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1.2
在社会中成长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重点
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
导入新课:
出示《狼孩儿的故事》。阅读狼孩的故事,思考问题:“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学会穿衣、吃饭等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
出示学生目标:
(1)了解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2)逐步养成亲社会的习惯。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初步掌握基本知识。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思考: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教师总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
思考:(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想一想,我们从社会中得到哪些精神滋养?
(3)如果得不到精神滋养会怎么样?
教师总结: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什么是社会化?
教师总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4、材料分析:?情境:沈阳市一路人甲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路边行人围观并发表感慨。
?“这是谁呀?”
?“真是太可怜了!”
?“这人好象不行了哦!”
?“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
?“我以后可要注意了!”
这路人慢慢的动了几下,痛苦的结束了人生?
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了抢救了机会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这种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缺乏社会公德,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的现象叫做“看客”现象。
过渡:面对“看客”现象,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目标导学二:亲社会行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探究与分享: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总结: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亲社会行为包括哪些?举例说说吧。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参与社会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衣食住行方面对社会的需求。
学生读图,小组深入讨论交流,如:亲情、友情、理解、尊重、关爱、温暖、认可、成就感……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学生举手汇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谈感悟,如:冷漠情绪和
“看客”心态
学生回答,如:学会亲近社会……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教材回答:亲社会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对他人、社会有利的行为。
学生举例如: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如: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便于下边的问题探究。
通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社会的作用。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通过四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同时,图片教学,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典型材料“扶不扶”的探究,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震憾,更使学生认识到冷漠的危害,从而自然的引出我们要杜绝“看客”现象,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
过渡到第二目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学,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通过两例亲社会行为的探究,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原因、表现及意义等问题,使问题具有逻辑性。
设置问题: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旨在从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确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检测目标
1、小明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②小明的身份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③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在同一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都会有多种身份④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地认清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两会”召开期间,全国大部分大、中学生都关注了这件时事。关心时事有利于(

①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④我们积累个人物质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能体现正确感受社会生活的是(

①关注每年两会,并献计献策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③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开阔自己的眼界④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