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一、问题的产生与主题的确定。二、目标的形成与设计。三、活动的实施。四、活动体会。我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形成近百个典型案例。下面,我与大家交流的案例是《寻访三峡民俗节日文化—闲话端午》。这只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一、问题的产生与主题的确定。(一)老师要具备发现问题的“亮眼”,并成为将问题转化为主题的创设者和组织者。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三峡文化课程,学生特别关注三峡名人屈原,说到他,大家都会把他和端午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以屈原为首,寻访三峡节日民俗文化,于是组织了以“寻访三峡民俗文化—端午节”为主题的队会课,想将学生的兴致向前推进一步。一、问题的产生与主题的确定。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确立研究的内容。问题是课题产生的基础,主题的产生基于学生的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发现、引导。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产生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带动更多问题的研究和活动的开展。(二)老师是学生确定子课题时的参与者与引导者一、问题的产生与主题的确定。2、资料整理,帮助学生完善活动的方案。主题确定了,到底要研究些什么呢?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由于他们的个体差异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所以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有的互相交叉和包容,有些主题太大或缺乏现实意义;有的可以直接作为探究的主题,还有的一开始不能作为探究的主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整理,合理分类,形成小组活动的主题。一、问题的产生与主题的确定。(1)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什么意义?(2)人们怎样过端午节,各地风俗有什么异同?(3)赛龙舟与端午节。(4)端午节的美食有哪些?(5)粽子的种类有哪些?包法有几种?形状有几种?确定要研究的5个子课题二、目标的设计●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三峡文化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意义等内容。2、初步了解三峡名人屈原其人及其与端午节的关系。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查找、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与方法1、学会制订计划、方案,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2、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与老师、同学或专家进行交流,尝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养成反思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集体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三峡,并有建设三峡的热情。三、活动的实施(一)活动的前期准备1、以安全教育为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2、活动前,教师在学生实施活动的基础上精心规划。(二)做好活动前指导1、组成研究小组(学生自制标牌:队名、口号、队长、队员、活动信念)。2、聘请导师(学生填写聘请书,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导师)。3、教师指导各小组制定计划。三、活动的实施三、活动的实施活动计划表组长:组员:一、活动目的二、分工情况三、活动方式四、活动过程三、活动的实施(三)同学们展开活动了!1、第一小组:(学生通过学校三峡文化网站查阅资料学习,作好记录)2、第二小组:(学生在采访长辈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知识)3、第三小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端午节食品的喜好)。4、第四小组:(学生在图书室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传说)。5、第五小组:(学生在家中跟着奶奶学包粽子或用线、硬壳制作小粽子)。三、活动的实施三、活动的实施(四)展示、汇报、交流通过几周的调查、研究,学生们带着研究的成果回到了教室,于是全班就此开展了一次“才华展示”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小组故事表演,有的小组展示调查表,有的小组现场包粽子,有的小组教大家做荷包,还有的小组组织了竞猜,并自备了礼品发给大家。还有一个小组找到了国外过端午的风俗,并针对韩国申请把端午列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评论,呼吁同学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1、红花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意义。三、活动的实施2、旋风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习俗。5、阳光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美食。4、呱呱小队,组长汇报:包粽子和学做彩棕。3、叮当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和赛龙舟通过这样的互动,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和情境,促进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努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让交流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分析能力。三、活动的实施(五)活动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肯定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评价。2、学生间互评:由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作活动表现的评价,组长由其组员评价。3、被访者或者家长评价:在设计好的评价表上由被访者或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教师评价:以前面三种评价的结果为依据,客观地评价并用鼓励性的描述语言进行积极作用的评价。5、总评,填写评价统计表:将每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设计成为:“成长记录评定表”的形式予以统计汇总,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价的依据。三、活动的实施我的成长记录评定表班级:姓名:评定时间:自我评价1、成功之处:2、需要努力的地方:小组互评(每项等级为优、良、中)1、资料收集与处理:2、汇报展示的表现:3、学习能力与方法:4、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家长、社会评价:教师评定:四、活动体会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端午节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摆脱了过去收集资料时产生的简单记录形式,发展到现在综合实践资料整理中的各种统计图、访问记录、调查报告等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运用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另外,活动过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更会与人交流、合作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生活,而且促进我们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将渗透到各个学科,这种方法的掌握对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取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真诚希望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交流,让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谢谢!五、活动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