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7.1关爱他人单元三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过程与方法:运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与技能: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难点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承担责任可能获得哪些回报?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导入新课:关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关爱,是一个轻轻的动作。关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出示学生目标:(1)知道关爱的含义;(2)理解关爱的意义;(3)学会关爱他人。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图片展示:关爱无处不在思考:(1)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关爱?其表现?特点?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特点: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情境探究:公交车上……放学后,小鸣和妈妈约好一起去买生日礼物,约定六点钟在商场门口见面。为了节省时间,小鸣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因为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车。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的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之后……会有哪几种结果出现?阿姨没有帮助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阿姨帮助了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预测一下,这件事可能对小鸣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师感悟: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材料分析:2017年6月26日,在成都地铁4号线上,一位坐着轮椅的乘客上车,一名小伙伸出一只手拉住轮椅并用脚卡住轮子,另一只手握着手机玩耍,一直保持该状态20多分钟,直至坐轮椅的乘客下车。思考:上述材料说明关爱的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我感我悟:关爱,收获幸福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思考:上述案例说明关爱的什么作用?目标导学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初步掌握本部分知识。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教师总结:如果是我看到自行车倒了,我也会扶起来的。如果被人误解,就认真解释清楚,必要时找证人证明。扶不扶?如今,扶老人成了高风险动作,无疑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我们不必评判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而更应该反思,为何善举遭遇“寒冬”?为何信任总被掌掴?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当下,人们的交往、情感变得微妙,加速进入“陌生人社会”,这让互信的成本大幅提高,于是一些人就有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警惕心理。议一议:(1)遇到类似情况,我们扶不扶?(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4、探究与分享:(1)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5、阅读感悟:这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码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舒畅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运。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思考:(1)是老人思维出现问题了吗?给我们什么启示?(2)材料启示我们怎样关爱他人?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拓展延伸:爱心传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回答如: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各种结果及其感受。学生分析材料,如: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学生认真阅读故事,用心感悟。分享交流如: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参与探究,如: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心怀善意的行为,他懂得关爱他人。如果没有老人过来说明真相,这位中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会被他人误解,他与自行车主人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学生分析材料,谈看法:关爱他人时受人的素质、客观情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误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关爱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一基本素质,始终心怀善意。学生交流看法,如:这位女孩把压岁钱和珍爱的书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说明她是一个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具有爱心和值得称赞的人。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学生根据教师总结,整理教材和笔记,使知识系统化。学生认真阅读和观察,用心领悟,同时交流爱心传递,我们能做些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出示图片:关爱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感受生活中的关爱的同时,自然的思考:什么是关爱?特点?等问题,使知识呈现顺其自然。通过设计情境剧:公交车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并进一步探究每种结果给小鸣带来的感受,从而形象生动的使学生明确: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通过感人故事:关爱,收获幸福的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关爱对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关爱他人,收获幸福这一理论得以深刻的印在学生内心,易于理解和识记。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时也使学生初步掌握本部分的基本内容。摘取社会热点问题:扶不扶,使学生在诸多的案例之中,经过辨析和比较,深望思考:遇到类似情况,我们扶不扶这一问题,进而引出:我们应怎样关爱他人这一本节的重点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在对几种观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更深刻的明确: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心这一理论。通过出示二战期间德国老人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怎样关爱他人?使学生通过案例得出结论: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故事的呈现,能够使这一结论更加易于理解。通过拓展延伸:爱心传递,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关爱,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主题得以升华。检测目标1.关爱他人,要心存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①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②在物质上给与帮助③在精神上给与关怀 ④在情感上给予刺激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眼睛完全看不见的小陆说,他现在每天给很多病人推拿,从上午8点忙到下午3点多,感觉快乐又充实。从他的言词中,你感受到()A.关爱他人是一种负担 B.关爱他人是一种责任C.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D.关爱他人要从大事做起3.一次环保举动演绎成一场爱心接力,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38名大学生在三年里,用拾来的20多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资助一位75岁的尤努斯老人和他带着的22岁的瘫痪儿子在乌鲁木齐就医。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②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这场爱心接力是幸福的接力 ④这场爱心接力已到达爱心传递的终点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又是一门艺术,希望我们学会关爱。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