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背诵马克思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贡献,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2.背诵《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3.理解背诵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我们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二、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贡献,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2.难点: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我们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三、教学设计(一)导入: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二)导学过程环节一:阅读教材P14-19完成导学案教材感知部分(勾划出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2、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重大意义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5、十月革命的意义6、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环节二:小组展示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了,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理论来源: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意义:①《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②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5、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十月革命一声枪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环节三:教师讲评1.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给我们什么启示?客观: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启示:①树立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理想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对待前人的理论认识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认识④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验理论,丰富发展认识2.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求解放,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的历史。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环节四:当堂检测练习册环节五: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