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3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必备知识: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性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键能力:1.结合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的实例,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结合当前党和政府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基础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的作用(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2)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人民群众(1)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含义①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②外延a.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b.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原因(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内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原因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3.要求(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易错提示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答案:×解析: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答案:×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成分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3.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答案:×解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解析: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答案:√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6.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答案:×解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7.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答案:√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因此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深化探究1.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2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择的根本前提”,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作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作为街量一切工作的价值尺度,因此在“非常”之时期,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顶住“非常”之压力,凝聚“非常之力量赢得“非常”之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有力证明: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为什么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2.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时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首伟大征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奋进的征程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观点的认识。3.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各地集中群众智慧,动员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4万多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逆行”,与湖北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公安民警忠于职守、不惧风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下沉、任劳任怨,把服务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建设医院、生产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为抗疫前线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亿万人民群众无畏忘我的辛勤付出,使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赢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随堂训练1.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2.历史唯心主义是同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历史观。它的缺陷在于()①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④否认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革开放,因此要“为人民点赞”。“为人民点赞”就是对人民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与赞许,传递对人民由衷的敬意。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①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推动历史发展的劳动群众③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为农民设立节日是基于()A.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决定社会的发展B.农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生产力的唯一体现者C.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D.农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有人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中多半是从民间采集而来并加工润色的土风歌谣。《风》的来源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B.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了社会变革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6.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谈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因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调整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7.近年来,我国加强法治建设,在法治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法治反映民声、维护民意。这说明我国()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立法工作致力于满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④立法工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0年5月18日,珠海市商务局召开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工作推进会指出,各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珠海人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这是基于()。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深化探究1.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国战胜一切困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赢得“非常”之成绩的重要原因。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人民至上是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以“人民至上”指明前进方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汇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信心与决心。2.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回首百年党史,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③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继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④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并调动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3.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抗击疫情中,各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通过辛勤付出,建设医院和生产各种物资,为抗疫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抗疫过程中,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了精神动力。随堂训练1.答案:C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党的重大决策要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①正确;认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自觉接受检验,④正确。2.答案:C解析: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②③说法正确,①④排除。3.答案:A解析:人民群众不仅仅限于劳动群众,②错误。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①③是对题干材料及人民群众内涵的正确理解,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国家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是基于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决定社会的发展,A正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唯一体现者”说法错误,B排除;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C错误;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只是人民群众的一个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A。5.答案:D解析:“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中多半是从民间采集而来并加工润色的土风歌谣。可见,《风》的来源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财富,未涉及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变革,B不符合题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说法错误。6.答案:B解析: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符合题意。A和题意不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错误。D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的发展规律。7.答案:C解析:在法治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法治反映民声、维护民意,表明我国立法工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正确切题。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①。无论是立法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是要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③表述错误。8.答案:D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