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4.1尊重他人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的理念。过程与方法: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知识与技能: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尊重他人重点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尊重他人难点如何尊重他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为什么说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的边界是怎样的?如何遵守规则?导入新课:出片展示出示学生目标:(1)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2)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3)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话题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杭州图书馆新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有些乞丐、拾荒者进门看书,对他们,图书馆唯一的要求是先把手洗干净。为此,有读者找到馆长,说让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什么是尊重?其表现?教师强调: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权利。学以致用:下图中的行为没有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议一议: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很可怜,于是他本能地去掏钱,结果发现忘了带钱包他觉得很内疚,但没有就此别过,而是跑上去与乞丐握握手,并表示自己的歉意!乞丐很感动,顿时泪流满面,说:“兄弟,你已经给我施舍了”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出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加以形象说明。辨一辨: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教师总结: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轻视、歧视他人。过渡:有人说,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可见,学会了尊重,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守纪律、受欢迎的人,也会使我们获得人生的幸福。目标导学二:尊重从我做起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情境分析:如何尊重他人(1)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2)小欣上课发言时,因紧张导致口吃现象严重……(3)地铁上人很多,一位乘客不小心踩了你一脚……(4)小组讨论时,你和同学的观点不一致……如果遇到上面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教师提示如: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拓展延伸:一个穷秀才到寺院去见老方丈。小和尚把秀才领进丈室,说明来意,方丈淡淡地说:“坐,茶。”“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的深刻含义正在闲谈中,一个大财主也来见方丈,方丈热情地说:“请坐,上茶。”“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的深刻含义过了一会儿,一个朝廷官员也来见方丈,方丈连忙起身说:“请上坐,上好茶。”秀才感触万千,临走时赠给方丈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链接生活:尊重从我们做起!请列举日常生活中尊重的做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回答如: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学生根据对尊重的理解回答:分别没尊重他人的人格和他人的权利。学生借助教材归纳: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学生阅读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材料,认真听教师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理解尊重提每个人的需要。学生讨论交流,如:赞同。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并勾画知识点。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参与情境探究,并交流看法,如: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而不是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心耐心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学生阅读秀才与老方丈的材料,分析并感受尊重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尊重的做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话题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通过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对尊重的表现的理解,即:表现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权利等两个方面。通过四幅图片展示,分别从四个角度,使学生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性: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通过议一议,使学生对屠格涅夫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借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被尊重的需要。设置辨一辨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辨论,更深刻的明确: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轻视、歧视他人的道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其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便于后边问题的探究和理解。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明确怎样尊重他人。四则材料,从四个角度选取,分别使学生明确尊重他人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从而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链接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论指导实际。检测目标1.一位记者采访轮椅上的残疾人时,自觉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送去问候和微笑。这一细小动作传递出的主要道德品质是()A诚信对待他人B平等尊重他人C宽容对待他人D欣赏悦纳他人2.属于尊重他人表现的有()A.给别人起外号B.别人问题时,不愿意帮助人,只是说:“自己想去”C.谅解别人的错误D.不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3.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A.尊重他人人格B.尊重他人劳动C.对他人有礼貌D.欣赏他人,善待他人,事事迁就自己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尊重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让我们学会尊重,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懂得尊重的好孩子。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