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2018年9月,中国劳工团队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英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战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A.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3.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D.凡尔赛体系确立4.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有(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分析三国同盟时,就“其核心国”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你认为其核心国应是(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英国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A.法德矛盾 B.法意矛盾 C.英德矛盾 D.俄德矛盾7.战争的爆发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闪击波兰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8.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9.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百年和平”,结束了欧洲人的“黄金时代”。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绞肉机10.(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11.(2020九上·长兴期中)《全球通史》中写道:“1916年,德国人在短短的战线上集中了1400门大炮……法国人赶紧调集增援部队,并提出了‘不让他们通过’的战斗口号。……法军总共伤亡35万人,德军的伤亡人数也几乎同样的多,被称为最惨烈之战。”据此判断这场战是( )A.马恩河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12.一战期间,欧洲战场上主要有三条战线,其中西线主要的交战双方是 ,双方展开的 大会战使西线战事进入相持态势。( )A.英法军队——德军 凡尔登B.比利时、法国——德国 马恩河C.英法军队——德军 马恩河D.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巴尔干13.(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D.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二、材料分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5)生活在21世纪的你怎样评价这“一粒火星” 它对今天有何警示 (6)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于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l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1)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分别以哪国为主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肆进行什么活动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2018年”,一百年前就是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世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项英国内战的时间是1640-1688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B项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816-1826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是1857-1859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与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A项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可以看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的问题很多,其中焦点集中到巴尔半岛问题上,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的导火线。A项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应该是他的研究结论,符合题意;B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与题目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CD两项题干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具备识图和理解的能力。4.【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②④正确。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和,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的表述是错误的,它并没有阻止战争爆发,也没有挽救塞尔维亚,排除①③。B项②④评价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5.【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A项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国,符合题意;BC两项都是三国同盟的成员国,但都不是核心国,不符合题意;D项英国属于三国协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国同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英德之间的矛盾。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英德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的集中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知识。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7.【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推动下,德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其殖民地远远落后于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B两项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德国闪击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不符合题意;D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8.【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项凡尔登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凡尔登战役的史实。9.【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BD三项都不是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不符合题意;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爆发的导火线。重点识记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10.【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A项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B项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最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C项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D项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1.【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16年” “法军”“ 德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激战,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地狱”之称。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凡尔登战役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登战役,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12.【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分布在三条战线上,分别是:西线英法同德国作战,东线德奥同俄国作战,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和俄国;其中西线是一战的主要战场。1914年8月,德国攻入法国,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德国同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会战,双方共150万人参加战斗,是一战中第-次大规模的决战,稳定了西线局势。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英法军队德军马恩河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识记一战原因、过程、影响及性质。13.【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材料“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可知,材料说明了战争的无比残酷,带来了巨大的人力伤亡和物质损失,战争带来灾难超乎人们预想。A项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示。14.【答案】(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战争的惨烈。(4)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5)评价: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警示: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6)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火药桶”指巴尔干半岛。(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因此,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4)据学可知,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5)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动是爱国行为,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活动。(6)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战争的惨烈。(4)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5)评价: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警示: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6)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解分析问题。15.【答案】(1)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三国同盟、德国;三国协约、英国。(3)军备竞赛。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联系所学知识,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增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故答案为:(1)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三国同盟、德国;三国协约、英国。(3)军备竞赛。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1 / 1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2018年9月,中国劳工团队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英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战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2018年”,一百年前就是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世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项英国内战的时间是1640-1688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B项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816-1826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是1857-1859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A.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与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A项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3.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D.凡尔赛体系确立【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可以看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的问题很多,其中焦点集中到巴尔半岛问题上,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的导火线。A项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应该是他的研究结论,符合题意;B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与题目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CD两项题干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具备识图和理解的能力。4.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有(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③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对这一事件评价正确的是②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④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②④正确。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和,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的表述是错误的,它并没有阻止战争爆发,也没有挽救塞尔维亚,排除①③。B项②④评价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萨拉热窝事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分析三国同盟时,就“其核心国”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你认为其核心国应是(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英国【答案】A【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A项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国,符合题意;BC两项都是三国同盟的成员国,但都不是核心国,不符合题意;D项英国属于三国协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国同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A.法德矛盾 B.法意矛盾 C.英德矛盾 D.俄德矛盾【答案】C【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英德之间的矛盾。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英德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的集中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知识。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7.战争的爆发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闪击波兰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在第二次工业推动下,德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其殖民地远远落后于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B两项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德国闪击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不符合题意;D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8.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项凡尔登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凡尔登战役的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凡尔登战役的史实。9.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百年和平”,结束了欧洲人的“黄金时代”。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绞肉机【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BD三项都不是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不符合题意;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战爆发的导火线。重点识记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10.(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 B.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C.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A项科技的进步加剧战场的残酷性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B项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最能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C项交战双方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D项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11.(2020九上·长兴期中)《全球通史》中写道:“1916年,德国人在短短的战线上集中了1400门大炮……法国人赶紧调集增援部队,并提出了‘不让他们通过’的战斗口号。……法军总共伤亡35万人,德军的伤亡人数也几乎同样的多,被称为最惨烈之战。”据此判断这场战是( )A.马恩河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16年” “法军”“ 德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激战,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地狱”之称。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凡尔登战役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登战役,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12.一战期间,欧洲战场上主要有三条战线,其中西线主要的交战双方是 ,双方展开的 大会战使西线战事进入相持态势。( )A.英法军队——德军 凡尔登B.比利时、法国——德国 马恩河C.英法军队——德军 马恩河D.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巴尔干【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分布在三条战线上,分别是:西线英法同德国作战,东线德奥同俄国作战,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和俄国;其中西线是一战的主要战场。1914年8月,德国攻入法国,直逼巴黎;9月,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德国同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流域2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会战,双方共150万人参加战斗,是一战中第-次大规模的决战,稳定了西线局势。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英法军队德军马恩河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识记一战原因、过程、影响及性质。13.(2020九上·浙江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D.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据材料“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可知,材料说明了战争的无比残酷,带来了巨大的人力伤亡和物质损失,战争带来灾难超乎人们预想。A项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理解最准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示。二、材料分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4)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5)生活在21世纪的你怎样评价这“一粒火星” 它对今天有何警示 (6)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答案】(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战争的惨烈。(4)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5)评价: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警示: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6)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火药桶”指巴尔干半岛。(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因此,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4)据学可知,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5)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行动是爱国行为,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活动。(6)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战争的惨烈。(4)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5)评价: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警示: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6)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解分析问题。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于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l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1)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分别以哪国为主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肆进行什么活动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答案】(1)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三国同盟、德国;三国协约、英国。(3)军备竞赛。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联系所学知识,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增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故答案为:(1)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三国同盟、德国;三国协约、英国。(3)军备竞赛。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