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童科学本次课程:分子、比热容年级:七年级科目:科学本次课学习目标:掌握1.分子的运动2.比热容part1.思维导图(?http:?/??/?www.21cnjy.com?/??)1.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或等微粒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背)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③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只有在分子相距很近的时候才显现)说明: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3)很容易被压缩而和很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21·cn·jy·com(4)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http:?/??/?www.21cnjy.com?),二是。说明: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散造成的,可证(?http:?/??/?www.21cnjy.com?)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飞舞的雪花、飘扬的灰尘、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影响扩散的快慢:分子空隙大小,分子热运动程度(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5)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是普通光学显微镜。(6)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但绝大多数物质的固态比液态空隙要。说明:①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②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也说明了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③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④两个铅柱被粘合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例题解析〗例1.(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分子之间有引力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分子在不停运动D水很难被压缩分子之间有斥力A.?A????B.?B???C.?C????D.?D例2.(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http:?/??/?www.21cnjy.com?)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1)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2)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__(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提高能力〗1.如图所示,向容积为25(?http:?/??/?www.21cnjy.com?)0mL的细颈玻璃仪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说明。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http:?/??/?www.21cnjy.com?)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3.弹簧测力计下吊着水平的玻璃片,(?http:?/??/?www.21cnjy.com?)把玻璃片放在水面上使其与水接触,然后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与水分离。在玻璃片与水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增大,这个实验说明了()A.水有黏性B.水分子具有重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4.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石灰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蔗糖能溶于水中,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5.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http:?/??/?www.21cnjy.com?)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中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6.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A.分子间引力太小B.玻璃镜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7.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由于()A.物质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B.物质分子的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C.物质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物质分子的空隙发生了改变8.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9.铜丝不易被拉断,而面条一拉就断,这是因为()A.面条分子间没有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B.面条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没有斥力C.面条比铜丝软D.面条、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面条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铜丝分子间的引力10.小明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于是他准备了如图(?http:?/??/?www.21cnjy.com?)所示的实验: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请据此提出你的猜想。小明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中的内容(填序号),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结论是:。2-1-c-n-j-y11.如右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①说明分子;②说明分子间;③说明分子间。12.丁香花绽放的时候,距离丁香花很远(?http:?/??/?www.21cnjy.com?)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过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21cnjycom13.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http:?/??/?www.21cnjy.com?)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往左边注入50mL较咸的食盐水,往右边注入50mL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选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选填“咸”或“淡”),这是由于的缘故。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这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14.已知氨气溶于水后成为氨(?http:?/??/?www.21cnjy.com?)水,而氨水是一种易挥发出氨气的液体;酚酞是一种无色的试剂,将酚酞滴入浓氨水中,溶液会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李明同学按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实验结果是:甲中小烧杯B中的溶液呈现红色,乙中小烧杯D中的溶液不变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B中溶液为什么变(2)红?。(2)李明探究的目的可能是:。15.下面是小英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http:?/??/?www.21cnjy.com?)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英的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有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浓氨水能使酚酞变成红色)。(?http:?/??/?www.21cnjy.com?/??)⑴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英观察到的现象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⑵小方在玻璃罩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烧杯)的目的是。⑶请你就两位同学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16.(推理题)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过的铅(?http:?/??/?www.21cnjy.com?)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有一部分也变成了绿色,从科学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种现象?(?http:?/??/?www.21cnjy.com?/??)1.物质的比热(1)热传递规律:热能(也称热量或内能)从温物体传递给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时结束。(2)热量:一个物体吸收的那部(?http:?/??/?www.21cnjy.com?)分热能或放出的那部分热能,叫热量。即一个物体热能的改变量,就是热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1KJ=1000J(3)公式:C=Q/mΔt(4)比热:。比热的符号:C,单位:焦/千克·℃。(5)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常见物质。所以一般用作冷却剂。(6)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7)比热越大,升温降温越;比热越小,升温降温越。所以内陆的温差比沿海要大。思考: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例题解析〗〖例题〗温度相同的甲和乙(C甲>C乙),m甲=m乙,将它们分别加热,使其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接触,此时( )A.温度从甲传向乙B.热能从甲传向乙C.热能从乙传向甲D.甲、乙间不发生热传递 〖提高能力〗1.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2.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A.热从铁块传给水B.热从水传给铁块【来源:21·世纪·教育·网】C.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下列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块和铁块升高的温度不同B.铜块和铁块吸收的热量相同C.铜块和铁块的末温相同D.铜块和铁块间会发生热传递4.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最后()A.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同B.铝块的温度最高C.铁块的温度最高D.铜块的温度最高www.21-cn-jy.com5.原来温度相同的甲、乙两块铁,已知m甲=2m乙,对它们分别加热,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接触,此时()A.温度从乙传给甲B.热量由甲传给乙C.热量由乙传给甲D.甲、乙之间不发生热传递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7.某同学要洗热水澡,他将15℃的冷水与85℃的热水相混合,混合后的水温为40℃,则在混合之前()A.冷水和热水一样多B.冷水比热水多C.热水比冷水多D.无法比较8.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http:?/??/?www.21cnjy.com?)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21cnjycom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9.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其温度变化Δt与放出热量Q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A.a的比热较大B.b的比热较大C.a的密度较大D.b的密度较大10.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http:?/??/?www.21cnjy.com?)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较多。(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__。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part2.题型训练考点一:比热定义辨析及传热条件1.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2.两个物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相同,则( )A.两个物体质量一定相同B.两个物体比热一定相同C.两个物体中质量大的比热小D.两个物体中质量大的比热大3.已知铜的比热比铝小,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同的铜和铝,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A.一定从铜传到铝B.一定从铝传到铜C.不会发生热传递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5.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6.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密度 B.比热C.燃烧值 D.温度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8.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 )A.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变为原来的1/2B.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密度,比热都不变化D.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都不变9.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10.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11.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1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20℃的水变成4℃的水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13.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结果(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递到水C.铁块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考点二: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2.水具有比热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图甲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B.图乙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C.图丙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图丁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作“散热剂”和“冷却剂”,正确的选择是(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B.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C.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4.“五·一”期间,小敏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http:?/??/?www.21cnjy.com?)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小区内的气温和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A.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B.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C.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D.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5.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http:?/??/?www.21cnjy.com?)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图列出的是2016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____,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水比热大,日夜温差小 。2·1·c·n·j·y考点三:利用比热进行简单分析(XY轴图形)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http:?/??/?www.21cnjy.com?)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2.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A.铜块的末温高B.铁块的末温高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3.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在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4.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http:?/??/?www.21cnjy.com?)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大B.乙的比热大C.两者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5.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热量后,它们的最终温度(设水和酒精吸热后均未发生物态变化,已知水的比热大于酒精的比热)( )【出处:21教育名师】A.水比酒精高 B.水比酒精低C.水和酒精一样高 D.无法判断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乙液体的质量较大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液体的温度变化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7、水的比热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http:?/??/?www.21cnjy.com?)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的高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要加热较长的时间8.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http:?/??/?www.21cnjy.com?)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_______液体的比热较大。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21cnjy.com考点四:比热实验探究题1.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2.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3.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21教育网(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2)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组别液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加热时间1水200254013分30秒煤油20025406分30秒2水200254012分10秒煤油20025405分45秒①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http:?/??/?www.21cnjy.com?)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A.酒精灯火焰较小B.烧杯口没有加盖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②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煤油。4.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http:?/??/?www.21cnjy.com?)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http:?/??/?www.21cnjy.com?/??)加热时间/分钟02468温度/℃煤油2025293438水2022242628(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_____相同。(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http:?/??/?www.21cnjy.com?)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http:?/??/?www.21cnjy.com?)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http:?/??/?www.21cnjy.com?)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http:?/??/?www.21cnjy.com?)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分钟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Q乙。(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7.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分钟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http:?/??/?www.21cnjy.com?/??)(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http:?/??/?www.21cnjy.com?)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版权所有:21教育】(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8.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http:?/??/?www.21cnjy.com?)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2、3次或第5、(?http:?/??/?www.21cnjy.com?)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______。(填“多”或“少”)www-2-1-cnjy-com(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填“甲”或“乙”)。9.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http:?/??/?www.21cnjy.com?/??)(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http:?/??/?www.21cnjy.com?)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http:?/??/?www.21cnjy.com?)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http:?/??/?www.21cnjy.com?)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10.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http:?/??/?www.21cnjy.com?)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02882水100202843煤油200202844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5)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rt3.自我评价1.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1.分子的运动①墨水滴在水中后散开②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台灯③一半酒精和一半水混合后体积变小2.物质的比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次课程:分子、比热容年级:七年级科目:科学本次课学习目标:掌握1.分子的运动2.比热容part1.思维导图(?http:?/??/?www.21cnjy.com?/??)1.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背)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③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只有在分子相距很近的时候才显现)说明: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3)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小。2·1·c·n·j·y(4)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分子之间有空隙,二是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说明: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http:?/??/?www.21cnjy.com?)散造成的,可证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飞舞的雪花、飘扬的灰尘、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www-2-1-cnjy-com影响扩散的快慢:分子空隙大小,分子热运动程度(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5)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是普通光学显微镜。(6)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大。但绝大多数物质的固态比液态空隙要小。说明:①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②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也说明了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③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④两个铅柱被粘合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例题解析〗例1.(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分子之间有引力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分子在不停运动D水很难被压缩分子之间有斥力A.?A????B.?B???C.?C????D.?D【答案】B【解析】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B、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D、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故答案为:B例2.(2020·杭州)用力将(?http:?/??/?www.21cnjy.com?)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http:?/??/?www.21cnjy.com?/??)(1)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2)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__(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答案】逐渐变小(1)不能(2)能【解析】(1)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http:?/??/?www.21cnjy.com?)柱分开了,则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2)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http:?/??/?www.21cnjy.com?)仪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说明。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http:?/??/?www.21cnjy.com?),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3.弹簧测力计下吊着水平的玻璃片,把玻璃(?http:?/??/?www.21cnjy.com?)片放在水面上使其与水接触,然后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与水分离。在玻璃片与水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增大,这个实验说明了()A.水有黏性B.水分子具有重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4.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石灰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蔗糖能溶于水中,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5.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http:?/??/?www.21cnjy.com?)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中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6.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A.分子间引力太小B.玻璃镜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7.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由于()A.物质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B.物质分子的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C.物质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物质分子的空隙发生了改变8.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9.铜丝不易被拉断,而面条一拉就断,这是因为()A.面条分子间没有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B.面条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没有斥力C.面条比铜丝软D.面条、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面条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铜丝分子间的引力10.小明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http:?/??/?www.21cnjy.com?)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于是他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请据此提出你的猜想。小明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中的内容(填序号),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结论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1.如右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①说明分子;②说明分子间;③说明分子间。12.丁香花绽放的时候,(?http:?/??/?www.21cnjy.com?)距离丁香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过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13.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http:?/??/?www.21cnjy.com?)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往左边注入50mL较咸的食盐水,往右边注入50mL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选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选填“咸”或“淡”),这是由于的缘故。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这是因为。14.已知氨气溶于水后成为氨水,而氨水是一种(?http:?/??/?www.21cnjy.com?)易挥发出氨气的液体;酚酞是一种无色的试剂,将酚酞滴入浓氨水中,溶液会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李明同学按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实验结果是:甲中小烧杯B中的溶液呈现红色,乙中小烧杯D中的溶液不变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B中溶液为什么变红?。(2)李明探究的目的可能是:。15.下面是小英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http:?/??/?www.21cnjy.com?)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英的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有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浓氨水能使酚酞变成红色)。(?http:?/??/?www.21cnjy.com?/??)⑴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英观察到的现象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⑵小方在玻璃罩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烧杯)的目的是。⑶请你就两位同学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16.(推理题)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http:?/??/?www.21cnjy.com?)过的铅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有一部分也变成了绿色,从科学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种现象?〖提高能力〗-答案1.水全部变红、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空隙、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间存在空隙、放大作用,使现象更为明显2.A3.C4.D破镜不能重圆,裂痕间的距离超越了分子间产生力的距离,分子间力的作用很弱5.D6.B7.D8.C9.D10.C、玻璃板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稍微变大、分子间存在着引力11.①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空隙;②分子间存在着引力;③分子间存在空隙。12.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13.淡、咸、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降低、分子间存在空隙14.(1)氨水挥发出氨气不停无规则运动,溶解在B中的水中,酚酞变红。(2)排除水的干扰。15.⑴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没变化;滤纸变红;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⑵对照。⑶小方同学比较严谨,实验有对照。16.扩散、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http:?/??/?www.21cnjy.com?/??)1.物质的比热(1)热传递规律:热能(也称热量或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时结束。(2)热量:一个物体吸收的那部分热能或放出(?http:?/??/?www.21cnjy.com?)的那部分热能,叫热量。即一个物体热能的改变量,就是热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1KJ=1000J(3)公式:C=Q/mΔt(4)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的符号:C,单位:焦/千克·℃。(5)水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常见物质。所以一般用作冷却剂。(6)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7)比热越大,升温降温越慢;比热越小,升温降温越快。所以内陆的温差比沿海要大。思考: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同意(?http:?/??/?www.21cnjy.com?)。没有强调质量〖例题解析〗〖例题〗温度相同的甲和乙(C甲>C乙),m甲=m乙,将它们分别加热,使其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接触,此时( )A.温度从甲传向乙B.热能从甲传向乙C.热能从乙传向甲D.甲、乙间不发生热传递 分析与解答:在热传递时,(?http:?/??/?www.21cnjy.com?)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故A不正确。由于能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判断甲、乙两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的高低,由于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低,所以加热后温度较高的是乙,所以热能从乙向甲传递。答案:C。【来源:21cnjy.com】〖提高能力〗1.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2.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A.热从铁块传给水B.热从水传给铁块C.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下列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块和铁块升高的温度不同B.铜块和铁块吸收的热量相同C.铜块和铁块的末温相同D.铜块和铁块间会发生热传递4.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最后()A.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同B.铝块的温度最高C.铁块的温度最高D.铜块的温度最高5.原来温度相同的甲、乙两块铁,已知m甲=2m乙,对它们分别加热,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接触,此时()A.温度从乙传给甲B.热量由甲传给乙C.热量由乙传给甲D.甲、乙之间不发生热传递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7.某同学要洗热水澡,他将15℃的冷水与85℃的热水相混合,混合后的水温为40℃,则在混合之前()A.冷水和热水一样多B.冷水比热水多C.热水比冷水多D.无法比较8.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http:?/??/?www.21cnjy.com?)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9.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其温度变化Δt与放出热量Q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A.a的比热较大B.b的比热较大C.a的密度较大D.b的密度较大10.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http:?/??/?www.21cnjy.com?)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版权所有:21教育】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21cnjycom(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较多。(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__。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提高能力〗-答案1.A2.D3.C4.D5.C6.B7.B8.B9.B10.(1)加热时间。(2)大于。(3)沙子。(4)A。part2.题型训练考点一:比热定义辨析及传热条件1.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2.两个物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相同,则( C )A.两个物体质量一定相同B.两个物体比热一定相同C.两个物体中质量大的比热小D.两个物体中质量大的比热大3.已知铜的比热比铝小,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同的铜和铝,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B )A.一定从铜传到铝B.一定从铝传到铜C.不会发生热传递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5.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6.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D )A.密度 B.比热C.燃烧值 D.温度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8.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 D )A.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变为原来的1/2B.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密度,比热都不变化D.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都不变9.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10.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11.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D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1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C )A.20℃的水变成4℃的水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13.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结果( B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递到水C.铁块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考点二: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是( B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2.水具有比热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B )A.图甲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B.图乙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C.图丙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图丁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作“散热剂”和“冷却剂”,正确的选择是( C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B.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C.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4.“五·一”期间,小敏(?http:?/??/?www.21cnjy.com?)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小区内的气温和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C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B.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C.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D.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5.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http:?/??/?www.21cnjy.com?)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图列出的是2016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__天津__,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沿海地区靠近海洋,水比热大,日夜温差小 。2-1-c-n-j-y考点三:利用比热进行简单分析(XY轴图形)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http:?/??/?www.21cnjy.com?)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C )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2.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C )A.铜块的末温高B.铁块的末温高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3.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在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 C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4.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http:?/??/?www.21cnjy.com?)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由此可知( B )A.甲的比热大B.乙的比热大C.两者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5.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热量后,它们的最终温度(设水和酒精吸热后均未发生物态变化,已知水的比热大于酒精的比热)( B )A.水比酒精高 B.水比酒精低C.水和酒精一样高 D.无法判断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B )A.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乙液体的质量较大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若甲、乙为同种液体,则液体的温度变化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7、水的比热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隔着石(?http:?/??/?www.21cnjy.com?)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 )www.21-cn-jy.comA.煤油温度先升到40℃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的高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要加热较长的时间8.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http:?/??/?www.21cnjy.com?)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甲___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____乙____液体的比热较大。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乙____液体更好。考点四:比热实验探究题1.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B )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2.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3.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出处:21教育名师】(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2)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组别液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加热时间1水200254013分30秒煤油20025406分30秒2水200254012分10秒煤油20025405分45秒①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http:?/??/?www.21cnjy.com?)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A.酒精灯火焰较小B.烧杯口没有加盖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②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煤油。21·世纪教育网【答案】(1)加热时间 (2)①ABD ②Ⅰ4.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http:?/??/?www.21cnjy.com?)力”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http:?/??/?www.21cnjy.com?/??)加热时间/分钟02468温度/℃煤油2025293438水2022242628(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_____相同。(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http:?/??/?www.21cnjy.com?)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答案】(1)吸收的热量 (2)煤油 水 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http:?/??/?www.21cnjy.com?)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http:?/??/?www.21cnjy.com?)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1·cn·jy·com(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http:?/??/?www.21cnjy.com?)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答案】(1)A 确保使用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 天平、秒表 (3)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分钟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Q乙。(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答案】(1)相等 升高的温度 (2)小于 (3)甲7.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分钟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http:?/??/?www.21cnjy.com?/??)(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http:?/??/?www.21cnjy.com?)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21教育网(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答案】(1)相等 升高的温度 (2)小于 (3)甲8.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2、(?http:?/??/?www.21cnjy.com?)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2、3次或第5、6(?http:?/??/?www.21cnjy.com?)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______。(填“多”或“少”)21cnjy.com(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填“甲”或“乙”)。21cnjycom【答案】(1)不正确。因(?http:?/??/?www.21cnjy.com?)为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2)质量 多 (3)种类 甲9.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http:?/??/?www.21cnjy.com?/??)(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http:?/??/?www.21cnjy.com?)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http:?/??/?www.21cnjy.com?)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http:?/??/?www.21cnjy.com?)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答案】(1)A 确保使用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 天平(或秒表) (3)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10.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http:?/??/?www.21cnjy.com?)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02882水100202843煤油200202844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5)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质量大的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2)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温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3)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4)物质种类、质量大小、升温的多少 (5)控制变量法part3.自我评价1.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1.分子的运动①墨水滴在水中后散开②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台灯③一半酒精和一半水混合后体积变小2.物质的比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生版-分子、比热容.doc 教师版-分子、比热容.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