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与社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我与社会 教案

资源简介

我与社会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知识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重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分享你的暑假生活
分享、回答
通过刚刚结束的暑假生活,将学生引入社会生活的主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感受社会的生活】1、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提问: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活动探究一:小明的一天提问:观察小明的一天,说说他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哪些联系?与谁打交道呢?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5、播放《中国24小时》提问:通过观看《中国24小时》,你对社会生活有何感受?6、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7、活动探究二:2020年见闻分享:我们都是不平凡的中国人提问:在这些不平凡的背后,体现的社会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意义?8、总结: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9、归纳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2)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过渡:小趣闻《最安静的房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相关链接: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思考:个人与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活动探究三:情境模拟: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当你遇到陌生人时,你会如何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呢?4、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5、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图片对比6、小结: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7、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
感受、分享分析、思考、回答。讨论、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理解观看、讨论、总结。
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通过视频更直观得出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通过2020不平凡的事件,得出社会生活的第三个意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名言让学生得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介绍自己这一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多重身份,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帮助学生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知识拓展,更深一层让学生感知个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