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维护秩序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维护秩序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3.1
维护秩序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维护秩序靠规则
知识与技能:
知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重点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难点
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看了以上两幕,你有什么感想?
出示学生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2)知道规则的种类和作用。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
材料分析:(1)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这些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什么是社会秩序?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秩”指条理,“序”指次序,社会秩序就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地安排社会各组成部分,以达到正常运转的状态。
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目标导学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整体把握知识内容。
活动:根据情景要求,完成表格的内容。
(1)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什么是规则?
教师总结:它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规则、习惯和法律等,它规定着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社会规则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4)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
(5)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教师归纳: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材料分析:高铁霸座女
2018年9月19日,在永州到深圳北G6078次高铁上的一名女子坐到了靠窗座位的周某某,被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2018年9月20日,铁路客运部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该旅客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
思考:(1)该女士违反了动车上的什么规则?
(2)规则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链接生活:你的一天活动分别遵守了哪些规则?
教师举例如:
知识拓展:良好的社会秩序要靠法律维护
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是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稳定的政治局面与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特别是我国目前社会文明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进行,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激烈变革,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维持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生活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看图,借助教材回答,如: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混乱无序,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社会也无法正常运行。
学生举手汇报: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小组讨论交流如:①维护秩序靠规则.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学生列举如:过马路走人行道,不乱扔垃圾,公交专用道等等。
学生阅读高铁霸座女材料,小组讨论交流,如: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列举一天活动中分别遵守的社会规则,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
同学们阅读知识拓展,进一步在内心深处明确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为下边问题探讨奠定基础。
通过四幅片片展示,形象的再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秩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设置思考题:社会秩序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提练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初步掌握本目知识,便于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进行。
通过表格方式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出问:什么是规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规则?等等问题,一步步吸引学生去探索、去分析。
通过真实的案例再现,使学生深刻的明确规则的作用,即: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这样,使知识得出于材料分析,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和识记。
链接生活环节的设置,旨在把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通过知识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升华主题。
检测目标
1.“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②生活处处有规则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青少年年龄小,与规则无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观点中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
)
A.维护秩序靠规则
B
规则就是指规章制度
C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D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3.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应该(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了社会秩序及其作用,明确了秩序靠规则维护,同时也了解了常见的社会规则,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我们共同的社会秩序。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