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预案备课类型详案设计教师管蓓蓓上课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三课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第3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预设流程一、揭题引入1.派学生上来敲鼓。2.交流: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3.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自主探究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交流: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播放视频,学生根据视频观察现象。提问:抽完空气后,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预设:听不到。可能是因为空气没有了。交流:谁能说说从玻璃罩中传出的声音经过的路径是怎样的?预设:闹钟声→玻璃罩内空气→玻璃罩壁→玻璃罩外空气→耳朵追问:当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干了,哪一步就被截断了?预设:第二步。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活动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提问:声音能不能在固体中传播呢?你有办法证明吗?预设: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明确实验步骤:(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交流汇报: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活动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交流:声音在液体中是不是也能传播呢?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教师明确实验步骤:(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4.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活动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物体在振动的时候,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传播。2.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预设: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三、总结梳理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四、拓展延伸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预设:作业设计各小组进行实验,及时记录。作业本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物体振动→声音(共22张PPT)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复习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是借助什么向远处传播的?声音靠介质传播。3.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4.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聚焦01这首音乐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呢?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耳朵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人耳的构造耳郭外耳道耳垂外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中耳前庭耳蜗内耳听觉神经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放大声音信号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探索一:耳朵结构图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1)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2)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方法加大耳郭不加大耳郭听到的声音(是否清晰)我的发现声音微小声音清晰探究耳郭的作用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细沙或碎纸屑等。气球皮模拟的是什么?鼓膜撒细沙或碎纸屑有什么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物体发出的声音声源与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强声音较弱声源较远声源较近“鼓膜”振动情况(是否明显)我的发现模拟鼓膜振动振动明显振动不明显振动不明显振动明显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耳郭 -----------外耳道 -----------鼓膜 ----------- 听小骨 -----------耳蜗-----------耳听觉神经------收集声波传递声波到中耳将声波转变为振动传递振动到内耳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外耳中耳内耳二、耳的各部分功能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三、人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鼓膜耳郭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耳道耳郭收集外来的声波。1鼓膜耳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耳道声波经耳道传递到鼓膜。2鼓膜耳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耳道声音使鼓膜振动。3鼓膜耳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耳道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及传送至耳蜗。4鼓膜耳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耳道耳蜗侦察到振动,并把振动转换成听觉信号。5鼓膜耳廓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蝸耳道最后,听觉信号沿听觉神经传送到脑部,脑部会把听觉信号诠释为声音。61.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耳郭的作用。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2.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01.好看-我们的耳朵如何听到声音(中文解说).mp4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doc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ptx 交响乐我心永恒.mp4 模拟鼓膜的震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