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碱中和反应知识集结知识元中和反应知识讲解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2、易错点: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的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者恰好完全反应,常常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农业上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常用熟石灰来进行改善,注意不用NaOH,因为NaOH碱性太强。例题精讲中和反应例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B.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A、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的反应,但不能是酸和盐、碱和盐的反应,故说法错误;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得到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因此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但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的反应,因此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故说法正确;例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C.CO2+2NaOH═Na2CO3+H2OD.Zn+CuSO4═ZnSO4+Cu【答案】B【解析】题干解析:A、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生成物是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C、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Zn+CuSO4═Zn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例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Fe(OH)3+3HCl=FeCl3+3H2OB.CO2+Ca(OH)2=CaCO3↓+H2OC.CuO+2HCl=CuCl2+H2OD.2NaOH+CuSO4=Na2SO4+Cu(OH)2↓【答案】A【解析】题干解析:A、氢氧化铁是碱,盐酸是酸,两者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符合定义,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氢氧化钙是碱,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不符合定义,故B错误;C、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碱,盐酸是酸,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不符合定义,故C错误;D、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故D错误.例4.下列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时,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石灰水和盐酸B.硝酸银和盐酸C.纯碱和硫酸D.氯化钙和碳酸钠【答案】A【解析】题干解析:A、石灰水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碱,盐酸为酸,二者混合属于酸与碱的反应,故属于中和反应;B、硝酸银属于盐,该反应为盐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该反应为盐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D、氯化钙和碳酸钠都属于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例5.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答案】B【解析】题干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可以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因为任何两种溶液混合后质量都增大,故此项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溶液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2019?高新区校级模拟)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硬水和软水可用pH试纸来区分C.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硬水和软水不能用pH试纸来区分,应用肥皂水进行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C、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练习2.(2019?东营模拟)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你认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一定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答案】C【解析】题干解析: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比铁制品更难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练习3.(2019?包头模拟)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2℃时,把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入50g水中均得到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B.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物质与c点一致C.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在b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有两种溶质D.一定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答案】B【解析】题干解析: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B、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把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入50g水中均得到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相等,故错误;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混合后,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反应中消耗盐酸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关系如下:HCl+KOH═KCl+H2O练习4.(2019?泉州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明矾易溶于水,用作净水剂B.汽油具有乳化作用,用于清除油污C.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作食品干燥剂D.食醋具有酸性,用于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答案】D【解析】题干解析:A、明矾能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可用作净水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汽油能溶解油污,可用于清除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但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食醋具有酸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练习5.(2019?沂源县校级模拟)如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的溶质有三种B.该反应是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向C点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D.可以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答案】C【解析】题干解析: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向C点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钠、硫酸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练习6.(2019?平舆县模拟)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如图为常温下,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列断不正确的是( )A.当加入甲溶液5g时,加入无色酞溶液变红色B.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甲溶液10g时,所消耗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96gD.现代化实验技术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数字化、显性化【答案】B【解析】题干解析:A、当加入甲溶液5g时,溶液的pH大于7,加入无色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甲溶液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甲溶液10g时,溶液的pH等于7,恰好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0g×19.6%=1.96g,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题意,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现代化实验技术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数字化、显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