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右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某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请你判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共同纲领》3.南京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4.如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6.(2020九上·温州期末)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此语表明(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潮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7.(2020九上·杭州期末)“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据此回答下题。(1)材料表明,当时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从性质上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8.(2020九上·江北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0日考察武汉抗疫工作讲话中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 B.武汉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C.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D.武汉是抗日战争的起源地9.(2020九上·吴兴月考)“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0.(2020九上·越城月考)2018年国庆期间,一位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听到当地的一个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十二年,你知道民国三十二年是公元几年吗?( )A. 1945年B.1946年C.1943年11.(2020九上·绍兴月考)日记是宝贵的史料。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支持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反对帝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当时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12.(2020九上·义乌月考)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C.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3.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材料二: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哪一运动 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曰本创立了哪一资产阶级政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向孙中山先生像肃立默哀、行鞠躬礼,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南京市各界人士也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缅怀孙中山先生。材料二: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时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请用一句话概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2)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3)你认为在孙中山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可供我们学习的精神 15.(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 主要内容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18日 南方代表与袁世凯代表开始进行南北和谈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11日 颁布《》, 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材料三: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并能用他的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注]时代的意志:此处指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在表中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其规定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3)综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图片,可以提取到有效信息:三民主义及清朝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辛亥革命和题干图片反映的意义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识记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影响。2.【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要准确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解析】【分析】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是南京,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是武昌,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是南京,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B项②④和南京无关,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是宣统元年,宣统五年即为1914年。此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两年,宣统帝早已退位,改国名为中华民国,同时改用了民国纪年,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而这一知识分子在写日记时仍然使用宣统年号和纪年方法,可见他并不认同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同时,由材料中“袭洋夷之皮毛”"蚕食鲸吞”也可知,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以来推行民主共和政体,改传统阴历为世界通用的阳历,以及易服饰、剪发辫等等主张,认为这些是在遭受西方的侵蚀。A项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5.【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人间处处倡民主”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民主”,从“一朵红云旗五色”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五色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这应该发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因为这与民主有关,更因为中华民国的旗帜即为五色旗。ACD三项均与题中“民主”、“五色旗”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辛亥革命时期最早可能出现题干情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判断“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人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7.【答案】(1)C(2)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A项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不符合题意;B项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民权主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8.【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A项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能说明题干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剪辫子”、“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还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辛亥革命意义及影响的识记和理解。10.【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创立中华民国,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是民国纪年+1911年=公元纪年法,32+1911=1943年。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1943年即民国三十二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1.【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他依然是一个保留封建思想的守旧文人。作者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内容中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当时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12.【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是表面结果,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是题干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全面分析辛亥革命。13.【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中国同盟会。(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但最终失败。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故答案为:(1)维新变法运动。中国同盟会。(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①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临叫政府。⑤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全,走上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道路;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的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4月,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3,因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刺杀宋教仁,领导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武力镇压;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帝制,领导护国运动;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等。(3)孙中山先生身上坚忍不拔、务实开明;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故答案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①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⑤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15.【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意失败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创立兴中会、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在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推动了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等。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右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某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请你判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图片,可以提取到有效信息:三民主义及清朝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辛亥革命和题干图片反映的意义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识记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影响。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共同纲领》【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要准确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南京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解析】【分析】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是南京,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是武昌,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是南京,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B项②④和南京无关,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如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是宣统元年,宣统五年即为1914年。此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两年,宣统帝早已退位,改国名为中华民国,同时改用了民国纪年,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而这一知识分子在写日记时仍然使用宣统年号和纪年方法,可见他并不认同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同时,由材料中“袭洋夷之皮毛”"蚕食鲸吞”也可知,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以来推行民主共和政体,改传统阴历为世界通用的阳历,以及易服饰、剪发辫等等主张,认为这些是在遭受西方的侵蚀。A项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5.“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人间处处倡民主”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民主”,从“一朵红云旗五色”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五色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这应该发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因为这与民主有关,更因为中华民国的旗帜即为五色旗。ACD三项均与题中“民主”、“五色旗”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辛亥革命时期最早可能出现题干情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0九上·温州期末)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此语表明(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潮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答案】B【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判断“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人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7.(2020九上·杭州期末)“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据此回答下题。(1)材料表明,当时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从性质上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1)C(2)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A项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不符合题意;B项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民权主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8.(2020九上·江北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0日考察武汉抗疫工作讲话中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 B.武汉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C.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D.武汉是抗日战争的起源地【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A项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能说明题干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昌起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2020九上·吴兴月考)“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剪辫子”、“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还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C项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辛亥革命意义及影响的识记和理解。10.(2020九上·越城月考)2018年国庆期间,一位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听到当地的一个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十二年,你知道民国三十二年是公元几年吗?( )A. 1945年B.1946年C.1943年【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创立中华民国,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是民国纪年+1911年=公元纪年法,32+1911=1943年。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1943年即民国三十二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1.(2020九上·绍兴月考)日记是宝贵的史料。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支持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反对帝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当时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他依然是一个保留封建思想的守旧文人。作者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内容中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当时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12.(2020九上·义乌月考)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C.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是表面结果,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是题干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全面分析辛亥革命。二、材料分析题13.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材料二: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哪一运动 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曰本创立了哪一资产阶级政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中国同盟会。(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但最终失败。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故答案为:(1)维新变法运动。中国同盟会。(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向孙中山先生像肃立默哀、行鞠躬礼,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南京市各界人士也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缅怀孙中山先生。材料二: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时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请用一句话概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2)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3)你认为在孙中山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可供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案】(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①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临叫政府。⑤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全,走上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道路;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的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4月,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3,因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刺杀宋教仁,领导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武力镇压;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帝制,领导护国运动;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等。(3)孙中山先生身上坚忍不拔、务实开明;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故答案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①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⑤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15.(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 主要内容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18日 南方代表与袁世凯代表开始进行南北和谈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11日 颁布《》, 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材料三: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并能用他的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注]时代的意志:此处指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在表中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其规定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3)综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意失败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创立兴中会、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在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推动了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等。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2)同意成功。理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意失败。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推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