜率为;
由已知 所以 -----------------3分
所以由得心或;
所以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6分
(2)由(1)知,函数在时单调递减,在时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在区间有最小值要使恒成立
只需恒成立,所以。
故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21.(本小题满分10分)
解:(1)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都成立,
两式相减,得
∴, 即
,即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数列是等比数列。-----------------4分
由已知得 即
∴首项,公比,
。。-----------------6分
-----------------10分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生物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2.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6.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7.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8.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可表示膝跳反射示意图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
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
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9.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10.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
11.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12..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1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杀伤靶细胞,使之裂解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1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5.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16.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促进果实成熟     B.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C.获得无籽果实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17.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
18.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19. 右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A.a B.b
C.c D.d
20.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①年龄组成 ② 性别比例 ③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22. 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23. 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
24. 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25.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2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27.近一段时间“农家乐”时尚吃野味,某些农民因为无知和利益的驱使,大量捕杀田里的青蛙。请根据右图的食物网,分析青蛙数量的下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害虫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减少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2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关于其中原因的叙述不包括
A.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传递到顶级,可通过多条食物链来实现
29.由于环境的变迁导致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物种的种群占有同一生态环境,此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B.相互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
C.种群数量的变化都呈“J”型曲线增长
D.由于地理隔离消失,两个种群共同进化为一个新物种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固定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
31.(5分) 下图为A、B、C三个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椐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 
(2)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 → 。
(3)刺激部位④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 __。
32. (4分)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_____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还原糖含量增多了。
  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33.(8分)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两种类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I.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一种生理反应,e为抗体。
(1)图示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哪种类型? 。
(2) 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e的量会急剧 ,原因是 ________。
Ⅱ.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将图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34. (8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
  (2)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5.(7分) 下图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③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则:
(1)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①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⑧过程是指 _作用。指出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
(2)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36.(8分)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
改变而发生波动。右图为人口自动
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
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
2011年下期期末高中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C A C C D C D B B A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D B B B D B D D B B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除了标明的分值外,每空1分)
31、(5分)(1)感受器 (2)A→B→C(2分)
(3)正电位→负电位(2分)
32、(4分)红 绿 浅 促进果实成熟
33、(8分)I.(1)体液免疫 (2 )上升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2分)
Ⅱ. ①自身抗原 ②效应T(淋巴) ③记忆(B淋巴)细胞 ④浆细胞
34、(8分)(1) 生产者   消费者
(2) 草   光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CO2( 气体 )   光合  呼吸
35、(7分)(1). 水 太阳能 微生物的分解 A、B、C应都有箭号指向大气中的气体X(2分)
(2) y=100a-90ax(2分)
36、(8分)(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分)
(2)增加(2分) (3)出生率(2分)计划生育(2分)
受伤眼球流出的晶状体蛋白
成为

活化
致敏
B细胞
T细胞


分化

分泌
产生抗体攻击
另一眼球
另一只眼球


淋巴因子
出生率增加和
(或)死亡率下降
出生率下降和
(或)死亡率增加
环境阻力减少
环境阻力增加
人口过多
人口过少
人口容纳量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英语
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 听力技能 (共两节,满分20分)
Section A(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ll hear six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For each conversation there are several questions and each question is followed by three choices marked A, B and C. Listen carefully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You will hear each conversation twice.
Conversation 1
1.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6:30 B. At 6:00 C. At 5:30
2. How will the speakers go to the concert
A. On foot B. By subway C. By taxi
Conversation 2
3. Why can’t Jessica get a student ID
A. She hasn’t registered yet.
B. She didn’t take her ID card. C. She went into the wrong room.
4. What will she do next
A .Fill in a form. B. Go upstairs. C. Sign her name.
Conversation 3
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doing
A. Going for a walk. B. Having a cup of tea. C. Mailing a letter
6.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Writing a letter B. Cooking dinner C. Exercising
Conversation 4
7. What is the date today
A. October 22nd. B. October 23rd. C. October 24th.
8. What is special about tomorrow
A. It’s the United Nations Day. B. There will be an International Dress Parade.
C. It’s 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9. How old is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10
A. 70 years. B. 65 years. C. 60 years.
Conversation 5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Friends B. Pictures C. Stories.
1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is the most stressful
A. Being late B. Having an exam. C. Moving to a new place.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interviews
A. They are challenging B. They are stressful. C. They are terrible.
Conversation 6
13. Who is Thomson
A. Linda’s husband. B. The man’s cousin. C. A chef.(主厨,大师傅)
14. How many years have the speakers got married
A. 40. B. 50. C. 60.
15. What do we know about Linda
A. She won’t be invited to the party.
B. She doesn’t eat chicken. C. She is a good cook.
Section B (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ll hear a short passage. Listen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You will hear the short passage TIWICE.
London Marathon
Two man winners Chary Handel from Lich.Ian Britton form AUckLand.
Time ●2 hours 22 minutes and 16 seconds
The first woman to finish ●Betty Omary: 34years old, from Belfast
Total runners ●Over 17
Total length About 18
Weather ●It is 19
20 on the event ●At 7:15 p.m. on Radio 2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Although she spent two weeks in__ hospital after the accident, she was always in __ good spirits..
A..the; the B.不填 ;不填 C.a;; 不填 D.不填;the
22. This kind of cloth feels _____ and sells_____.
A. softly; nice B. soft ; good C. soft ; well D. soft ; nice
23. You should apologize _____ your teacher ______ being late again.
A.to; for B.for; to C./; for D.to; to
24. This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it is worth ________ again.
A to read B.reads C.read D.reading
25. Don’t forget _______ all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the classroom.
A.to turn off B.turning off C.turn on D.turning on
26. ---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 news of the meeting
--- I knew nothing about it, or I _______ you.
A. would tell B. had told C. told D. would have told
27. My suggestion is that Tom ______ there on time.
A. is B. be C. will be D. has been
28. The suggestion we should have a discussion on this problem is not the one ________
he made.
A. that, / B. /, which C. which, that D. which, /
29. ----May I listen to the music here, Mr. White
----Sorry , you’d better ____ it like that..
A. not to do B. not do C. don’t do D. not do so
30. You should spend more time ______ the lessons.
A. to study B. study C. to studying D. studying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第31至第40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day a famous actor had just got into the train with all his luggage when a young man came and 31 down in the seat opposite him. The young man took out a 32 and began to read it, 33 the actor tried to get some 34 in his corner of the carriage.
When he opened his eyes, he 35 that the young man was looking at him with his 36 open, his book forgotten. The actor shut his eyes and tried to sleep again, 37 every time he opened them, the young man was looking at him with the same excited look .At last, he gave up the attempt(企图) to sleep, took out a newspaper, put it 38 in front of him and began to read. The young man tried several times to get into conversation with the actor, but 39 .
After a long period of silence the young man said again, “I’m George P. Anderson of Willington, Vermont.” This time the actor put his 40 down and said, “So am I.” That was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31.A. lay B. sat C. looked D. got
32.A. newspaper B. magazine C. book D. letter
33.A. when B. because C. as D. while
34.A. drink B. help C. food D. sleep
35.A. found B. thought C. felt D. expected
36.A. book B. mouth C. arms D. shirt
37.A. but B. therefore C. so D. however
38.A. away B. up C. down D. out
39.A. failed B. succeeded C. missed D. refused
40.A. paper B. luggage C. feet D. hands
第三部分 阅读技能(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Now we can see a man and his wife at the breakfast table. They are not speaking to each other. They haven’t spoken to each other at the breakfast table for years. The husband is reading his newspaper. We can’t see his face. The wife looks very worried as she gets a cup of tea ready for him. Today she is using a new kind of te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husband picks up his cup. He isn’t interested. He tastes his tea. Suddenly he puts down his newspaper. Something is different! Can it be the tea He takes another taste. It’s wonderful. He smiles. He looks at his wife and says in surprise, “Doris, when did you cut your hair ” Doris is pleased. She answers, “Two months ago.” Doris asks, “ Herbie , when did your hair begin to become white ” He answers, “A long time ago.” Doris says, “We have been together for many years, but we never cared about each other.” Now they aren’t worried any longer. Breakfast is different. Has a new kind of tea changed their lives
41. This story happens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efore breakfast B. after breakfast
C. at home D. in a teahouse
42. In the passage, we can s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oris is drinking tea B. Herbie likes the new kind of tea
C. Doris is reading a newspaper D. Herbie is very young and good-looking
43. Herbie and Doris lived ______________ before this day.
A. a wonderful B. an unhappy
C. an enjoyable D. a friendly
4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y are good friends. B. They have just got married.
C. They like to talk about their hair. D. They are no longer young.
B
Long ago, operation usually had to be done while the sick man could feel everything. The sick man had to be held down on a table by force while the doctors did their best to save him. He could feel all the pain if his leg or arm was being cut off, and his fearful cries filled the room and the hearts of those who watched.
Soon after 1770, Josept Priestley discovered a gas which is now called “laughing gas”. Laughing gas became known in America. Young men and women went to parties to try it. Most of them spent their time laughing, but one man at a party, Horace Wells, noticed that people didn’t seem to feel pain when they were using this gas. He decided to make an experiment on himself.He asked a friend to help him.
Wells took some of the gas, and his friend pulled out one of Wells’ teeth. Wells felt no pain at all.
As he didn’t know enough about laughing gas, he gave a man less gas than he should have. The man cried out with pain when his tooth was being pulled out.
Wells tried again, but this time he gave too much of the gas, and the man died. Wells never forgot this terrible event.
45. Long ago,when the sick man was operated on, he _________.
A.could feel nothing B. could not want anything
C.could feel all the pain D.could do anything
46. Using the laughing gas, the people did not seem to _________.
A.be afraid of anything B.feel pain C.want to go to the parties D.be ill
47. If a man took less laughing gas than he should have when an operation went on, he _________.
A.felt nothing B.felt very comfortable
C.still felt pain D.would die
48. One who took too much of the laughing gas _________.
A.would laugh all the time B.would be very calm
C.would never feel pain D. would die.
C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my mother said whenever I was disappointed. “Don’t worry. One day your luck will change.”
I didn’t pay attention to her words. After finishing my college education, I decided to look for a job in a radio station. I wanted to host a sports programme. I went to Chicago and knocked on the door of every station. But I got turned down every time.
In one station, a kind lady said to me that I hadn’t got enough experience. “Get to a small station and work for some time,” she said.
When I went back home, my dad told me that a businessman had opened a store and needed someone to help him. But again, I didn’t get the job.
I felt really down. “Your luck will change,” Mum said to me. Later, I tried another radio station in Iowa. But the owner, a nice man, told me he had already had someone to work for him. As I left his office, I asked, “How can someone be a sports announcer (播音员) if he can’t get a job in a radio station ”
I was waiting for the lift when I heard the man call, “What did you mean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football ” He let me sit in front of a microphone and asked me to try to imagine that I was giving my opinion on a football game, and finally I succeeded.
On my way home, Mum’s words came back to me, “One day your luck will change, Son.”
49. What was the writer’s ideal(理想的) job
A. A sportsman. B. A shop assistant.
C. A sports announcer. D. A businessman.
50. Why didn’t the writer get the job in Chicago
A. Because he was too young.
B. Because he didn’t get a college education.
C. Because he was not a good-looking person.
D. Because he hadn’t got enough experience.
51. The sentence “I got turned down every time” means “   ”.
A. I was refused every time B. I was successful every time
C. I lost my way every time D. The door of every station was closed
52. The writer got a job     in the end.
A. in Chicago B. in his home town
C. in a college D. in Iowa
第二节 回答问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第58至第60小题的具体要求,简要回答问题,并将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Their round bodies, round flat noses and large ears often remind us of bears every time we see koalas. Probably that’s why these animal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koala bears. Koalas are natives of Australia. However, they aren’t found all over the continent. The habitat of koala bears is eastern regions of Australia and South Australia.
Koalas are found where there are enough forests of eucalyptus(桉树) trees. The association of koalas and eucalyptus tree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se animals feed on the leaves of eucalyptus trees. But that’s not all. In addition, the trees also serve as the homes of the koalas.
Koalas grow around 27 to 36 inches tall and weigh 5 to 9 kilograms on average. Male kaolas are larger than the females. Life can stretch up to 17 years.
Like many other animals, the habitat of koala bears is fast decreasing due to deforestation and quick urbanization(都市化). However, efforts by some scientists and animal lovers hav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these creatures back in certain parts of Australia.
53. What do Koalas look like (回答词数不超过3个)
54. Where is the main habitat of koala bears in the world (回答词数不超过8个)
55. What do eucalyptus trees provide koalas with (回答词数不超过3个)
第三节 摘录信息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文后第53至第57小题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将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注意:每空不超过3个单词。
Each year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as millions of new cars are produced in America. Americans will not live without cars! However, some have realized the serious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by car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One way to clean the air is to build a new kind of clean car. That’s what several of the large car factories are trying to do. But to build a clean car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Progress in this field has been slow.
Another way is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car engine by something else. Engineers are now working on it. Many makers believe that it will take years to develop a practical model for us.
To prevent the world being polluted by cars, Americans have to make some changes in the way of their life. They have to cut down on the number of their cars and are encouraged to travel and go to work by bike. But this change does not come easily. Many workers may find themselves without jobs if a car factory closes down. And the problem of their pollution would become less important than that of unemployment.
Americans may live a happy but sad life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of the car problem.
Cars and Pollution in American
Problem Methods 58._____________ Conclution
56______________ Building a new kind of 57._______.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s slow. Americans may live a 60._______life.
It takes years to develop a 59._______
Cutting down on the number of cars Many workers maylose their jobs
Traveling and going to work by bike.
第四部分 写作技能 (共两节,满分25分)
完成译文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中文原文完成下列各英文译文,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空限填一个词)
61.自1978年以来,我的家乡呈现出新的面貌。
Since 1978, my home town has ________ ________ a new look.
62.科学家正试图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The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________ ________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63.请挪一下,给这位老人让个地方。
Please move along and ________ ________for the old.
64.法律要求人人平等,不论种族、性别和出身。
The law requires equal treatment for all, ________ ________race,sex and origin.
65.她致力于教育事业,深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She ________ herself ______the cause of teaching and was loved and respected by her students.
第二节 情景作文(共1小题,满分15分)假设你刚采访完你校网页制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蒋毅同学,请根据以下采访记录为本地报社写一篇文章。要求:(1) 短文必须包括表中所有信息;(2) 词数在100左右;(3) 将短文写在答题卡上。
Basic facts Jiang Yi; boy;16; Class 5,Senior High 1
Education No.1 Primary School in Jianghai City
Favorite subjects Maths, Science, Computer and English
The competition Jianghai Web Page Design Competition356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Hobbies Football, Chinese chess
Dreams Attend the best university, work in the IT industry
Jiang Yi, first prize winn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英语听力材料及参考答案
Keys: 1—5 BBAAA 6—10ABABB 11—15BACBB
16. 16/sixteen 17.10500 18.42/forty-two kilometers 19. cold
20.A full report
21-25 BCADA 26-30 DBABD
31-35 BCDDA 36-40 BABAA
41-44 CBBD 45-48 CBCD 49-52 CDAD
53. Bears.
54. Eastern regions of Australia and South Australia.
55. Food and homes.
56.Air pollution 57. clean car 58. Disadvantages 59. practical model 60. happy but sad
61.taken on 62.come, up 63.make, room 64.regardless, of 65.devoted,. to
One possible version
Jiang Yi, first prize winner
Jiang Yi, a sixteen-year-old boy from Class 5, Senior High 1, has won first prize in the Jianghai Web Page Design Competition held last week. A total of 356 contesta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and Jiang Yi is the youngest.
Jiang Yi has been interested in computers for quite some time. He’s also interested in English. His favorite subjects in school are Maths and {007} Science. In his spare time, he likes to play football and Chinese chess.
Jiang Yi attended the No. 1 Primary School in Jianghai City. He dreams of going to the best university when he graduates from high school. His goal is to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in the IT industry.
高二英语听力录音原文
Conversation 1
M: When does the concert begin
W: It begins at 6:30.
M: I'm thinking we should leave now. We only have 30 minutes before it starts. Maybe we should take a taxi...
W: Taxi You must be joking! The traffic is terrible now. Even if we go by taxi, it will take us at least half an hour. Why don't we go by subway
M: OK.
Conversation 2
M: Good morning. How can I help you
W: Good morning. I' m here to apply for a student ID. My name's Jessica Ross.
M: Have you already registered, Jessica
W: No, 1 haven't.
M: Hem's what you need to do. You need to get registered before getting a student ID. Go to the next room and they will help you fill in a form e back here after registration.
W: OK. The next room, is that right
M: That's right.
W: Thank you, sir. See you later.
M: You're welcome. See you.
Conversation 3
W: What did you say
M: I said that it's a lovely day. Why don't we go for a walk
W: Can you wait a few minutes I have to finish this letter.
M: Don't take too long. It would be a pity not to go out in such lovely weather.
W: I won't be long. No more than ten minutes. Why don't you go ahead and I' 11 meet you at Lakeside Park.
M: Ok, I will. Look for me at the tea house in the park.
Conversation 4
W: 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tomorrow
M: Tomorrow is October 24th, United Nations Day.
W: Why is October 24th United Nations Day
M: That's the date in 1945 when the United Nations began.
W: How does your school celebrate United Nations Day
M: The UN Day celebration includes the songs and da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a traditional dress parade. Our school library displays students' works of u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We also hold a "Tast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od festival.
W: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celebration
M: To help us students learn about other cultures an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other cultures.
W: It is really worthwhile.
Conversation 5
W: Hmm... Here's one of a crowd of people moving. I think that's pretty stressful.
M: Well, I don't think it's so bad. But I do think that going to the dentist is stressful.
W: Oh, so do I! It's stressful because you have no control.
M: That's right. Look at this one. This poor boy is sitting in an exam. I think exams are the most stressful. Sometimes you just can't think of anything to write.
W: Yes, I agree with you there. What about these people here7
M: Mmm... I' m not sure. They seem to be in a hurry, don' t they' . I think being late is stressful.
W: That's true. It can be terrible, especially when you're late for something important.
M. Like an interview. Look at this picture here: here's someone in an interview. Do you think interviews are stressful
W: No. I think they're quite exciting, a challenge.
M: Oh, I hate interviews.
Conversation 6
W: I've sent out the invitations for the dinner party.
M: That's good. Now what should we do
W: We need to plan the menu.
M: Oh, that's right. What do you have in mind
W: I think I' m going to make the chicken salad we had at our 39th wedding anniversary. Re-member, I asked Thomson, the chef of the restaurant where we often go, for the recipe
M: Oh, yes. I remember. Time sure flies! Now we are celebrating our golden anniversary! And Thomson was very friendly. You know, chefs seldom tell people their recipes. They often keep them a secret.
W: 1 understand that. So you see, I have promised I will also keep the recipe a secret.
M: Well, Thomson will appreciate that. Oh, but did you forget that Linda doesn't eat chick-en
W: Linda Oh, my Gosh! I forgot to invite her) She' 11 be mad at me. It just slipped my mind. Thanks for reminding me! I think I'm getting old!
M: Looks like you are!
Conversation 7
Today's London Marathon was won by two men, Chary Handel from Lich and Ian Britton from Auckland, New Zealand, who crossed the finish line just outside Buckingham Palace hand in hand in the time of 2 hours, 22 minutes, and 16 seconds, five minutes slower than last year's record time. They had run the whole race side by side. The first woman to finish was 34-year-old Betty Omary from Belfast in 2 hours and 18 minutes. The youngest person to finish so far was 30-year-old Shelly Mortimer from Alcester. All together, more than 10500 runners took part in the just over 42-kilometer course that started from Greenwich this morning.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see how many will actually finish. The organizers say very few runners have
dropped out so far, perhaps 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 The medical teams had very little to do. There will be a full report on the London Marathon in this evening's sports report at 7:15 on Radio 2. And now for the rest of the news.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王夫之唯物思想
2.《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
④提出“格物致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6.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指
①薄伽丘 ②达·芬奇 ③但丁 ④彼特拉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有关宗教改革符合史实的是
①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③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肯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新教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分权制衡
9.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直接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革 D.都打出民主与科学的旗号
10.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11.我国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下列哪一朝代
A.战国 B.秦 C.汉 D.北宋
12.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看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 B.写意画 C.风俗画 D.宗教画
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14.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和相对论 D.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15.下列不属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创立条件的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C.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 D.相对论的创立
16.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能源 B.出现了喧嚣、快节奏的城市
C.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发展工业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7.1946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
18.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洋务派 D.维新派
19.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猛烈冲击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 ②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④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2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民主主义
2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七大”
23.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指
A.改革开放 B.结束“文革”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西方媒体称一种水稻为“东方魔稻”,该稻选育成功得益于
A.邓小平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徐光启
25.有关“双百”方针不正确的表述是
A.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
B.含义是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该方针是一个基本性方针
D.该方针是一个长期性方针
二、材料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 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礼》《书》《诗》《乐》《春秋》)
材料二 19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是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哪些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27.(18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文
材料二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教版教材
(1)材料一中“世界潮流”指什么?根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出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作用。(6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8分)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中国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二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
材料三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
(1)材料一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剧种形成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三中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3)就文学艺术的产生与时代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2011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B C D C D B B D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B C B A B D A C B
二、非选择题
26.(1)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或者四书五经)。(2分)
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或者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2分)
(2)洋务派。(2分)
作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科技等实用性人才。(4分)
(3)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4分)
影响: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抄入材料“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2分)
(4)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民主共和(或者资本主义发展)。(2分)三民主义(或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或者推动了辛亥革命)。(2分)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2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4分)
(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28.(1)京剧。(2分)
原因:北京的中心作用(或者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封建政府的推动(或者乾隆帝的推动);广大艺人的努力(或者广大艺人博采众长);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或者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2)共同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2分)
时代特征:法国大革命的迅速发展,拿破仑军队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各界对社会现状普遍感到不满。(4分)
(3)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或者它的产生受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或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物理
考生注意:1、本试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奥斯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2、下列单位之间关系的等式成立的是
A、1N=1T·A B、1Wb=1T·m
C、1N/C=1V/m D、1eV=1J
3、当导线中分别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读者的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都是通电直导线放入匀强磁场中的情况,其中直导线所受安培力为零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1、q2,分别
固定于A、B两点,C为A、B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DC为
A、B连线的中垂线。现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3由C点
沿CD移至无穷远处的过程中,重力不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势逐渐减小 B.电势能逐渐减小
C.q3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电场力对负电荷q3做正功
6、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A.跟两极板间的距离成正比
B.跟充满极板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
C.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
D.跟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7、关于欧姆表及其使用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表内电源负极的应是黑表笔
B.测电阻换档时,要重新调节调零电阻,使指针指到电阻阻值刻度的零位置
C.表盘上标明的电阻阻值刻度是均匀的
D.表盘刻度最左边电流值为零的位置表示的电阻阻值也为零
8、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mA,内阻Rg=5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
A.应在电流表上再串联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 
B.应在电流表上再并联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
C.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是500Ω
D.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是3 kΩ
9、如图所示,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abcd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要使通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则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可能为
A.竖直向上 B.垂直斜面向上
C.平行斜面向上 D.水平向左
10、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垂直于匀强磁场的速度V,从M点进入磁场区域,经偏转后,沿初速度方向运动距离为d,偏转距离为L从N点离开磁场,
如图所示,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重力可忽略不计,那么
A. 该粒子带正电
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d/V
C.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做的功是W=BqVL
D. 带电粒子在N点的速度值也为V
11、如图左所示为两电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线。将电阻R1和R2接入如图右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触片P向下移动时,则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D.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大于电阻R2上消耗的电功率
12、如图所示,有一段长为1m,电阻为15Ω的金属丝,两端连接成一闭合圆环,在圆环上取M、N两点与外电路相连。已知M、N间的短圆弧长20cm,沿AM流入圆环的电流强度为0.5A.则:
A.M、N间的短圆弧金属丝的电阻值为12Ω
B.闭合圆环在M、N间的电阻值为2.4Ω
C.闭合圆环在M、N间的电阻值为15Ω
D.通过M、N间的短圆弧金属丝的电流强度为0.1A
13、如图所示,电子在加速电压U1作用下从P板中间小孔射出,平行于极板进入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U2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现在U1加倍,要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
A.使U2也加倍
B.使U2变为原来的4倍
C.使U2变为原来的一半
D.以上三种方法都不行
14、如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
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比荷(q/m)越大
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5小题4分,第16小题10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的相应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如图所示,一个验电器用金属网罩罩住,当网罩外加上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时,验电器的箔片 (填“张开”或“不张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此时,金属网罩的感应电荷在网罩内部空间会激发一个电场,它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为 。
16、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L =_____________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上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 = mm;
(3)用伏安法较精确地测量该圆柱体的电阻Rx,现有的器材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Rx(其阻值约为200Ω);电流表A(量程0~15mA,内阻约30Ω);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20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开关S; 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图丙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4)若测待测圆柱体电阻Rx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用U和I表示,则该圆柱体材料的电阻率ρ= 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三、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7. (10分)如图所示,电源的内电阻r =1Ω,定值电阻R=3Ω,小电动机绕组的电阻RM=0.5Ω。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的读数U =5V,电流表的读数I =1A。求:
(1)电源的电动势E;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
18、(10分)在真空中的O点放一点电荷Q =1.0×10-8C,直线MN过O点,OM =30cm,如图所示。若把电量为q =-2.0×10-9C的点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增加了2.0×10-8J,取N点电势为零,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2/C2。
求:(1)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2)M点的电势。
19、(10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长直平行金属板a、b相距d =0.10m,a、b间的电场强度为E =3.0×103 N/C,b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3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有一质量为m =2.4×10-13 kg、电荷量为q =4.0×10-8 C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a板的左端以v0 =1.0×104 m/s的初速度从A点水平射入匀强电场,刚好从狭缝P处穿过b板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b板的Q处(图中未画出).
求:(1)粒子到达P处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P、Q之间的距离L ;
(3)粒子从A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 .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C D A BC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B D D B A ACD
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5小题4分,第16小题10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的相应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不张开 , 静电屏蔽 , E , 水平向左
16、(1)L= 31.15 mm(2分);
(2)D= 4.200 mm (2分);
(3)右边框中画出测量电路图(3分);
(4)ρ= UπD2/4IL (3分)。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7、(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 =U +I(R+r)
代入数据可以解得,E =9 V (5分)
(2)由UI=P出+I2RM ,
代入数据得 P出=4.5 W (5分)
18、解:(1)由E=kQ/r2得,M点的电场强度E=1000N/C (5分)
(2)电势能 EM-EN=qφM-qΦN
又ΦN=0
所以 φM=(EM-EN)/q
代入数据解得M点的电势ΦM=10V (5分)
19、解:(1)粒子a板左端运动到P处,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有关数据,解得×104m/s
,代入数据得θ=450 (4分)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半径为r,如图.由几何关系得
又 联立求得
代入数据解得L=0.4m. (3分)
(3)粒子在P点沿电场方向的速度 v1= =1.0×104m/s
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1=v1m/qE=2×10-5s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t2=Л m/2qB=3.14×10-5s
粒子从A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t=t1+t2=5.14×10-5s (3分)
A
θ
B
v0
v
P
a
b
d
v
O
Q
0
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