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第3课古代印度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明历程2.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认识到一定的文化和制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3.通过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学习目标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地理位置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摩亨佐·达罗印章文字从这些考古发现中你能知道关于哈拉帕文化的哪些信息?从事农业手工业发达自然崇拜文明发祥哈拉帕境文化公元前23世纪到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国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址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发展历程公元前23世纪到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国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址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华氏城孔雀王朝王宫遗址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阿育王发展历程“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原人歌》排除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制度舞王湿婆像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种姓制度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婆罗门教二、森严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第一等级)梵天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第二等级)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第三等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二、森严的种姓制度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摩奴法典》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职业世袭内婚制法律地位不平等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一种姓制度引发的暴乱材料二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吠陀时代”列国时代波罗尼斯地方的一个王重用一个婆罗门,让他主管司法。可是这个婆罗门贪赃枉法,在审案中将财产判给不当占有的人,剥夺了原主的产权,有人告诉王子,王子纠正了错误的判决。婆罗门蛊惑国王以王子和公主祭神,引起群情愤怒,最后群众起来杀死了婆罗门,废黜了国王。——《佛本生经》反婆罗门教前2300年前1700年前1500年前600年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间:创始人:诞生地: 乔达摩·悉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印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中亚中国(公元前1世纪)东南亚朝鲜日本传播佛教与中国玄奘取经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大同云岗石窟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1.地理位置2.兴衰历程早期文明小国出现鼎盛3.文明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级特点人物、时间、教义、传播古代印度南亚次大陆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孔雀王朝、基本统一课堂小结随堂练习1.印度种姓制度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A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B3.从中亚侵入古代印度的是( )A.希腊人B.马其顿人C.雅利安人D.波斯人C4.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B.恒河——古埃及——金字塔C.尼罗河——古印度——佛教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A文明时间发源的河流文明的代表古埃及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佛教、阿拉伯数字四大发明、甲骨文、长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前3500年前23世纪前2070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四大文明知识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