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能够举例说明为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作出的努力;能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理解共同富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学重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教师:“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改革进行时(一)新时代新变化的需要活动(运用你的经验P9):(多媒体链接视频——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假期生活的交流,你发现中国经济有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是喜是忧?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三个变化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小结: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进入攻坚期,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活动(探究与分享P10):利用国家电网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认识技术创新和企业责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学生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教师讲述: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小结: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现实挑战的需要活动(探究与分享P10):呈现材料:可以通过数据、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当今农村的新面貌。思考交流:从教材材料中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民富不富?既然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哪些助力?提示:只有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富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也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我国的农业基础,从而进一步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新机遇。小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改革再认识教师提问:新时代需要改革,你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结:(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改革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探究二 共享发展成果(一)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1.教师提问: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2.活动(探究与分享P11~12):通过对共享这一话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享发展的内涵,了解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是否支持教材所列举的关于共享发展的观点,并提出自己对共享发展的理解,简要说明理由。提示:教材所列举四种观点都是正确的。①第一个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的主体是全民。②第二个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会有一个发展过程。③第三个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④第四个同学的观点说明共建是共享的实现途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小结: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活动(探究与分享P12~13):呈现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图片,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交流分享: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生活经历,就我国在上述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进行交流。教师讲述:教材列举的七个方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周期的重要方面,这些措施能更精确、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小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上好本课要利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