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2.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B.C.D.3.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4.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二氧化碳B.单质碳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6.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温度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7.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8.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是纯净物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9.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的操作及现象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A.AB.BC.CD.D10.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如图),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1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1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和氧气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天然气和空气D.氦气和氧气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就可以燃烧B.吹灭蜡烛是将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C.回收废电池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煤和石油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4.如图所示,将充满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液面下降③试管内溶液变红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⑤B.①④C.②③D.①③15.下列是实验室进行与有关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B.验满C.检验D.体积测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16.(10分)如下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是__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着火点升高(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和__________。17.(15分)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煤B.地热能C.太阳能D.核能(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_。18.(15分)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口a应与___________(填“b”或“c”)相连。(2)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3)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倒入约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往图丁的烧杯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2.答案:C3.答案:B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4.答案:A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对气候变化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5.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6.答案:C7.答案:B解析:电器自燃,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8.答案:C解析: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A错误;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B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而产生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乘,C正确;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D错误。9.答案:C10.答案:D解析:氢气和氮气难溶于水,将充满氢气或氮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几乎不上升;氧气不易溶于水,将充满氧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上升较少;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时,试管内的水位上升较多;由以上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上升最高的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故选:D。11.答案:C解析: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12.答案:C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B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D错误。13.答案:A14.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液面上升,烧杯内液面下降。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紅,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15.答案:B16.答案:(1)a;B(2)(3)加热;隔绝氧气17.答案:(1)天然气(2)A(3)(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爆炸解析:(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18.答案:(1)b(2)(3)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4)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口a应与b相连;(2)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再倒入约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时塑料瓶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4)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