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3.2遵守规则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难点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维护秩序靠什么?列举日常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导入新课: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讨论:(1)当中的女子有没有乘高铁的权利和自由?(2)该女子能不能阻拦高铁的出发?(3)该女子的行为会不会受到处罚?为什么?出示学生目标:(1)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自觉遵守、维护和改善规则。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把握第一目的主要内容。活动:打手机的“自由”(1)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2)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3)自由与规则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社会规则规定了自由的边界。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目标导学二:自觉遵守规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图片分析:两组图片分析启示我们怎样遵守规则?教师补充:他律:监督、提醒、奖罚等外在约束自律: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2)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3)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教师总结: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标导学三:维护与改进规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内容。链接生活: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行为?(1)面对这些行为,旁观者是怎么做的?(2)如何改进生活中存在的类似现象?(3)我们应该如何去维护规则?教师总结: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情境小剧场:私家车车主刘先生认为,有的行人乱穿马路,如果是一两个人,让就让了,问题是让一个,会有一连串的人抢上来,还有的行人一遍过马路一边玩手机,很容易耽误时间,影响后车。——摘自《西安晚报》如何你看到上述情况,你会……应该如何有效劝导?教师总结:有“礼”,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要晓之以理,采取合理的方式;有“节”,要注意适可而止。材料分析:分析上述做法的理由。教师总结: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为什么要改进规则?(3)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教师举例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4)怎样改进和完善规则?知识拓展:开车绝不喝酒,喝酒绝不自己开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习惯。由于酒驾也会分为很多种情况,而且酒驾的程度以及危害社会的性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果一律按照入刑来执行,难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最近,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八种常见的犯罪量刑,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1)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掌握分析材料,尝试回答如: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教材回答,如: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学生举手交流,如:“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说明遵守社会规则不仅需要他律,还需要自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感知内容,勾画知识点。分析材料,尝试回答如:旁人的熟视无睹使得这种不文明行为会继续蔓延下去。学生参与情境小剧场的探究,根据自身感受交流如: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晓之以理,采取合理的试,等等。学生分析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尝试分析如: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学生借助教材归纳总结: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材料“打手机的自由”,引导学生运探究自由的界限,使问题得出顺理成章。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两组图片展示,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确遵守规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图片的运用,使知识形象生动易记易懂。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便于以下问题的探究交流。由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出问题:面对这些行为,旁观者应怎么做,并进一步升华为:我们怎样维护规则,使问题步步深入,逻辑性较强。通过情境小剧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具体案例——计划生育麦穗的历史变迁,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规则需要改进的理由,使问题易于理解。通过列举你所知道的规则的改进案例,进一步使学生对改进规则加深认识。知识拓展,选取社会热点问题——酒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其危害性,进一步明确规则的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养成教育作用。检测目标1.近年来,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西宁大妈们所喜爱。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区广场上随处可见大妈们在“高音炮”震耳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也给小区的一些住户带来了烦恼。之所以称为“高音炮”,它告诫我们()①公民可以随心所欲在广场跳舞,他人无权干涉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想怎样就怎样④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讲的是一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的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悬崖,粉身碎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C.自由和规则是对立的两个方面D.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3、“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是()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自由需要规则来约束,来保障;我们要把遵守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并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社会才会更加有序、和谐!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