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经过、治国方案、评价。【难点】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局限性,认识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新课(洪秀全))二、新课讲解模块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2.金田起义1.人物:洪秀全2.时间:1851年1月11日3.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4.国号:太平天国模块二、定都天京1.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它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贫苦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因为它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状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3.北伐和西征1、开始时间:1853年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3、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4、意义:天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模块三、天京陷落材料一:天王府以原两江总督府为基础扩建,刚完工即失火被焚,于是再度重建。新建成的天王府方圆十余里,比明故宫大数倍。洪秀全爱好壁画艺术,于是天王府内以泥金彩绘壁画,以绸缎裱糊窗户,处处饰以精美的雕刻,十分富丽堂皇:“盘龙骞凤,重规叠矩”“穷极侈丽”。——王彝寿《越难记》材料二:(太平天国)因囿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它却不能对由于环境和地位的改变而出现的阶级斗争新形势,作出清醒的判断和处置。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处于封建主义的包围之中,无时不面临着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袭……政治上的倒退和生活上的腐化,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和离心倾向。——郑师渠《中国近代史》①军事上胜利之后出现了生活腐化、争权夺利的现象。②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天京事变时间:1856年秋概况: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2、《资政新篇》(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准富人请人雇工……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百万家财者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摘自《资政新篇》结果: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太平军后期的军事斗争(1)浦口、三河大捷: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安庆保卫战: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知识拓展1】安庆保卫战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至十一年间,太平军为了阻击湘军东进、解救安庆之围所进行的重要作战。1859年到1861年,清朝军队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斗。最后,全城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安庆陷落,长江以下无险可守,沿江城市相继失陷,过了两年,天京陷落了。视频:曾国藩4、天京保卫战(1)保卫天京: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人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2)影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5、太平天国性质、失败原因、意义、启示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启示: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画一画】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小组合作探究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太平天国运动》微课(共32张PPT)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铭记历史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目录: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二、定都天京三、天京陷落导入新课(视频:洪秀全)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矛盾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统治阶级激化劳动群众外国侵略1.背景:(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2.金田起义1.人物:洪秀全2.时间:1851年1月11日3.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4.国号:太平天国3.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1.12金田起义1851.1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意义: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洪秀全二、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定都天京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制度》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积极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它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贫苦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因为它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状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永安建制1851.12金田起义1851.1定都天京1853.33.北伐和西征永安建制1851.12金田起义1851.1定都天京1853.31856北伐西征全盛时期1、开始时间:1853年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3、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4、意义:天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三、天京陷落材料一:天王府以原两江总督府为基础扩建,刚完工即失火被焚,于是再度重建。新建成的天王府方圆十余里,比明故宫大数倍。洪秀全爱好壁画艺术,于是天王府内以泥金彩绘壁画,以绸缎裱糊窗户,处处饰以精美的雕刻,十分富丽堂皇:“盘龙骞凤,重规叠矩”“穷极侈丽”。——王彝寿《越难记》复原的天王府大殿4.变局中的广西材料二:(太平天国)因囿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它却不能对由于环境和地位的改变而出现的阶级斗争新形势,作出清醒的判断和处置。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处于封建主义的包围之中,无时不面临着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袭……政治上的倒退和生活上的腐化,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和离心倾向。——郑师渠《中国近代史》①军事上胜利之后出现了生活腐化、争权夺利的现象。②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天京事变时间:1856年秋概况: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洪秀全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②受命③诛杀①逼迫⑥猜忌④斥责⑤处死⑦出走被围歼(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2、《资政新篇》结果: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准富人请人雇工……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百万家财者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摘自《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处于强盛时期处于衰落时期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社会振兴太平天国内容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④外交;评价①革命性;②落后性;③空想性;①革命性;②进步性;③空想性;结果无法实行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李秀成画像华尔3.太平军后期的军事斗争(1)浦口、三河大捷: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安庆保卫战: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4.变局中的广西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至十一年间,太平军为了阻击湘军东进、解救安庆之围所进行的重要作战。1859年到1861年,清朝军队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斗。最后,全城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安庆陷落,长江以下无险可守,沿江城市相继失陷,过了两年,天京陷落了。【知识拓展1】安庆保卫战4.变局中的广西视频:曾国藩4、天京保卫战(1)保卫天京: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人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2)影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5、太平天国性质、失败原因、意义、启示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启示: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画一画】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时间1851185218531864正式建立:定都天京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初建:永安建制转折:1856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1857—1863失败:天京陷落兴起:金田起义1856186314年小组合作探究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北伐和西征后: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爆发:金田起义(1851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56年)挽救措施:洪仁玕《资政新篇》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天京陷落:最终失败(1864年)太平天国盛衰课堂小结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太平天国运动》微课谢谢观看铭记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太平天国运动》微课 .mp4 一分钟了解曾国藩.mp4 一分钟了解洪秀全.mp4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docx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