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7.1
关爱他人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运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重点
关爱他人的作用
难点
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承担责任可能获得哪些回报?
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导入新课:
关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
关爱,是一个轻轻的动作。
关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出示学生目标:
(1)知道关爱的含义;
(2)理解关爱的意义;
(3)学会关爱他人。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图片展示:关爱无处不在
思考:(1)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关爱?其表现?特点?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特点: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情境探究:公交车上……
放学后,小鸣和妈妈
约好一起去买生日
礼物,约定六点钟在商场门口见面。为了节省时间,小鸣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因为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车。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的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之后……
会有哪几种结果出现?
阿姨没有帮助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
阿姨帮助了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
预测一下,这件事可能对小鸣产生什么影响呢?
教师感悟: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材料分析:
2017年6月26日,在成都地铁4号线上,一位坐着轮椅的乘客上车,一名小伙伸出一只手拉住轮椅并用脚卡住轮子,另一只手握着手机玩耍,一直保持该状态20多分钟,直至坐轮椅的乘客下车。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关爱的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我感我悟:关爱,收获幸福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思考:上述案例说明关爱的什么作用?
目标导学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掌握本部分知识。
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教师总结:如果是我看到自行车倒了,我也会扶起来的。如果被人误解,就认真解释清楚,必要时找证人证明。
扶不扶?
如今,扶老人成了高风险动作,无疑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我们不必评判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而更应该反思,为何善举遭遇“寒冬”?为何信任总被掌掴?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当下,人们的交往、情感变得微妙,加速进入“陌生人社会”,这让互信的成本大幅提高,于是一些人就有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警惕心理。
议一议:(1)遇到类似情况,我们扶不扶?
(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
精神上给予关怀。
4、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5、阅读感悟:
这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码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舒畅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运。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思考:(1)是老人思维出现问题了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拓展延伸:爱心传递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回答如: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各种结果及其感受。
学生分析材料,如: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学生认真阅读故事,用心感悟。
分享交流如: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参与探究,如: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心怀善意的行为,他懂得关爱他人。如果没有老人过来说明真相,这位中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会被他人误解,他与自行车主人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甚至冲突。
学生分析材料,谈看法:关爱他人时受人的素质、客观情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误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关爱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一基本素质,始终心怀善意。
学生交流看法,如:这位女孩把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说明她是一个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具有爱心和值得称赞的人。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学生根据教师总结,整理教材和笔记,使知识系统化。
学生认真阅读和观察,用心领悟,同时交流爱心传递,我们能做些什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通过出示图片:关爱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感受生活中的关爱的同时,自然的思考:什么是关爱?特点?等问题,使知识呈现顺其自然。
通过设计情境剧:公交车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并进一步探究每种结果给小鸣带来的感受,从而形象生动的使学生明确: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通过感人故事:关爱,收获幸福的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关爱对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关爱他人,收获幸福这一理论得以深刻的印在学生内心,易于理解和识记。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时也使学生初步掌握本部分的基本内容。
摘取社会热点问题:扶不扶,使学生在诸多的案例之中,经过辨析和比较,深望思考:遇到类似情况,我们扶不扶这一问题,进而引出:我们应怎样关爱他人这一本节的重点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在对几种观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更深刻的明确: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心这一理论。
通过出示二战期间德国老人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怎样关爱他人?使学生通过案例得出结论: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故事的呈现,能够使这一结论更加易于理解。
通过拓展延伸:爱心传递,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关爱,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主题得以升华。
检测目标
1.关爱他人,要心存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
)
①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②在物质上给与帮助
③在精神上给与关怀 ④在情感上给予刺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眼睛完全看不见的小陆说,他现在每天给很多病人推拿,从上午8点忙到下午3点多,感觉快乐又充实。从他的言词中,你感受到(
)
A.关爱他人是一种负担  
B.关爱他人是一种责任
C.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D.关爱他人要从大事做起
3.一次环保举动演绎成一场爱心接力,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38名大学生在三年里,用拾来的20多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资助一位75岁的尤努斯老人和他带着的22岁的瘫痪儿子在乌鲁木齐就医。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②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这场爱心接力是幸福的接力 ④这场爱心接力已到达爱心传递的终点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又是一门艺术,希望我们学会关爱。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