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运动与位置【主要概念】判断物体运动要观察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涉及课标】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年级物质科学领域的第一节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运动,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发生运动。为此本课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用小诗和图片引入了解学生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前概念;第二通过寻找运动物体的共同点来寻找判断物体运动的依据是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第三运动物体的位置,通过学习学会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第四通过对判断物体运动的依据加深理解来思考到底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将学生的思路向前推进。【学情分析】对于运动与静止,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相关的生活积累,但也仅仅局限于能够看出位移的判断其为运动状态,对于相对固定的房屋、树木、大地判断其为静止状态。而这些前概念与本课所介绍的运动与静止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们刚好可以借由这种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了解运动与静止的含义。【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3.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置4.意识到自然界中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根据某一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难点: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不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板书贴学生材料:带绳子的木块、大钩码、记录纸【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聚焦问题:你们猜猜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呢?在这个视频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刻舟求剑》来引发思考,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找不到宝剑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而调动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哪些物体在运动播放视频,布置任务: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在运动。视频中有动物的运动、植物生长的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自然物白云流水的运动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1.出示一幅图片,提问: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呢?2.出示第二张图片,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的理由是什么?并填写记录单。【设计意图:先只出示一幅图片,有些学生会说自行车,汽车等在运动,但是似乎找不到理由,有些学生则发现他们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给出第二幅图之后,学生则争先恐后的描述哪些物体在运动。这是在为后来判断运动要看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做铺垫】3.总结:我们是怎么判断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的?并揭示参照物概念。4.小组合作:将木块沿一个方向远离/靠近钩码提问:在刚才这个操作中谁是静止的,谁是运动的?小组合作:在保持木块和钩码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让木块围着钩码绕一圈(这里找学生先示范怎么利用木块上色绳子完成实验)5.总结实验:我们发现木块相对于钩码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可以从改变距离,也可以改变方向。【设计意图: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木块相对与钩码是距离发生了改变,而第二组实验木块相对于钩码是方向发生了改变而距离不变。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位置是由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所决定。】6.小组合作:将钩码放在木块上面,让木块和钩码一起做直线运动,并填写记录单。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钩码是否在运动?【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答案会产生矛盾,从他们的回答中会发现产生矛盾的选手选择的参照物并不同,逐步让学生发现选择不同参照物可能会判断出不同的运动状态】7.总结:想要判断物体是否发生运动,首先要找参照物,再看相对于这个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8.播放短视频提问:乘电梯的小动物运动了吗?公交车上的乘客运动了吗?运动物体的位置1.谈话:图片中谁在动呢?提问:请你描述一下白色的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在什么方向?有多远呢?汽车该怎么走才能到达乘客的位置呢?2.总结:描述位置时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入手,缺一不可。拓展1.本节课说到了很多运动的物体,展示地球转动的动图,并提问那生活中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设计意图:部分学生会认为建筑是绝对不动的,而出示地球转动的动图会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看似不动的建筑也在跟随地球的转动而运动。】2.毛主席曾经说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3.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述:其实前一句话呢就讲说人们住在地球上,由于地球的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你们一天已经走了八万里了。而后一句话在说因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我们也在巡看星河。所以你们发现了吗,在生活中呢,是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的。板书设计:判断运动:找参照物看相对位置位置:方向+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