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常见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变化中新的物质产生。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Pb(NO3)2+2KI=PbI2↓+2KNO3物质变化可能伴随着颜色的变化金属加热到熔点时,熔化成液体状态改变但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1.如图1-6所示,取2支试管,在其中1支中加入5毫升澄清石灰水,在另1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2.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毫升碳酸钠溶液。3.观察2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1101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标清.kux?)现象:第1只试管无变化,第2支试管变浑浊结论:第2支试管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变浑浊,有新物质白色沉淀产生。如图1-7所示,在盛有10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溶液由黄色变为血红色,有新物质硫氰化铁生成结论: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明:硫氰化钾与氯化铁有颜色变化,利用这一现象可说明溶液中有三价铁离子存在,同理与硝酸铁、硫酸铁也有颜色变化。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例1、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例2、硫酸铜在下列变化过程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能溶于水B.水溶液能使鸡蛋清变性C.晶体加热颜色会变白D.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例3、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____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结论】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1.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目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B.焚烧生活垃圾而产生的有害气体C.建筑施导致尘土飞扬D.生物腐烂放出有毒气体2.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3、外卖小哥雷海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下列古诗词描绘的变化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C.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杜鹃开花⑦沙子变成了沙雕⑧化石燃料的形成。①②④⑥⑧B.①②③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⑧6.(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7.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科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小科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物质变化。[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b手摸烧杯壁有热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他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他们判断: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获得结论]猜想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1.物质发生“变色”是物质变化的重要证据,下列哪一种“变色”与其它三种有本质的区别()A.秋天树叶变黄色B.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C.氧气加压液化后变蓝色D.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2.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3.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4.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胆矾研碎都属于__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只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并没有________生成;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和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都属于__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有________________。5、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1、B例2、A例3、【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1)热;水;化学;(2)发热;物理;【结论】二.【解析】【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提出的问题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实验】(1)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1.C2.D3、C4、D5、B6.(1)物理;化学;(2)①④;②;③。7.水雾(珠)(2)二氧化碳(3)二1.C2.D3.D4.物理;状态、形状;新物质;化学;新物质生成。5、硬度小;密度比水小;银白色;熔点低2021-2022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培优提高”讲义(一)物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