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举措;知道人人皆可创新;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能力目标: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万众创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与我们的社会国家密不可分,我们要不断创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创新强国(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出示材料:好消息之一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好消息之二 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发出第一度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好消息之三 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建成。这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为我国未来开发核聚变能打下了基础。阅读思考:2020年,我国科技界好消息不断。看完这些硬核的“黑科技”,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1.出示材料: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发展教育和科技的必然性。小结: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拓展思考: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提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活动(探究与分享P24):借助我国自主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事例,指导学生理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思考:既然当今世界上已经有成熟的导航系统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花大力气自主开发北斗卫星系统?小结: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材料展示:我们很多产业链供应链都需要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只能是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政府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对大家提出的加强科技力量统筹问题,我们将通盘研究考虑。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如何给予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的。小结: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探究二 万众创新(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相关链接”,结合三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认识。小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二)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材料呈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思考: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小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三)理解创新精神活动(探究与分享P26~27):思考: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可能会怎么样?他们遭受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面对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创新发展,是要依靠关键人物,还是要依靠团队努力?关键人物和团队哪个更为重要?小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四)文化氛围材料呈现: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让创新成果获得快保护、严保护”……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出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显著成果。思考: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总结归纳: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④还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点较多,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创新强国应先理清思路,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学习“万众创新”一目要结合具体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新颖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