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7.2服务社会单元三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知识与技能: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重点认清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难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为什么要关爱?怎样关爱他人?导入新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出示学生目标:(1)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2)知道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第一目的主要内容。活动:义务劳动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教师提示:让我感受到,服务和奉献社会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帮助了他人,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探究与分享:退休工人曹师傅是一位热心人,热衷于组织和参加有关环保公益活动,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公益活动。(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教师总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过渡: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基本内容。活动:图片展示:分析:(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职现?教师总结: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新时代,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上述分析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么做?愿你多知:社会服务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的服务。社会服务按服务性质可分为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按服务的程度又分为基本性服务、发展性服务和享受性服务。材料分析:材料一 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小白鹭”、2018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小梧桐”,再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小叶子”,志愿者们用微笑传递爱心。材料二 2018年10月2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5000余名志愿者表达了践行志愿者精神、服务好进博会的信心与决心。仪式上,志愿者服装和志愿者主题歌《年轻的力量》同步首发。(1)你参与过类似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你知道志愿精神吗?教师提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3)你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列举: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②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③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精神;⑤热爱劳动,爱岗敬业;⑥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等。(4)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青少年应做好哪些准备?(5)上述材料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么做?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拓展延伸:公益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等等。微公益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请以小组为单位,制订一份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如:我参与的公益活动有清除小广告、走进敬老院、搀扶老年人过马路、到公园捡垃圾,等等。学生参与探究:因为曹师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了服务,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所以曹师傅能影响周围的人。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师要求,勾画知识点。结合教材回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回答如: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学生阅读两则材料,交流如:因为经验不足,有些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且在人际交往上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多向周围的成年人学习、请教,学习一些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多与他人沟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学生讨论回答如: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学生借助教材归纳: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学生认真阅读,小组讨论,初步设计策划方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以便下边的问题探究。通过图片出示义务教育和志愿服务,形象生动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类似活动的过程,交流感受过程中,引发内心深处的感触。利用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曹师傅的事变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曹师傅行为的影响及启示,明确服务社会的原因。引用雷锋的名言,过渡到下一目。通过展示学生常见的团徽及中共青年团代表大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以及职责,从而明确: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学会担当。通过“愿你多知”环节,旨在拓展学生对社会服务的了解,增加学生相关知识。通过两则材料关于志愿者的材料分析,引导学生交流参加志愿者活动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而引出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通过请学生参与讨论:做一名志愿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及青少年要想成为合格的志愿者,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等问题,使学生得出: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通过拓展延伸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以团结互助精神。检测目标1.在我国,“志愿者”已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和认可。据有关机构实施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做志愿者的行为()A.是属于公民的法定义务B.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C.是青年人成才的关键D.是只强调国家、社会责任的行为2.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①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②只有伟人才能服务社会 ③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④服务社会,吃力不讨好,不值得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的人生价值在自己的工作岗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启示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A.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B.做一个有地位的人C.热爱劳动,爱岗敬业D.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知道服务社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能够促进全面发展,希望我们养成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为社会做贡献。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