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秩序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成因违法行为的类型教学难点:1、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和内容2、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的要求3、怎样做到遵章守法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分析归纳法、精讲点拨四、教学过程(一)引出新知老师引入: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通过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调节人们行为的主要道德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开启第五课“做守法公民”学习。在本课中我们了解调节人们行为的法律规则。(二)探究新知违法无小事环节一:学生参与P46页运用你的经验: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学生交流: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老师总结提升:小勤虽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即“法不可违”;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即“违法必究”,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师过渡:法律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主要社会规则,它是怎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环节二:请大家阅读P46正文思考交流: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收获平台1、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师过渡: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环节三:学生参与P47页探究与分享:认识违法行为的类别学生讨论交流这些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分别违反了何种法律?各自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收获平台镜头对社会产生了危害违反了何种法律应受到的处罚(法律责任)镜头一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民法典民事责任:限期归还镜头二扰乱公共秩序等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制裁镜头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刑罚师生归纳提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成因(1)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成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师过渡:根据不同的标准,违法行为有不同的分类2、违法行为的类型。(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3、违法的法律后果: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环节四:学生阅读P48相关链接: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阅读思考交流1、认识民事责任的种类。2、认识行政制裁与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关系。3、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种类。收获平台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针对部门人员)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环节五:学生参与P49页探究与分享和相关链接: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分析学生思考交流: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这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吗?属于哪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收获平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生活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且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的行为。环节六:学生参与P50页探究与分享和P51页第一个相关链接:辨析民事违法行为学生思考交流: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收获平台案例一中卖方行为是典型的合同违约行为;案例二中照相馆的行为侵犯了小姑娘的肖像权,是典型的人身权侵权行为;案例三中出版社的行为是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这是生活中两类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三个案例中,一个是合同违约行为,两个是民事侵权行为。环节七:身边常见的这些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面对身边的违法活动,我们应怎么做呢?收获平台:我们要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环节八:学生参与P51第二个相关连接: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收获平台:一律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原则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三)总结新知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巩固新知、布置作业1、违法行为的分类2、面对身边的违法活动,我们应怎么做呢?五、板书设计: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1、不违法是我们的行为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成因3、违法行为的类型。(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4、违法的法律后果: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治安管理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3、面对身边的违法活动,我们应怎么做呢?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