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4.2以礼待人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过程与方法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知识与技能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重点礼貌待人的作用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怎样理解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会有什么危害?导入新课:阅读材料谈感悟。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出示学生目标:(1)知道文明有礼的含义和表现;(2)理解文明有礼的意义;(3)践行文明有礼的要求。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明确教材的基本内容。材料展示:关于礼仪的成语:《论语》中的礼仪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克己复礼为仁思考: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运用你的经验:(见教材)(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教师总结:感到不被尊重,觉得小岩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教师介绍餐桌礼仪:材料分析:一名博士生刚刚毕业,到一家外企应聘。恰巧那天他感冒了,就顺手拿出一张纸巾擦了一下鼻子,随手就把纸扔向了垃圾桶,偏偏来了一阵风,纸片掉在了外边,因为赶时间,博士生也没有在意,直接走了。结果这一幕被公司经理看到,结果各方面都表现很优秀的博士生,被拒绝了。博士生因何被拒绝?材料说明文明有礼的作用?教师讲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对文明小区的期望。请列举小区不文明的行为。不文明行为有何影响?教师讲解: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材料说明文明有礼有何作用?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7、材料分析:组图出示:对人有礼是如此的重要,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一名礼仪之邦的公民,我们应感到自豪,可是看了下面一组照片,我们会引以为豪吗?当你看到这一张张告示牌时,你的心情怎样?(2)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尊严究竟在哪里?(3)这时你还能理直气壮地说礼貌是我个人的私事吗?(4)材料说明文明有礼有何作用?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所以,希望我们的同胞千万不要以刚才那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不能给我们礼仪之邦抹黑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现象分析:以下哪些现象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思考:(1)怎样做一个文明的礼的人?出示礼貌用语十个字: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拓展延伸: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注意的几点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列举关于礼仪的成语学生齐读《论语》中的礼仪,感受和理解其意。学生列举如:把脚放在茶几上;对朋友打招呼很敷衍;吃饭时大人还没开始自己就先动筷子。小岩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礼待人,尊重长辈等学生阅读餐桌礼仪,识记和理解。阅读并讨论博士生的材料,交流其失败的原因。借助教材归纳如: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学生分析情境,列举不文明行为,如:高空抛物,宠物随地大小便,消防通道堆放杂物,不爱护公共设计,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期待交流如: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遇到矛盾时能够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如: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分析现象,交流看法,如: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和,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脏话、粗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学生交流注意事项,并理解识记。学生自主阅读环节,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关于礼仪的成语,以及出示《论语》中的礼仪,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设计“运用你的经验”环节,从反面使学生体会到礼貌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运用博士生被拒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文明有礼对一个人的作用,案例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情境体验,由小区不文明现象说起,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入手,逐步思考不文明的影响,从而得出文明有礼对社会的作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组图对比出示,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是否文明有礼,绝不是个人的私事,更不是小事儿,而是关处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从而使文明有礼的这方面作用更好的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其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便于下边的问题探究。通过现象分析,从不同角度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进一步明确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断学习、观察和思考、实践。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使学生对文明有礼有更宽广的理解和掌握。检测目标1.以下属于礼貌的表现有()A、上课时偷偷地看小说B、与别人侃侃而谈,不时的打断别人的谈话C、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D、今早看见老师没有主动打招呼2.在与人交往中,人们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是()A法律B学习C礼貌D友情3.近年来,少数中国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被国内外媒体曝光。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A.在国内可以不拘小节,出国要注意文明礼貌B.在做不文明的事之前,要注意周围是否有记者C.文明礼貌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而且关系国家尊严和形象D.其他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不必太在意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