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考历史实用题型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 中考历史实用题型总结

资源简介

中考历史实用题型总结





1、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将来报效祖国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加大对教育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依靠科技振兴农业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制订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
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
7、发展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趋利避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9、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实现依法治国



1、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2、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
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C、实事求是、讲求科学、不懈探索的求实精神
D、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E、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深圳精神
F、不畏艰险,不畏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决定外交的基础(成就原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外交谋略
2、中国:
尊重各国差异,努力协调各国关系,使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紧密团结合作;
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
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避免让历史重演
3、中美:
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努力
4、日本:
应该正视历史、反思过去、承认错误、珍爱和平
5、外交原则: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6、欧盟:对外一个声音说话,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照顾到每个国家的利益
7、标语、口号
睦邻友好,国际合作;面向未来。和谐发展,
求同存异,维护和平,世界会更美好




1、对生产: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对生活: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
3、举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1、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和平手段解决国际间冲突或矛盾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反对侵略战争
答题要求
①先易后难,审题清楚
②答案试题对应
③抓住关键词语
④答案紧扣问题,力求简洁、
准确
⑤历史名词书写准确、不乱改
⑥分点答题,要有条理,注意分值..............
中考历史开放性题目总结
1、从殖民掠夺和反抗殖民的斗争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是正义的斗争。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请你根据革命后的这一局面,谈谈你的感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技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于是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之后法国和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成了不争的事实。
而当时的东方,比如说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世界发生翻天地覆变化的时候,皇帝还在自己的天朝大国里做着美梦,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从历史的事实验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会极大的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等,所以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
3、美、德、日、俄等国的崛起给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独立自主,国家统一,重视科技,重视教育,根据国情进行改革等。
4、你认为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有什么关系?请就此问题谈一谈你的感想?
观点:思想解放能促进(或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会进一步促进(或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感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必然会带动人们产生相应的行动。文艺复兴运动,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的力量和伟大,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欧洲的启蒙运动,为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也促进了日本和中国的改革与革命的发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巴黎会社便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以上的事例说明,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的革命斗争,最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5、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引来反法西斯国家联合抵抗,最终打败法西斯国家,这段历史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正义终会战胜邪恶;团结起来力量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对待一切邪恶的力量,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只有加强合作,互相信赖,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遏制和击败邪恶势力。
6、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7、
欧盟成员国之间,人们在生活上有哪些便利条件?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各成员国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等,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等。
8、欧盟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有利于提高欧盟各国竞争力;促进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9、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10、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积极参加区域性经济组织,走合作共赢之路,参与国际竞争;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资及管理经验,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走科教兴国之路;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11、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2、列举经济全球化对你生活的影响?
如我们平时穿的耐克服装,喝的可口可乐,吃的肯德基、麦当劳,用的三星手机、诺基亚手机等;西门子电器;在国外居住能用上海尔集团产品;到欧盟成员国旅游,用一个护照,使用种统一的货币欧元等。
13、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14、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①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④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15、面对目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围绕“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做答即可。
16、有人说科技是柄“双刃剑”,清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利和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两个方面做答即可
17、夏商两朝覆亡启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勤政爱民。
18、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孝文帝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A努力学习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B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进行改革;C加强各民族友好团结;
19、我国江南地区在历史上变化的原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启示?
A创设和谐安定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B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投入资金、提供充足劳动力;C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制定恰当发展经济的政策。
20、我国科举制发展历程启示?
一个国家的制度不能因循守旧、应与时俱进、适当改革与创新。
21、中国近代屈辱史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想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先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中国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避免悲剧的重演。
22、中国近代抗争史启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国人民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
23、中国近代化探索启示?
中国人有不懈的探索和学习的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2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从学习西方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个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过程。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列强的侵略、腐朽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25、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什么?长征精神是什么?
说明:中国革命艰难曲折、中国革命需要正确方针政策指引。
长征精神:英勇无畏、团结一致、艰苦朴素、革命乐观
26、抗日战争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落后必遭挨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7、国共关系变化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和则民族兴、国共分则战乱生,国共两党应加强合作,使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28、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
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29、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地分裂活动,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友好往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30、西藏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径、反对把西藏分裂出去。
31、中共在农村政策四次调整启示?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共始终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
32、中共在农村政策四次调整启示?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共始终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
33、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
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34、文革的教训?
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5、党历史上左倾错误的教训?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6、建国后中国外交发生巨大变化启示?
一个国家应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自强不息;应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7、中日关系看法?
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牢记历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我们青少年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应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38、中美关系看法?
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