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节奏与旋律新授课教案设计与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节奏与旋律新授课教案设计与反思

资源简介

授课人
备课时间
3.5
上课时间
3.16
执教班级
初二
课题
节奏与旋律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习题、实验等)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目标: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身体外形、身体机能基本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他们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以及他人的认可与接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方法:“感悟?探究?践行”三段引领式教学法
媒体运用
电子白板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教学软件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歌曲《天空中最亮的星》。师:这首歌曲很多人演绎过,但是厦门六中的学生又演绎后与以往不同,又一次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小结:在这段视频中令人惊艳的是学生们打击书本,整齐划一奏出强烈的节奏,让这首歌曲以新的形式风靡全国。其实每个人的打击节奏是不一样的,为了整体旋律,学生们调节个人的节奏,完成了和谐的旋律。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时代的节奏合拍,与集体的要求合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与生活节奏合拍呢?今天老师将引领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在集体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之美。【设计理念】采用厦门六中学生演奏视频,自然引出本课课题“节奏与旋律”,拉近与学生距离,激发热情与心理共鸣,调动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二)探究活动一:1晓雨的集体生活1.展示班级学生刘晓雨的日常生活照片,感悟体会。学生观察回答:晓雨生活在哪些不同的集体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了哪些责任?这些集体的主旋律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肯定点拨2.我的集体生活学生:梳理一下自己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师展示图片,追问:从图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角色不同,责任不同。【设计理念】本活动通过班级的主人公晓雨的集体生活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然顺畅梳理“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这一理论,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活动二:情境剧一—2晓雨的周末生活1.学生晓雨表演周末生活:家人们相约为八十大寿的外婆祝寿;英语兴趣班外教老师有事外出,原定于周天的课程改在周六上午;志愿者团队请你参加公益活动。2.师生互动:当周末为外婆祝寿,相信晓雨及家人一定是其乐融融的。当接到英语兴趣班的通知时,晓雨会做出调节,能够兼顾家人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但是,当有接到志愿团队的通知,晓雨的心情一定是不好的。3.师问: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无法统一时,晓雨的心情是怎样的?会做出怎样的选择?4.小组合作探究:“晓雨的选择。”学生代表发言,师肯定点拨。师小结: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5.多媒体展示:化解角色冲突的方法一
考虑三个因素:更关注哪个集体;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兴趣爱好。【设计理念】生活中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会有不一致的情况,采用主人公晓雨的周末生活,逐一分析,体会集体生活的美好。运用“三个情境”一同出现,解决“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这一难题。让学生在纠结的体验中深切感受到“化解冲突方法的重要”,明确生活中要学会选择,学会取舍,顾全大局。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情境一
晓雨两周前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所在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情境二
晓雨的同学小鑫昨天上学迟到了,被学校值周
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有的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上述情境中,除了班集体,还有哪些集体?2.
晓雨是否“出卖”了班集体?小鑫是否“维护”了班级体的荣誉吗?为什么?学生代表发言,师肯定点拨师总结:晓雨没有“出卖”班集体,晓雨的行为有利于解决班集体中存在的问题,她正确处理了自己在班级和学校两个集体中的角色冲突。小鑫的行为损害了班集体的利益,他没有正确处理本班级和其他班级这两个集体中的角色冲突。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化解角色冲突的方法二
做到两个服从: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实现一个调整:调整自己的节奏【设计理念】化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仅靠上一情境解决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采用主人公晓雨同学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维护集体的利益,处理好不同集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集体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活动四:情景剧二---3晓雨的班级生活多媒体展示:镜头一:晓雨和班级里几位女同学都喜欢骑自行车,周末经常骑车去远足;她们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懂的地方还经常一起去请教老师。镜头二:晓雨的班级还有几位同学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这几个同学们有经常聚在一起交流,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生活中也相互帮助。学生访谈:晓雨所在的小群体的成员: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感受?学生回顾体验:1.你有小群体生活吗?2.与小群体中的同学交往后,你有怎样的变化?指生回答,集体交流师肯定点拨归纳: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多媒体展示:小群体的积极意义。多媒体展示:镜头三:晓雨的年级还有几位男生是出了名的“好哥们”,总在一起,
“重义气”,不爱学习,不交作业,不遵守班级纪律,对班干部看不顺眼,跟老师对着干,甚至逼着同学们给他们零花钱。如果其中一个人受欺负了,他们会全部出面“帮忙搞定”。小组合作探究:1.请你评价一下晓雨班级的这个小群体。2.这样的小群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个人、成员、班级)3.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会怎样做?学生代表发言:师肯定学生点拨问题:不参与,更不羡慕,有机会尽量劝说他们为积极的目标而努力。多媒体展示:小团体主义---小群体成员之间的友谊沾染上江湖义气、哥们义气、个人主义等这样的小群体往往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多媒体播放“学霸寝室上课”视频,学生观看感受体会。【设计理念】采用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小群体存在的积极意义,运用对比情境帮助学生看到小群体的消极意义。并且运用“学霸寝室上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充能量的力量,集体生活的美好。活动五:说文解字多媒体展示:田字格中的“和谐”二字,请学生猜猜字面意思。学生表达,师点评。多媒体展示:和,禾字边上一个口,人人有饭吃;谐,言字边上一个皆,人人有话讲。师点拨: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价值理念。活动六:对话经典多媒体展示:1.君子和而不同;2.君子周而不比;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学生感悟体会,交流分享师点拨:意思:君子能和他人和谐共处,但决不盲从附和,强求一致;君子讲团结而不搞帮派(勾结);和谐承认个体的可贵精神,尊重差异,怀揣和善之心,生发和睦之情,维持和谐交往,促进和美之态。【设计理念】此环节采用“说文解字”和“对话经典”,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谐”,懂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并且对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结升华:1.学生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
2.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对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我在多个集体中
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怎样排解集体冲突节奏与和谐
小群体形成原因集体中的小群体小群体的积极影响
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小团体主义的产生怎样处理小群体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但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且对于集体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于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其自己分析出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并探究怎样处理其中的角色冲突,以及群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情景剧、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用多种形式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