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6、热对流课时第周第课时课时课型新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科学探究:在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轨迹的过程中,归纳热对流的概念。2.能运用走马灯转动知识解释热对流的原理。科学态度: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数据,体会合作交流的快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并确保走马灯能正常使用。体会到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制作中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教学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具、学具水槽、小广口瓶、色素、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木屑、火柴、线香、玻璃罩、纸杯、蜡烛、棉线、牙签、剪刀、双面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导入,观察把一小瓶热水放入冷水中的现象同学们,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吗?选用玻璃广口瓶,其质量大,容易沉入冷水底部;广口瓶大小要适中,瓶口系上提绳,方便放入冷水中;放广口瓶的过程中应该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放稳后再抽开玻璃片,以避免水槽内水流的干扰。●热水要染色,便于观察。(可用色素调制,教师课前准备好。)●水温越高,效果越好。●从水槽侧面观察,现象会更明显。注意事项:●小心热水烫伤。●广口瓶的盖既要密封性好,又要便于打开。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补充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创设学习情境,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学习和实验二、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可以借助什么方法让我们看到水受热后的运动?●常用的方法有染色法(色素)、借助法(利用其他物体,如茶叶、木屑等)。●在确定了某种方法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水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推想水由冷变热的过程,以此理解对流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注意事项:●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在加热过程中只观察、不动手。观看电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视频利用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完成实验设计及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发现液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养成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三、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我们已经学习了热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热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实验材料有:线香不宜过长,3厘米左右即可。●玻璃罩可以用实验室里的标本瓶代替。●引导学生观察线香冒出的烟的运动轨迹,从而认识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都是对流。注意事项:●观察线香冒出的烟的运动轨迹时,开始比较清楚,随着烟的增多观察效果会变差,提醒学生抓紧时间进行观察。●使用线香时注意安全,不要烫到手或引起火灾。首先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其次观察模拟实验或者虚拟实验操作然后利用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完成实验设计最后及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过程,发现气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体会科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之处。四、说说生活中热对流事例的传热过程上本课前要让学生收集走马灯的资料,了解走马灯的基本结构。●制作之前小组应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怎样制作走马灯,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评价作品时要注重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按照STEM的要素进行评价。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剪刀和用火安全。课前收集“走马灯”相关资料电子教材中的相关视频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完成课堂活动手册通过热对流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热对流的理解,这也是对学生技术制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对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板书设计热对流教学反思教案检查记录签字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