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网络改变世界 课件 ( 35 张ppt+ 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网络改变世界 课件 ( 35 张ppt+ 3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互联网时代
情境·思考
想一想: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
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时代
以前买衣服都得去街边服装店,超市,商场去买,浪费时间。
有了互联网,买衣服似乎是一件比较轻松快乐的事了,全家人的衣服通过网购都能又快又好地搞定。
以前每次出去游玩免不了到处找吃饭的地方,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也就随便的找点东西凑合着就吃了。
有了互联网,想吃什么打开APP一查,要什么有什么;如果不想出去吃,也可以点份外卖送货上门。
经常出差的人就深有感受了,每次到达目的地,第一件事就是找住的地方,有时候比较晚,酒店客满等情况。
有了互联网:出行前订好酒店,安排好时间,到了酒店派车接送,方便又简单。
以前出行,近的提早等待,远的提早买票。
有了互联网:出远门,打开APP提前确定好适合自己的出行路线,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可以选择坐飞机、火车、地铁、汽车、打的等。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讨论等活动,知道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进而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与美丑,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进而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
学习目标
板块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探究·导学
1.在手机、电脑上你经常使用哪些APP?
2.在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3.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网上查找资料聊天玩网络游戏
不能及时与朋友同学老师交流沟通
不能快捷地传播信息获取信息
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时政新闻……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较2020年3月增长7
215万,占网民整体的79.1%。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网络零售不断培育消费市场新动能,通过助力消费“质”“量”双升级,推动消费“双循环”。在国内消费循环方面,网络零售激活城乡消费循环;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方面,跨境电商发挥稳外贸作用。此外,网络直播成为“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数字经济新模式,实现蓬勃发展。直播电商成为广受用户喜爱的购物方式,66.2%的直播电商用户购买过直播商品。
思考:结合上述问题和资料,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探究小结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板块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5G“新基建”将改变生活,令人惊叹的智慧时代超出想象!5G通信网络的应用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应用到医联网,可以实现从现在的“有病治病”转变为未来的“无病先防”。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挑战你的想象!
网络建设方面,深圳已建成5G基站4.5万个,实现了电信、移动、联通5G独立组网全覆盖。应用示范方面,已搭建实施5G+智慧警务、5G+智慧医疗、5G+智慧园区等多个应用示范场景。在交通、警务、城管等十个政务领域,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十个垂直行业领域确定了一批5G应用示范项目。
到2035年,5G的市场规模能够使全球经济产出增长大概5%,对于中国而言,2035年5G会使国内GDP增加1万多亿美元,并且推动新增就业机会1
090万人。
想一想:结合视频和材料来谈谈网络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想一想:政府开通过“我向总理说句话”让广大群众留言,这种网络渠道有何作用?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雪后的故宫粉妆玉砌、静谧安详,网上的故宫鲜活亲切、妙趣横生。从每年的“紫禁城初雪”刷屏,到手办、彩妆等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从《上新了·故宫》《故宫回声》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接连上线,到还原紫禁城里过大年场景引发大家争相进宫“打卡”过年……如今的故宫,俨然已是“网红”姿态,总能“脑洞大开”,于古今交汇处为沉睡的文物找到新的可能。事实证明,故宫的守正创新,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更闯出了文创产业的新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追捧。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板块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思考:视频中该男子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个人:影响个人形象,受到道德的谴责,触犯法律使自己受到法律的惩罚。
2.他人:影响其他47名员工的生活,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给企业带来损失。
3.社会和国家:造成恐慌,不利于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造成防疫负担、扰乱社会秩序。
想一想:视频中该男子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启示:明辨是非,增强辨别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网络游戏
网络交友
网络游戏
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
个人隐私被侵犯
网络的消极作用
1.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耗费时间,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想一想: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①密码要有差异;
②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
的单据;
③慎重填写问卷;
④不随意留联系方式;
⑤电脑要安装防火墙。
做一做:
情景一:面对网络中“恭喜你中奖了”等虚假信息时,你会:

情景三:当你遭遇偷拍、信息泄密时,你会:

情景二:面对网络游戏和引人入胜的网络小说,你会:

探究小结
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积极
影响
消极
影响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信息传递
交往时空
生活便利
经济活力
民主政治
文化传播
科技创新
信息良莠不齐
沉迷于网络影响
个人隐私易被侵犯
网络是把双刃剑




作用
新工具
新途径
作用
拓宽渠道
保障权利
如何
拓展、提高
促进、加速
为什么
冗余信息耗费时间
碎片信息影响思考
沉迷网络疏离交往
表现
危害
信息泄露、窃听、偷拍等侵权行为
个人:困扰伤害;社会:恐慌不安
网络改变世界
课堂小结
网络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由于其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网络使用者的不恰当应用,有时候会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诱发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收获平台
1.四川师范大学通过使用互联网资源,开设《中西方文化概论》《经典选读》等板块,推进“互联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让中国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这一做法表明(

A.互联网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D.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D
训练·评价
2.时下,互联网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动动手指,就能在荒漠种上防沙绿植;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这表明(  )
①奉献爱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②网络正能量高扬了主旋律,培育了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③网络时代人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 
④互联网技术是人们参与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3.下边漫画《互联网经济》启示我们(

①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③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络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与问题。刷微博、看电子书、上网、
QQ聊天、飞信、微信、游戏……“小宅男”“小宅女”沉迷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2)请为“小宅男”“小宅女”正确上网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新渠道;网络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为人们购物娱乐、求医问药、商务办公等提供新选择。
(2)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善于识别网络谣言,不轻信谣言;增强对有害信息的免疫能力,不浏览色情暴力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合理利用互联网,我们还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既要做一名理性的媒介信息接受者、批判者,又要做一名积极的媒介信息制作者、传播者。
(2)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善于识别网络谣言,不轻信谣言;增强对有害信息的免疫能力,不浏览色情暴力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合理利用互联网,我们还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既要做一名理性的媒介信息接受者、批判者,又要做一名积极的媒介信息制作者、传播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