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望中的痛苦挣扎——《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查阅资料,了解蒲松龄和卡夫卡的生平经历、《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通读两篇文章,给《促织》《变形记》的主人公制作一份人物简历,把握人物性格和变形的原因。通读文章,梳理两篇文章的情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重难点掌握文章情节和把握人物性格。预习提纲查阅资料,了解蒲松龄和卡夫卡的生平经历、《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通读两篇文章,给《促织》《变形记》的主人公制作一份人物简历(完成下列表格)姓名成名之子格里高尔身份地位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人生追求变形前的经历家人的态度性格特点结局梳理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完成下列表格)促织变形记情节情绪情节情绪活动过程及方法导入揭题如果你正在遭受痛苦绝望的困境,你想变成什么来改变现状呢?预习反馈抽学生介绍蒲松龄和卡夫卡的生平经历、《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教师点拨: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聊斋志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前朝的故事或用幻化的鬼狐花妖事,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社会现实,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聊斋志异》起初以抄本流传,乾隆年间正式付刻时,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就可见它明显地触犯了“时忌”。它是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为其故居题联老舍题联为:“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卡夫卡:生平: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3年开始创作小说,其作品运用的是象征式手法,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强。成就: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失踪者》。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饥饿艺术家》。多元的文化背景: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与斯拉夫人没有什么来往,而他长期居住的布拉格的多数民族是斯拉夫人,他接受的是德语教育,这使他与周围人没有共同语言;他既不是完全的奥国人,也不是捷克人。他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虽有犹太血统,却又与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习俗保持着非常大的距离。紧张的父子关系: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对儿子粗暴而专制。卡夫卡一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他对于儿子的兴趣无法给予哪怕一丁点儿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关于万能的、神一样的父亲以及关于罪恶感的题材都经常有所表现,体现了卡夫卡矛盾的审父心理。个人化写作:他后悔对他的“日常工作”,即(“生计”)投入了过多的关注。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故事集《乡村医生》和刊登在文学杂志上的单一故事作品(如:《变形记》)。卡夫卡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写作被他视为唯一立足之地的精神生活。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 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2.小组长交叉检查表格。明确目标齐读,明确重难点。师生活动活动一赏析人物形象情境设置:学校校报征集奇异人物传,你可以以《促织》、《变形记》为例,给他们的主人公制作简历去投稿吗?活动要求:1.3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组的人物简历,其他同学对照着再商量并确定答案。2.其他小组扮演编辑,对作品进行点评。明确:姓名成名之子格里高尔身份地位普通百姓推销员家庭成员父母父母、妹妹经济状况父母略有薄产一人扛起家,债务如山,经济困顿人生追求致富摆脱累人的差使,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变形前的经历成名被授予里正的职位,遇到朝廷征收蟋蟀,由于未按规定期限完成任务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在巫婆的帮助、鬼神的启示下终于捉到一只俊美健壮的促织。促织被儿子一不小心弄死了,儿子害怕得跳井自杀,他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前,他早出晚归,“长年累月的到处奔波”,养家糊口,不敢生病,没有娱乐,没有朋友,丧失了作为人的乐趣,唯一的活动就是工作。家人的态度作为父母,虽然怀着丧子之痛,但一想到失去促织将要迎接更大的惩罚和灾难,丧子之痛在此刻变得微不足道了。变形之初,母亲恐惧,一见到甲虫就会晕倒;父亲只是大怒,追打儿子,居然把一个苹果砸进甲虫的背壳里,任其腐烂;妹妹格蕾丝开始还尽心尽力的照顾甲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越来越不那么尽心了,在发生了吓走房客的事件后,格蕾丝终于愤怒了,甚至绝情的宣布:“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性格特点逆来顺受,善良懦弱,渴望功名,愿为家庭付出委曲求全,孤独内向,漠视自我价值,关心家庭结局在成功献虫之后,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功名利禄纷至沓来。带着对家人的责任和担忧在绝望中孤独的死去。在格里高尔去世后,全家人如释重负。师补充:异化:关于人的“异化”,从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是:在环境的压力下,人失去自我,失去价值、尊严、地位乃至躯体,成为非人,即是一种异化现象。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也就是人成为了非人。异化的表现,是人无法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位主人公异化的原因:成名之子:个人原因:失虫,害怕拖累家人。社会原因:封建统治阶级玩物殃民。《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虫价值连城,人却一文不值,人的地位与虫的地位差距悬殊。格里高尔:个人原因:工作辛苦、饮食低劣、人情淡漠、内心烦恼社会原因: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遭歧视等,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背景补充:《变形记》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家庭原因: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异化原因总结:相同点:①都受制于当时严酷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导致了人的异化。②由人化虫的设定有着强烈的荒诞色彩,旨在深刻讽刺社会现实的丑陋。不同点:人化身为虫这一事件中,“人”的地位不同,“虫”的地位也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不同。《促织》中的蟋蟀价值连城,相比之下,人贱如草芥,因此化身为蟋蟀的成名之子让家人“鸡犬升天”;《变形记》中的甲虫丑陋低贱,相比之下,能够挣钱的人对家庭和社会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化身为甲虫的格里高尔饱受家人的漠视和凌辱。教师总结:都是非人形象的典型,但二者在精神气质、性格上有不同内涵。作为被异己力量压抑着的现代人,格里高尔呈现现代主义观念中的“现代人”特征。一是具有浓厚的孤独感。二是对世界和人生抱绝望意识。成名,没有格里高尔那样的现代意识,作为蒲氏感受自身及他人命运遭际的艺术化形象,他糅合了封建社会一般文人和底层劳动人民两种人物形象特质。在人性的真与善的表现上,格里高尔更为纯粹感人,而成名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更多体现出人性复杂、曲折的侧面。比较:相似的身份,不同的命运:一个在孤独中死去,一个受到了促织的“恩荫”。“变形”的主动与被动:形神分离与形神不分:格里高尔,人的形态和神态不是完全分离的。成名之子,人的形态和神态是分离的。活动二活动要求:展示小组绘制的表格,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促织变形记情节情绪情节情绪开端:责虫悲生初变甲虫时的心理活动冷静、顺从、惶惑、压抑发展:觅虫——卜虫——得虫悲至——喜来——喜极艰难的起床过程:父母妹妹催促、协理责问焦虑、自责高潮:失虫——化虫——斗虫悲极——喜出——惊喜开门后家人、协理的态度变化恐惧、绝望结局:献虫喜极总结:情节设置和叙述上:《变形记》开篇即交代格里高尔的变形,叙述节奏慢,淡化情节动作,以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为主,在日常琐事中隐藏小说冲突。《促织》具有完整的情节和叙述套路,形成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离奇多变。叙述的重点放在“变形”前的叙述部分,而结局等叙述节奏很快,语言动作简洁。当堂练习教辅反思小结通过比较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鉴赏中外小说。板书设计见上文两表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疏通情节的基础上,探究刻画人物的手法。小组合作比较两文中的变与不变,探究主旨。重点探究刻画人物的手法难点探究主旨。预习提纲完成下列表格,探究刻画人物的手法。手法促织变形记完成下列表格,比较两文中人物精神的变与不变,探究主旨。促织变形记变不变活动过程及方法导入揭题回顾情节和人物形象。预习反馈检查两个表格。明确目标齐读,强调重难点四、师生活动活动一活动要求:通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明确:手法促织变形记反讽情境反讽:以成名付出代价之重,矛盾解决办法的举重若轻,喜剧结局进行讽刺。语言情境反讽:“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母亲的尖叫逃避昏厥;父亲的哭泣等对比成名前后职业、命运状况的对比;诸多官吏严厉的追责和奖励成名之厚;喜剧结局和悲剧之情格里高尔对家庭之爱和亲人对格里高尔之憎;格里高尔和其亲人的变与不变。荒诞现实与荒诞相融合,情节荒诞之中却包含真实的细节。《变形记》是荒诞--真实--荒诞;《促织》是真实--荒诞--真实。真实中写荒诞,荒诞中写真实,反映了时代悲剧和批判效果。象征甲壳虫象征被资本社会异化的人,家人象征冷漠疏离的人际关系。教师点拨:反讽:指表现嘲弄或狡诈的双重意义的叙述;在反讽中,一个词汇或一种语调在语境中获得了一种与文字意义相反的、否定的或产生怀疑的意义。荒诞:指事物表象和本质的分裂,是动机与结果的背离,由此产生了荒谬、啼笑皆非的结果。活动二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比较两文中人物的变与不变,探究主旨。促织变形记变魂化促织变成甲虫不变人性中的善良、忠厚没有变。这表现在成名之子投井昏迷后仍不忘魂化为促织,帮父母解决因自己扑死青麻头而带给家人的燃眉之急。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依旧保持人类的思维与情感,这表现在他首先在意的不是自己异化为“虫”的现实,而更在意自己的“迟到”、可能会失业以及由此带给父母、妹妹生活的影响,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已经嫌弃并厌恶自己的家人。教师点拨:主旨:《促织》小说前有起因,后有议论,情节曲折,近乎离奇。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把一只小小的蟋蟀同人物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曲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由悲到喜又由喜到悲,悲悲喜喜中写尽了成名在经济上、肉体上,特别在精神上所受到的摧残,唤起读者对成名一家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强烈愤慨,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从而深化主题,实现了创作意图。《变形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1.纯自孤独的象征人变成甲虫,不会说话,没有表情,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流,但他又保留人类所有的情感,因为他的孤独感就令人感到更加凄惨可悲。2.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3.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两篇小说的结局虽然一喜一悲,但在这“变”与“不变”中都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冷漠,表现出两位作者对人在面对黑暗社会时的无能为力的一种共同的思考。活动三联系当下,关注时代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探讨,联系当下,说说你身边的“异化”。明确:社畜、手机五、当堂练习教辅六、反思小结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认识困境,勇敢的走出困境。七、板书设计见上文表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