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8、物体的传热本领课时第周第课时课时课型新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在认识热传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科学探究:1.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态度:1.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保温盒的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感知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的材料。。2.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解释导热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学具长度和粗细尽量相同的木棒或竹棒、玻璃棒、塑料棒、铁棒、铜棒、铝棒、烧杯、热水、温度计、凡士林或黄油、珠子或绿豆、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导入,研究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整体学习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今天来先来做一个实验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一定要突出对比实验的公平性,材料选择时要注意在大小、形状、长短等方面尽量保持一致。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等。●当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注意事项:●热水的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凡士林不熔化,也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控制凡士林的用量,少量的凡士林对温度更敏感。观看电子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视频利用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手册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感知金属的传热速度比木棒、塑料都要快,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在认识热传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二、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由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导热性能的认识由固体扩展到气体,知道不仅固体材料有导热性能的差别,气体也有,还可延伸到液体,丰富学生对导热性的认知。●让学生说出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的感觉,直观了解材料的导热性能。●分析熟悉的厨具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并思考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到室外,讨论冬季时人们是怎样保护树木和怎样为房子保温的。注意事项:●此处不必拘泥于教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生活中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结合视频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观看电子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视频讨论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手册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合理解释生活中物体的导热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们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以解决实际问题。三、设计保温盒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保温盒有什么用?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制作?做好后如何检测?●制作前教师要明确需求,即保温盒要在什么情境下怎样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检测。●评比出保温性能较好的保温盒,并总结原因。注意事项:●教师要尽可能准备多种材料让学生完成保温盒的制作。●保温盒的样式尽可能多样化。小组合作完成产品设计小组合作制作保温杯班级展示,互评互学这个活动能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考虑热传递的知识,又要兼顾材料的导热性能,只有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此外,这个活动也为学生提供设计和制作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作技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检查记录签字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