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新改变生活 课件(共25张PPT+教案+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创新改变生活 课件(共25张PPT+教案+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1
创新改变生活
本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本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富强之路
1.1
坚持改革开放
1.2
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2.1
创新改变生活
2.2
创新永无止境
单元导语
思考并回答:“创新”的重要性?(参见本课导语)
答案与解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创新改变文明的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制度保障,中国已经走上创新强国的快车道。
新闻链接:
自豪!中国人再次漫步太空
?中国人再次漫步太空: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
思考并回答:请和同学分享下你观看这则新闻时的心情,并说说为什么。
2.1
创新改变生活
导入活动: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分享: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跟大家分享下。
一、感受创新
1.什么是创新?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创新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
年复一年的积累
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大数据精准扶贫为政府提供科学、高效、简捷的扶贫解决方案,助力政府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定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政务工作体系...
(3)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公正、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创新:大数据、AI、物联网
技术创新:工业制造升级
制度创新:最多跑一次改革
(4)创新的根本目的: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思考并分享:结合上述事例,请谈谈互联网给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说,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远程医疗:疫情期间,钟南山等医疗专家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与国外医生交流疫情防控等;
绿码通行:疫情期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分配给每个人健康码,让出行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网上学习: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直播技术,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和老师在云端学习;
二、创新引擎
1.坚持创新的原因(创新的重要性)
(1)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我国古代的科技创新:古代中国,在农业、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音乐等领域的科技发明至少有100项“世界第一”。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将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国际竞争的角度: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德国:2013年就提出工业4.0战略,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让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美国:2015年发布《国家创新战略》,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创新拉动国内就业;
中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国家提出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3)国家发展的角度: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新闻链接:
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翻天覆地的巨变
(3)精神的角度: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课堂活动:观看专题片《从深圳到雄安》,谈谈你对改革精神的感受。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深圳设定了新阶段下新的宏伟目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并以此示范效应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格局。
2.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化创新:优秀国产电影
理论创新:新时代新思想
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改革
科技创新:时代发展前沿
本课小结:

本课重难点:
1.在生活中感受创新,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认识创新的价值。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2.知道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知道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明确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了创新,释放了更多创新活力。这是重点!
2.1
创新改变生活
感受创新
创新引擎
1.
什么是创新?
1.
为什么要创新?
2.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课堂练习
1.【2021模拟】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对创新的领域和新闻内容配对都正确的是( )
①理论创新: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转化
②制度创新:四中全会要求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建立国家疫苗储备等制度
③文化创新: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④科技创新:“嫦娥五号”登录月球,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C
题目考查创新驱动发展的知识。③说法中“民法典”并不是文化创新。民法典的创新主要是在民事主体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制度创新。
课堂练习
2.【2020辽宁】嫦娥四号首次月背着陆,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19年一年间,中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这表明(

①科技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②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③我国大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④我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D
中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我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③④说法正确;①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故选D。
课堂练习
3.【2020内蒙古】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5G智能驾驶、5G+VR健身、5G远程控钢等技术纷纷亮相,这说明(

①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取得这些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与解析】B
材料说明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不符合题意,①错误;②、③正确;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④错误。故选B。
3
课堂练习
4.【金华中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智能+”,要把人工智能打造成和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说明我国(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统筹推进政治建设
④培养创新型人才,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内容。③的“政治建设”不符合材料,排除。④的“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合;
3
课堂练习
5.
新年春运,V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餐厅”、“
智能机器人”......时下最流行的科技元素在中国铁路亮相。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科技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我国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已满足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需要
D.我们的生活因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答案与解析】D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创新”正确理解。A的说法错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B的说法错误,我国目前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中“各种美好生活需要”说法太绝对了,应该排除。
3
课堂练习
6.
右侧漫画《新生》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创新能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②现代科技创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地沟油不会再被不法分子作为食用油出售、使用
④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创新”正确理解。③说法错误,说法和现实相去甚远,“不会再”的表述应该排除。
3
课堂练习
7.
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所以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因为(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③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所系
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关于创新”正确理解。四个说法都是正确的。
3
课堂练习
8.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圆满试飞、国产航母闪亮登场、天舟发出首单“天空快递”、“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这些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

A.自主创新立新功,领跑世界留美名
B.社会制度优势显,科技创新大发展
C.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D.中国智造创奇迹,世界科技我第一
【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A中“领跑”、C中“已建成”、D中“第一”错误,我国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课后拓展:
辩论赛:[正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自行收集材料,下节课讨论,陈述观点,教师点评。
?
?2.1
创新改变生活
简案
?本课地位:
本课是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本框题从感性认识出发,以“运用你的经验”入手,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看到生活处处有创新,再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从国家的发展来谈创新的价值及重要性。
?备课建议:
创新的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有趣的创意”上,要升华到国家的未来,创新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必须重视本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创新?(选取科技助力抗疫等视频片段)
?重点突破:
这次的疫情,让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里很多的素材可以供参考。让学生能够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教学难点:
1.改革与创新的关系?(“从深圳到雄安”视频片段)
?难点突破:
改革、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关键词,两者的关系必须解释清楚。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需要。
?备课小结:
本课备课难度一般,需要课前收集各种创新的案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有趣的创意”出发,逐渐发现创新的真正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要落实到国家层面,落实到与改革的重要关系。
?教学过程:
?李老师解读:这个视频是最新的中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案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感受祖国科技创新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航天科技创新的成就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从而引出今天的课堂主题。
?李老师解读:书本的这个活动是希望大家通过思考生活中巧妙创意从而思考创新思维等运用。废旧物品的改造利用很多同学都实践过,通过奇思妙想不仅把废旧物品进行了再利用,也让生活更有滋有味。引出课本话题,感受创新。
?李老师解读: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感受创新、体会创新,通过创新中国的视频可以让同学们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课本上的这道题应该认真讨论,通过这4个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知,知道创新是非常广泛的,但同时创新需要积累,对同学们进行创造、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老师解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数据、AI、物联网这些新鲜的技术名词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或者比较陌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新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悄悄改变了我们的日常出行和学习方式。视频中的大数据就帮助了学校精准地找到了贫困生,非常人性化的解决了如何让贫困生接受到合适的帮助。
?李老师解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战斗力。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防控病毒传染,都离不开科技助力。在这个小视频中,为我们展示了机器人的大用处。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科技创新的例子,帮助着社会的进步。
?李老师解读:从深圳到雄安这则视频非常适合在这个环节进行观看,因为刚好契合我们课本的创新精神。?从敢于闯、敢于试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无不体现了创新的精神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助力了社会的发展。
?李老师解读:坚持创新发展,要做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这里鼓励大家开拓思维、积极发言,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学生喜爱的电影《哪吒》就是典型的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收获了票房的热卖,而且在艺术性上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