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讲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与晶体微粒[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3.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π键。4.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能用共价键的参数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分子结构)。5.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6.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考点一 化学键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子得失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旧化学键的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1.(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2)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学反应吗?考点二 离子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3.构成离子键的微粒为__________。4.离子键的实质是__________。5.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①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形成离子键的静电作用指的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吗?(2)形成离子键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吗?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吗?(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吗?(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几个阳离子形成静电作用吗?考点三 共价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键)。(2)形成条件①一般__________的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②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2.特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分类分类依据 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____键 电子云“______”重叠,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键强度大____键 电子云“______”重叠,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小,键强度小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____键 共用电子对发生__________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____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____键 原子间有____共用电子对____键 原子间有____共用电子对____键 原子间有____共用电子对特别提醒 (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时形成离子键。(2)通过物质的结构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判断键的种类及数目;判断成键方式时,需掌握: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3)σ键比π键稳定。(4)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4.键参数(1)概念(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①键能越____,键长越____,分子越稳定。②(3)常见分子中的键角:CO2分子中的键角为______,为________形分子;H2O分子中键角为105°,为____形(或____形)分子;CH4分子中键角为109°28′,为__________形分子。5.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①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CCl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结构式表示①N2:__________②H2O:__________③CO2: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形成过程(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2)所有物质都能用电子式表示其组成吗?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5.在下列物质中: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⑤H2O2、⑥NH4Cl、⑦NaOH、⑧Ar、⑨CO2、⑩C2H4(1)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2)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3)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6.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D.在分子中,化学键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7.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 ( )A.CO2 B.N2C.CH≡CH D.HClO8.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共价键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C.分子中只含σ键D.分子中含有一个π键9.乙烯分子中碳碳之间形成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乙炔分子中碳碳之间形成一个σ键和2个π键。根据所学理论,写出:(1)在乙烯和乙炔分子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时,断裂何种类型键?(2)写出上述加成反应方程式。考点四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又称____________。(2)特点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______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____________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________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__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3)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________。例如,熔、沸点:I2____Br2____Cl2____F2。2.氢键(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的相互作用。(2)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____、____、____。(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________。特别提醒 (1)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作用力。(2)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10.右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A.H2S B.HClC.PH3 D.SiH411.分析下面两图,总结卤素单质和卤素碳化物的范德华力变化规律。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氢键是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 )(2)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 )(3)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 )(4)碘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的沸点是因为碘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 ( )(5)水分子间既存在范德华力,又存在氢键。 ( )(6)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7)H2和O2之间存在氢键。 ( )(8)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 )考点五 四种晶体性质比较类型比较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构成粒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硬度 有的____,有的____熔、沸点 有的____,有的____溶解性 相似相溶 难溶于任何溶剂 常见溶剂难溶 大多数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导电、传热性 一般不导电,溶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电性,个别为半导体 电和热的良导体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物质类别及举例 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机盐除外) 部分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晶体硼),部分非金属化合物(如SiC、SiO2) 金属单质与合金(如Na、Al、Fe、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强碱(如KOH、NaOH)、绝大部分盐(如NaCl)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 )(2)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 )(3)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 )(4)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 )14.CO2和SiO2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差异,而在化学性质上却有较多相似,你知道原因吗?特别提醒 (1)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高,如石英的熔点为1 710 ℃,MgO的熔点为2 852 ℃。(2)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如Na的熔点为97 ℃,尿素的熔点为132.7 ℃。15.在下列物质中:NaCl、NaOH、Na2S、H2O2、Na2S2、(NH4)2S、CO2、CCl4、C2H2、SiO2、SiC、晶体硅、金刚石。(1)其中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____;(3)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____;(4)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____;(5)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7)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_。(8)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原子晶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①__________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②____________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__________元素与__________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4)无化学键的物质:____________,如氩气、氦气等。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________氧化物、强碱和______都属于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氢化物、__________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3.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N2分子中有很强的共价键,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例1】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例2】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NH4ClNH3↑+HCl↑B.NH3+CO2+H2O===NH4HCO3C.2NaOH+Cl2===NaCl+NaClO+H2OD.2Na2O2+2CO2===2Na2CO3+O28电子结构的判断判断分子中各原子是否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主要方法有两种:1.经验规律法凡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皆为8电子结构。2.试写结构法判断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应从其结构式或电子式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如:①H2O,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2O中每个O原子又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所以H2O中的O原子最外层有6+2=8个电子,但H2O中的H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②N2,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与N之间形成三个共价键,所以N2中的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例3】 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A.CH4 B.CH2===CH2C.CO2 D.N2【例4】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A.PCl5 B.P4C.CCl4 D.NH3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晶体类型的判断(1)依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判断①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②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共价键。③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④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是金属键。(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①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②部分非金属单质(如O2、S8、N2、C60等)、所有的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P4O6、P4O10等)、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的晶体是分子晶体。③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④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①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②原子晶体熔点高。③分子晶体熔点低。④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相当低的。(4)依据导电性判断①离子晶体溶于水及熔融状态时能导电。②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③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主要是酸和强极性非金属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能导电。④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硬而脆。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注意 (1)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2)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但因层内原子之间碳碳共价键的键长为1.42×10-10 m,比金刚石中碳碳共价键的键长(键长为1.54×10-10 m)短,所以熔、沸点高于金刚石。,(3)AlCl3晶体中虽含有金属元素,但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熔点190 ℃)。,(4)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熔、沸点比成分金属低。【例5】 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A组 B组 C组 D组金刚石:3 550 ℃ Li:181 ℃ HF:-83 ℃ NaCl:801 ℃硅晶体:1 410 ℃ Na:98 ℃ HCl:-115 ℃ KCl:776 ℃硼晶体:2 300 ℃ K:64 ℃ HBr:-89 ℃ RbCl:718 ℃二氧化硅:1 723 ℃ Rb:39 ℃ HI:-51 ℃ CsCl:645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④熔融状态能导电(5)D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aCl>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6】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2、SiO2 B.CO2、H2OC.NaCl、HCl D.CCl4、KCl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汞、镓、铯等沸点很低,金属晶体一般不参与比较。(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石英>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F2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Na>K>Rb>Cs。注意 (1)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如汞、镓、铯等沸点很低。,(2)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如金属晶体Na晶体的熔点(98 ℃)小于分子晶体AlCl3晶体的熔点(190 ℃)。【例7】 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B.CI4>CBr4>CCl4>CH4C.MgO>H2O>O2>Br2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例8】 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物质 ①NaF ②NaI ③MgO离子电荷数 1 1 2键长(10-10m) 2.31 3.18 2.10A.①>②>③ B.③>①>②C.③>②>① D.②>①>③高考题组一 离子键与共价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较大的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 )(2011·浙江理综,7C)(2)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 )(2011·四川理综,8A)(3)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2011·四川理综,8C)(4)N(NO2)3的结构式为 ,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2011·安徽理综,7A)2.(2011·浙江理综,9)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M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3.(2011·四川理综,7)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NH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4.(2009·北京理综,10)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丙中含有第二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高考题组二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Na2O2的电子式为 ( )(2010·课标全国卷,7A)(2)NH4Cl的电子式为 ( )(2009·江苏,2B)(3) 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2008·天津理综,10B)(4)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 )(2006·上海,6B)(5)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 )(2005·上海,2C)6.(2008·海南,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高考题组三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 )(2011·四川理综,7A)(2)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 )(2009·海南,19,3A)(3)沸点NH3>PH3>AsH3 ( )(2010·大纲全国卷Ⅰ,6B)(4)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沸点高 ( )(2010·四川理综,8C)8.[2011·山东理综-32(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沸点比 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题组四 晶体的判断、结构与性质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 )(2011·四川理综,7C)(2)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 )(2009·海南,19,3D)(3)熔点:Si3N4>NaCl>SiI4 ( )(2010·大纲全国卷Ⅰ,6A)(4)熔点:CO2>KCl>SiO2 ( )(2009·上海,8A)(5)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 )(2009·上海,8B)(6)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 )(2010·四川理综,8D)10.(2011·四川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11.(2010·浙江理综,8)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12.(2008·全国理综Ⅰ,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13.(2008·四川理综,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必修2P24-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2.(必修2P24-3)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3.(必修2P28-5)下列有关氢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2S>HFB.HCl的电子式为H+[]-C.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D.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4.(必修2P25-9改编)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①HCl、②CO2、③H2O、④H2、⑤NaOH、⑥Cl2、⑦NaF、⑧CH4、⑨MgCl2、⑩CaO。(1)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能力提升训练1.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2.(2009·海南,19)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 )A.Li,F B.Na,FC.Na,Cl D.Mg,O3.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键、三键中都有π键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愈多,共价键愈牢固C.因每个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故配对原子个数也一定D.所有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自己的方向性5.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某些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配位键都是σ键C.σ键的特征是轴对称,π键的特征是镜面对称D.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6.下列物质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氧化镁 B.氦 C.铜 D.液氨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8.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9.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C.1 mol NH5中含有5 mol N-H键D.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冰融化时水分子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11.下列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CO2 B.NH3 C.N2 D.H2O2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aCl2和Na2S B.Na2O和Na2O2C.CO2和NaCl D.HCl和NaOH13. (2009·福建理综,30改编)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msnmp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3)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4)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14.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丙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2)若甲与Y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化合物丁含X、Y、Z三种元素,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选填序号)。a.只含共价键b.只含离子键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②常温下,戊的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离子键 共价键3.断裂 形成考点二1.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3.阴、阳离子4.静电作用5.(1)①②考点三1.(1)共用电子对 (2)①非金属2.饱和性 方向性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σ 头碰头 π 肩并肩 极性 偏移 非极性 偏移 单 一对 双 两对 三 三对4.(1)键能 键长 键角(2)①大 短 ②稳定性 立体构型(3)180° 直线 角 V 正四面体5.考点四1.(1)把分子聚集在一起 范德华力(2)①弱 熔点 沸点②共价化合物 单质 不存在(3)越大 越高 > > >2.(1)稍强 (2)O F N (3)升高考点五(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较小 很大 很大 很小 较大 较低 很高 很高 很低 较高深度思考1.(1)不是所有物质都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2)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NaCl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其中有离子键的断裂,而将NaCl蒸发结晶,Na+和Cl-重新形成离子键而成为晶体,也是物理变化。2.(1)既有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也有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2)都不一定,如铵盐全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3)不一定,如AlCl3中的化学键就是共价键。(4)可以,如Na2S,离子键没有方向性。3.(1)不是,有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及NH4Cl等物质中皆存在共价键。(2)不是。4.B5.(1)② ⑤⑩ ①③⑨ (2)⑧(3)⑥⑦ ④6.D 7.D 8.C 9.10.D 11.卤素单质和四卤化碳的范德华力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变大。12.(1)× (2)× (3)× (4)× (5)√ (6)√ (7)× (8)√13.(1)√ (2)× (3)× (4)×14.决定二者物理性质的因素:晶体类型及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力,CO2是分子晶体,其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是其决定因素,SiO2是原子晶体,其牢固的化学键是其决定因素。二者的化学性质均由其内部的化学键决定,而C—O与Si—O键都是极性键。15.(1)NaCl、Na2S (2)NaOH、(NH4)2S (3)(NH4)2S (4)Na2S2 (5)CO2、CCl4、C2H2 (6)C2H2 (7)H2O2 (8)SiO2、SiC规律方法·解题指导规律方法1.(1)①同种非金属 ②不同种非金属(2)活泼非金属 活泼金属 (4)稀有气体2.(1)离子 共价(2)碱性 盐 非金属 非金属【例1】 D 【例2】 D 【例3】 C 【例4】 C 【例5】 (1)原子 共价键 (2)①②③④(3)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②④ (5)D组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Na+)【例6】 B 【例7】 B 【例8】 B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1.(1)× (2)√ (3)× (4)×2.C 3.B 4.D 5.(1)× (2)× (3)× (4)× (5)×6.A 7.(1)× (2)× (3)× (4)×8.O—H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9.(1)× (2)√ (3)√ (4)× (5)× (6)×10.A 11.D 12.A 13.D 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D 2.D 3.D4.(1)⑤ (2)⑤⑦⑨⑩ ①②③⑧能力提升训练1.B 2.B 3.B 4.D 5.A 6.D 7.A8.C 9.C 10.B 11.D 12.A13.(1)1s22s22p63s23p63d9(2)b (3)Si(4)3∶214.(1)N≡N 第四周期第VⅢ族(2)①③ (3)CH4 NH3 NH3+H3O+===NH+4+H2O(4)3SO2+2NO+3Ba2++2H2O===3BaSO4↓+2NO+4H+ SO215.(1)氢 (2)NO 4NH3+5O24NO+6H2O(3)①c ②< NH+H2O??NH3·H2O+H+专题讲座八 元素推断题的知识贮备和解题方法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知识贮备]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最外层电子规律最外层电子数(N) 3≤N<8 N=1或2 N>次外层电子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主族 第ⅠA族、第ⅡA族、第Ⅷ族、副族、0族元素氦 第二周期(2)“阴三阳四”规律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3)“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阴上阳下”规律。[解题方法]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正确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例1】 已知X、Y、Z为三种主族元素,可分别形成Xn+、Ym+、Zn-三种离子,已知m>n且X、Y、Z三种原子的M层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中,Ym+的离子半径最小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nZO4C.X、Y、Z一定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Z>X>YD.三种元素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会发生反应【例2】 (2010·海南,11改编)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A.Z2Y B.X2Y2 C.Z2Y2 D.ZYX【例3】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B__________、C__________。(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等,则E元素在________区。(4)写出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贮备]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1)几个重要关系式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C、Si。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O、F。[解题方法]牢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区分长短周期、主副族、每周期的元素数目等)是求解的基础,一定要“心中有表”。【例4】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原子半径:AA.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气体显碱性B.D元素组成的单质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并有H2生成C.C元素不可能在第一周期,也不可能在第ⅣA族D.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例5】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之比为1∶1、2∶1、3∶1的元素共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例6】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一部分,X、Y、Z、R、W、J是6种元素的代号。X Y ZRWJ请回答下列问题(除特别说明外,凡涉及用元素回答的问题均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1)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化合物YZ2中Y的化合价为________;Y2-与Na+的半径大小为__________。(3)在X、Y、Z三种元素中,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X与Y的第一电离能:X______Y(填“<”、“>”或“=”),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有一种酸HX3的酸性与醋酸相近,HX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知识贮备](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4)单质最轻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Li。(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使元素推断变的轻松,快捷。【例7】 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元素 结构或性质信息A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B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C 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气态,有多种氧化物且都是大气污染物D 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易挥发的液体。基态原子的N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E 常见金属元素、基态原子M层有4个未成对的电子,有两种黑色氧化物(1)D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C与B的电负性大小顺序____________。(3)在水溶液中D的单质可以氧化S的一种氧化物,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D2与过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其中生成物有HDO3和一种遇空气显红棕色的气体,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 ED2与过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例8】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选“A”或“D”)。(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3)A、D、E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A、D、E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该盐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水溶液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D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利用“位”、“构”、“性”关系推断[知识贮备]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推断元素的常用思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例9】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戊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丁 戊A.最外层电子数:甲>乙>丙>丁>戊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丙<乙<戊<丁C.含有丁元素的酸有多种D.乙的氢化物多种多样,丙、丁、戊的氢化物各有一种【例10】 (2011·安徽理综,25)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 (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 (写化学式)。(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25 ℃、101 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 (2010·安徽理综,25)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__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已知:XO(g)+O2(g)===XO2(g)ΔH=-283.0 kJ·mol-1Y(s)+O2(g)===YO2(g) ΔH=-296.0 kJ·mol-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11·新课标全国卷,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2.(2010·广东理综,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丙 丁 戊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3.(2009·北京理综,7)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Y>ZB.氢化物的沸点:X>WC.离子的还原性:X>W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4.(2010·山东理综,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5.(2010·全国理综Ⅱ,12)短周期元素W、X、 Y、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 4、 2(不考虑0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6.(2009·山东理综,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7.(2009·江苏,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主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8.(2009·海南,10)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9.(2009·广东,11)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10.(2011·北京理综,25)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化学方程式 K(t1) K(t2)F2+H2??2HF 1.8×1036 1.9×1032Cl2+H2??2HCl 9.7×1012 4.2×1011Br2+H2??2HBr 5.6×107 9.3×106I2+H2??2HI 43 34(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H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选填字母)。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11.(2011·重庆理综,26)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0Si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SiO2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 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 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 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2.(2009·安徽理综,25改编)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_(填“强”或“弱”)。(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11·大纲全国卷,27)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高温,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点燃,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研评分细则 落实解题规范参考答案(2011·大纲全国卷,27) 评分细则(1)2Al+Fe2O3Al2O3+2Fe 元素符号、化学式错误或不规范即0分,未配平、条件写“加热”或“一定条件”都扣1分。(2)(3)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n(Cu)=n(Fe2O3)==0.010 mol,铜粉的质量=0.010 mol×64 g·mol-1=0.64 g 2Fe3++Cu===2Fe2++Cu2+ n(Fe2O3)=0.01 mol,依据离子方程式,n(Cu)=n(Fe2O3)(无此步骤扣1分),则n(Cu)=0.01 mol,m(Cu)=0.64 g在这里没写6H++Fe2O3===2Fe3++3H2O或Fe3O4与H+扣1分。两个合写记0分。没过程、不写单位或单位搞错的,均按0分处理。未带单位扣1分。(4)2Al+2OH-+2H2O===2AlO+3H2↑AlO+CO2+2H2O===Al(OH)3↓+HCO(注:不要求写OH-+CO2===HCO)(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固体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内壁附着黑色固体。三个现象缺一个扣1分。专题讲座八 元素推断题的知识贮备和解题方法1.X、Y为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能形成化学式为X2Y3的物质,若X的质子数为m,则Y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 )A.m+1 B.m+3C.m+11 D.m+62.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B.Z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Y元素的大C.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4.已知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元素B、D在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D与A为同族元素,元素C与E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E,CE的水溶液不能发生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A>BB.C和E的单质可通过电解饱和的CE水溶液获得C.C与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5.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而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B、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相互发生反应。B、C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B.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D的单质制取漂白粉C.A、D两元素合成的化合物是A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D.C元素的单质称为硅石,是制作光缆的主要材料6.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已知X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ZA.X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B.工业上用电解Y和W组成的化合物来制备YC.Z、W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W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D.X、Y、Z、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WO47.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强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比Y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D.X的原子半径小于Y8.A、B分别为第三、四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①若A在第Ⅱ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②若A在第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的质量数为n,则Y和n的值是 ( )A.+18和2m+18 B.+8和2m+18C.+8和2m+36 D.+18和2m+36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根据同浓度的两元素含氧酸钠盐(正盐)溶液的碱性强弱,可判断该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根据同主族两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沸点高低,可判断该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C.根据相同条件下两主族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可判断两元素金属性的强弱D.根据两主族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判断两元素金属性的强弱10.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11. 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a b三 d e f g h iA.a、b、e、f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f>b>aB.h、i两种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h>iC.a、g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aD.d、e、f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12.(2010·课标全国卷,41改编)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10·福建理综,30)(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CrCln(H2O)6-n]x++xR-H―→Rx[CrCln(H2O)6-n]+xH+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将含0.001 5 mol [CrCln(H2O)6-n]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 0 mol·L-1 NaOH溶液25.00 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1】 C 【例2】 B【例3】 (1)Na P (2)F F (3)d (4)1s22s22p63s23p2【例4】 D 【例5】 D 【例6】 (1)1s22s22p63s23p4 (2)+2价 O2->Na+(或Na+(3)F>O>N > N原子的2p轨道电子数为半满状态,较稳定(4)N N HN3+OH-===N+H2O【例7】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2)H2O>HBr O>N(3)Br2+SO2+2H2O===H2SO4+2HBr(4)3FeBr2+22HNO3===3Fe(NO3)3+6HBrO3+13NO↑+8H2O 13NA【例8】 (1)D(2)第三周期第ⅢA族(3)次氯酸钙 ClO-+2H++Cl-===Cl2↑+H2O【例9】 C【例10】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4H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SiH4(g)+2O2(g)===SiO2(s)+2H2O(l)ΔH=-1 520.0 kJ·mol-1【例11】 (1)三 ⅥA HClO4(2)2 H-Cl H-S(3)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Cu2S+3O22Cu2O+2SO2 (4)2CO(g)+SO2(g)===S(s)+2CO2(g) ΔH=-270.0 kJ·mol-1真题重组·规范集训1.A 2.C 3.B 4.D 5.D 6.B 7.C 8.D 9.B 10.(1)放热 (2)H(3)HF、HCl、HBr、HI(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易得电子(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6)ad11.(1) 2Al+2OH-+2H2O===2AlO+3H2↑(2)16 原子晶体 (3)HCl (4)CO2(5)25%12.(1)二 ⅤA 弱 (2)1s22s22p63s23p4 大(3)Cu+2H2SO4(浓)CuSO4+SO2↑+2H2O课时规范训练1.D 2.B 3.D 4.A 5.D 6.B 7.B 8.C 9.C 10.A 11.B12.(1)2s22p4 V形 (2)2F2+2H2O===4HF+O2 (3)MgO 晶格能大(4)3∶1∶1 (5)紫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13.(1)①O>N>C>K ②离子晶体 sp③1∶1 (2)3d84s2 4(3)[CrCl(H2O)5]2+第2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____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③把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_列。(2)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短周期 长周期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元素种数 不完全周期,最多容纳32种元素,目前排了26种元素0族元素原子序数 86(3)族18列,16个族主族 列序 1 2 13 14 15 16 17族序号副族 列序 3 4 5 6 7 11 12族序号第Ⅷ族 第__________共3列0族 第______列(4)分区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__________区,分界线右上方为__________。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又表现____________的性质。3.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周期 能层数 每周期第一个元素 每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原子序数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二 2 3 [He]2s1 10 1s22s22p6三 3 11四 4 19五 5 37 [Kr]5s1 54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六 6 55 [Xe]6s1 86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26p64.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__族到______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1.下面的虚线框中每一列、每一行相当于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族和每一周期,但它的列数和行数都多于元素周期表。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用实线画出元素周期表第一至第六周期的轮廓,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和第Ⅷ族的轮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周期的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B.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相同C.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D.若发现了115号元素,则该元素肯定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 (1)元素周期表结构中隐含的两条规律:①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a.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b.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同侧时,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两侧时,四或五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10,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24;c.四、五周期的ⅡA与ⅢA族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1,六周期为25。②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a.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b.ⅡA族和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c.ⅢA~Ⅶ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2)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思维程序①首先要记熟每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0族元素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未发现)②比大小,定周期。若该原子序数比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小,则该元素与该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若该原子序数比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大,则该元素在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③求差值,定族数。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处于该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若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少1~5,则该元素处于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ⅢA~ⅦA族。对于过渡元素族序数的确定另行考虑。3.第三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是________;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其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有________,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C.位于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4D.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ⅢA族,则乙原子序数可能为x+19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__变化的规律。2.实质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具体表现形式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____ 逐渐____电子层数 ____ 逐渐____原子半径 逐渐____ 逐渐____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____阴离子逐渐____r(阴离子)__r(阳离子) 逐渐____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____→____(O、F除外)负化合价=__________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O、F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阳离子氧化性逐渐____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阴离子还原性逐渐____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____ 逐渐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4. 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置换出B,则A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③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对应的是Fe2+,而不是Fe3+)。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⑤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不活泼。(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根据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A能置换出B,则A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⑤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⑥最高价含氧酸形成的盐(同种阳离子)碱性越弱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5.(1)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大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弱 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 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⑨还原性:Cl-<S2-(2)有三种金属元素A、B、C,在相同条件下,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若将A、C相连后投入稀硫酸中,发现C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 c d3 a b e 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8.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B.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D.Z的化学活泼性一定比X的强 (1)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2)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考点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未知元素2.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1)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Mg>Al,Ca>Mg,则碱性Mg(OH)2____Al(OH)3,Ca(OH)2____Mg(OH)2(填“>”、“<”或“=”);(2)推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如:已知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推知Be(OH)2____溶;再如:已知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未学元素砹(At)应为____色固体,与氢____化合,HAt____稳定,水溶液呈____性,AgAt____溶于水等。3.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1)半导体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如:Si、Ge、Ga等。(2)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S、P、As等。(3)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Fe、Ni、Rh、Pt、Pd等。9.已知钍(Th)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Th→X+α,生成的X是与钫(Fr)同周期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X的推断错误的是 ( )A.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B.X的碳酸正盐不溶于水C.X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D.X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高考常常借助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形式考查理论、考查实验,体现了高考的创新设计与能力考查。【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 、 、 ,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 、B中加Na2CO3、C中加 ,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例2】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可燃性气体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用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6)请你补充两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特别说明 以上方法仅适用于主族元素。【例3】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C.Z>X>Y D.Z>Y>X规律方法 以上规律对于原子、离子之间的半径比较均适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同周期中相邻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具有可比性,因测定依据不同。【例4】 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 B.S2->Cl->Na+>Al3+C.Na<Mg<Al<S D.Cs<Rb<K<Na“序、层”规律和“序、价”规律的应用1.“序、层”规律(1)若一种阳离子与一种阴离子电子层数相同,则“阴前阳后”,阴离子在前一周期,阳离子在后一周期,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2)同周期元素的简单阳离子与阴离子相比,阴离子原子序数大。2.“序、价”规律在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主要化合价的数值在奇偶性上一般一致,“价奇序奇,价偶序偶”。【例5】 X和Y是短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化合物X2Y3,若Y的原子序数为n,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 A.n-8 B.n-3C.n-1 D.n+5【例6】 X、Y、Z是三种主族元素,如果Xn+阳离子与Yn-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n-阴离子半径大于Yn-阴离子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Z>X>Y B.X>Y>ZC.Z>Y>X D.X>Z>Y高考题组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2011·山东理综,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2.(2011·山东理综,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3.(2011·江苏,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4.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5.(2008·四川理综,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6.(2008·全国理综Ⅰ,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高考题组二 元素周期律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同周期主族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 )(2011·天津理综,2B)(2)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 )(2011·天津理综,2C)(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 )(2011·天津理综,2D)(4)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2011·安徽理综,11B)(5)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 )(2011·四川理综,8D)(6)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 )(2010·山东理综,11B)(7)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 )(2010·山东理综,11C)8.(2011·福建理综,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9.(2011·重庆理综,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Li、Na、K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10.(2010·全国理综Ⅰ,6改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11.(2010·上海,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 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元素的金属性X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12.(2011·四川理综,26)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 mol·L-1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请回答下列问题:(1)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戊的单质与X反应生成的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4)写出少量Z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右图电解M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使用要准确、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考生答卷案例——找错纠错失分原因分析第一:元素虽然推断正确,由于不能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不正确失分较多。第二:机械模仿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忽视具体的装置图的特点,化学反应原理运用不准确。解决方案与规范指导:高考现场:用铅笔标出要求如“单质”,装置中阴、阳极以及电极周围的主要产物。复习时:平时要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准确理解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和规范书写方法。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必修2P19-2)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2.(必修2P19-3)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3.(必修2P28-4)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B.氢氧化铷是弱碱C.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4.(必修2P29-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S>O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5.(必修2P28-1)下表列出了A~R 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二 E F三 A C D G R四 B H(1)这9种元素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R________,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pH______7。(5)H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色。(6)G元素和H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__________。能力提升训练1.早在2007年3月21日,我国就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2.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3.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B.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7C.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D.X、Y、Z一定为短周期元素4.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5.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2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是 ( )A.Be、Na、Al B.B、Mg、SiC.O、P、Cl D.C、Al、P6.X、Y、Z、M是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与M、X与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原子少1。M是同周期中半径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YO3B.Z和M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它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盐C.X、Y、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沸点最高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Y>X>Z>M7.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测定HF、HCl熔点、沸点 比较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B 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C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Na2SO3两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 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比较氨水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8. 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C.X不可能为第一周期元素D.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8、18、32、32C.第四周期由左至右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只有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④>③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大于⑥,与氢键无关C.元素⑤的单质与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时,参加反应的⑤单质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元素④、⑦、⑨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元素符号 X Y Z R T原子半径(nm) 0.130 0.090 0.102 0.118 0.073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B.离子半径:T2->X2+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R>XD.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容易程度:Z>T12.今有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X>Y>Z>W,X、Y、Z处于同一周期,Z、W处于同一主族,X、Y、Z原子序数之和为4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B.Z一定位于第ⅦA族C.若X、Y、W形成的化合物为XYW2,则其水溶液显碱性D.X与足量的W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X2W13.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中的4种。X、Y同周期,Y、Z同主族,Zn-与W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合物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A为液体,B、C、E、G为气态化合物,且A、C、G均为直线形分子;D是由元素W、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1)元素W的名称________,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A的电子式__________。(2)写出D、E的化学式:D__________、E________。(3)①已知38 g A与Y完全反应生成B、C时放出a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a.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b.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c.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中子数2.(1)①原子序数 ②电子层数 7 ③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18(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 8 8 18 18 32 2 10 18 36 54(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ⅠB ⅡB 8、9、10 18(4)①铝、锗、锑、钋 硼、硅、砷、碲、砹 ②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区 ③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Ne]3s1 18 1s22s22p63s23p6 [Ar]4s1 3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1)ⅢB ⅡB (2)六 (3)七考点二1.原子序数 周期性2.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增大 增大 相同 增多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 增大+1 +7 -(8-主族序数) 主族序数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减弱考点三2.(1)> > (2)难 有 难 不 酸 不深度思考1.2.D3.Si 3、19 H、Be、Al C、S Li4.B5.(1)③④⑤⑥⑦⑧⑨ (2)B>A>C6.B 7.D 8.A 9.C规律方法·解题指导【例1】 (1)钾 铝(2)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3)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4)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5)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例2】 (1)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 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AlCl3溶液(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③ A 2Na+2H2O===2NaOH+H2↑① B④ D Mg+2HCl===MgCl2+H2↑⑤ C 2Al+6HCl===2AlCl3+3H2↑⑥ E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 F H2S+Cl2===2HCl+S↓(4)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5)Na、Mg、Al、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6)方案一:测定0.1 mol·L-1的Na2SiO3、Na3PO4的pH,由此判断两种盐溶液的水解能力,得出硅酸、磷酸两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方案二: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例3】 D 【例4】 B 【例5】 A 【例6】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1.A 2.C 3.A 4.C 5.C 6.D 7.(1)√ (2)× (3)× (4)× (5)× (6)× (7)×8.B 9.D 10.A 11.D 12.(1)(2)N N(3)2∶3(4)H++AlO+H2O===Al(OH)3↓(5)NaCl+H2O===NaClO+H2↑先变红后褪色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B 2.C 3.D 4.A5.(1)Na K Mg Al C O Cl Br Ar Ar(2)Al(OH)3+OH-===AlO+2H2O(3)r(K)>r(Na)>r(Mg)(4)H2O 2K+2H2O===2KOH+H2↑ >(5)NaBr 黄 (6)18能力提升训练1.A 2.D 3.D 4.B 5.C 6.B 7.D 8.D 9.C 10.B 11.B 12.C 13.(1)钙 ··C··(2)CaO CO (3)①CS2(l)+3O2(g)===CO2(g)+2SO2(g) ΔH=-2a kJ·mol-1②CaC2+2H2O―→C2H2↑+Ca(OH)214.(3)Cl b (4)H2CO3 弱酸性(2)H++AlO+H2O??Al(OH)3??Al3++3OH-(3)F c (4)Al 具有金属性大题冲关滚动练之五——元素推断题1.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请你从所学的知识出发,归纳出四组符合上述要求的X、Y、Z、W的组合。X Y Z W 备注(1) W为单质(2) W为酸(3) W为碱(4) W为氧化物2.(2010·全国理综Ⅱ,28)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的化学式是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H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3.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16,X2、Y2、Z2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它们均为工业合成某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其流程如下:已知:①一定条件下,X2与Y2能反应生成A,X2与Z2能反应生成B;②B和C分子均为常见的10电子微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2与Z2可制成新型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石墨制成,通入的气体在电极表面放电,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B吸收C后形成的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由C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3种化合物A、B、C均含短周期元素R,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C(1)若A由第三周期2种元素组成。常温下,0.1 mol·L-1 X溶液的pH=13,则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中阴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常温下A、B、C、X均为气态物质,1 mol A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约为1.806×1024,X为单质,A与X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A与C反应可消除C对大气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D和E各有如下表所示的电子层结构。在一般情况下,B元素的单质不能与A、C、D、E元素的单质化合。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次外层电子数D x x+4E x+1 x+4按要求填空:(1)各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和E两者的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工业上制取单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与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与F形成E的最高价化合物,0.25 mol该固体物质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并放出a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A、B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A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CA3;B与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请回答:(1)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有多种,其中一种分子含10个电子,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2)化合物甲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且甲为无机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3)由A、C、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2A6E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写出该化合物第一步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胶态磁流体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用途,而纳米级Fe3O4是磁流体中的重要粒子,其制备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①将化合物CA3通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两种碱,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反应生成的两种碱继续作用得到Fe3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无中子。(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微粒,它们均为-1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0 g丁单质在足量的乙单质中完全燃烧放出37.0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X Y Z W(1) C CO CO2 O2(2) Na2CO3 NaHCO3 CO2 HCl(3) AlCl3 Al(OH)3 NaAlO2 NaOH(4) NaOH Na2CO3 NaHCO3 CO22. (1)HCl NH4Cl (2)Cu+Cl2CuCl2(3)2Mg+CO22MgO+C (4)NO O2(5)2H2S+3O22H2O+2SO2(6)CH4(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1)第二周期第ⅥA族(2)H2+2OH--2e-===2H2O(3)大于 NH3·H2O??NH+4+OH-(或NH3+H2O??NH3·H2O??NH+4+OH-)(4)4NH3+5O24NO+6H2O4.(1)第三周期第ⅢA族 Al(OH)3+OH-===AlO+2H2O(2)4NH3+5O24NO+6H2O8NH3+6NO27N2+12H2O(2)若常温下A、B、C、X均为气态物质,X为单质,则X为O2,1 mol A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约为1.806×1024,则A为NH3,B为NO,C为NO2。5.(1)Al P PH3(2)SiO2+2CSi+2CO↑(3)Al(OH)3+OH-===AlO+2H2O(4)PCl5(s)+4H2O(l)===H3PO4(aq)+5HCl(aq) ΔH=-4a kJ·mol-16.(1)(2)NH4HCO3或(NH4)2CO3(3)N2H2+6+H2O??[N2H5·H2O]++H+(4)①Fe2++2Fe3++8NH3+8H2O===Fe(OH)2↓+2Fe(OH)3↓+8NH+4②Fe(OH)2+2Fe(OH)3===Fe3O4+4H2O7.(1)S2-+H2O??HS-+OH-HSO+H+===SO2↑+H2O(2)3S+6OH-===2S2-+SO2-3+3H2O(3)HS-+OH-===S2-+H2O(4)S(s)+O2(g)===SO2(g)ΔH=-296.0 kJ·mol-1第1讲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考点一 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2.将下列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3.微粒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Z)=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质量数(A)=__________(Z)+________(N);(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Rn具有放射性,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136 B.50 C.86 D.2222.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D3O+ B.Li+ C.OD- D.OH-3.现有bXn-和aY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A.b-m-n B.b+m+nC.b-m+n D.b+m-n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性质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4.如下是四位同学学习原子结构知识后,对这节内容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5.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B.Bi和Bi互为同位素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6.有关H、D、T、HD、H2、D+、H-这七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位素 B.是七种氢元素C.电子数相同 D.HD和H2均是单质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6O、18O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D和T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2)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3)同位素:“位”即核素的位置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的位置。(4)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H与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C与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C与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H与C。考点三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________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________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________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__________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__________的顺序升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____________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原子轨道 轨道形状 轨道个数sp特别提醒 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x、py、p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相反。两个推论:a.每一电子层的轨道数为n2,则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b.s亚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p亚层最多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最多容纳10个电子,f亚层最多容纳14个电子。(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________(p6、d10、f14)、________(p3、d5、f7)和________(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3.表示原子结构的常用化学用语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表示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有多种,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1)原子结构示意图只能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如 。(2)核组成式:如O,侧重于表示原子核的结构,它能告诉我们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并不能反映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3)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③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例如:电子排布式:如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它能告诉我们氧原子核外的电子分为2个电子层,3个能级,并不能告诉我们原子核的情况,也不能告诉我们它的各个电子的运动状态。(4)价电子排布式:如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价电子排布式能反映基态原子的能层数和参与成键的电子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8.完成下表,理解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符号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 …最多容纳电子数 … …特别提醒 (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4)我们一定要记住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9.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与简化电子排布式原子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NClCaFeCu特别提醒 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序,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如Fe:1s22s22p63s23p63d64s2正确;Fe:1s22s22p63s23p64s23d6错误。10.按要求用两种化学用语表示基态铁原子和三价铁离子,并回答问题。Fe Fe3+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1)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可能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通过比较、归纳,分别说出两种不同化学用语所能反映的粒子结构信息。11.下列各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 )A.1s22s12p1 B.1s22s22p33s1C.1s22s22p63s14s1 D.1s22s22p63s23p64s112.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 )A.0 B.2 C.5 D.8寻找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方法1.10电子微粒2.18电子微粒CH3—CH3、H2N—NH2、HO—OH、F—F、F—CH3、CH3—OH……【例1】 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电子式: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1)A元素是______、B元素是______、C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规律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Ca;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有:He、C、S。【例3】(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②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 A、B、C、D、E、F代表6种元素。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则n=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例5】 请完成下列各题:(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种。(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6】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P原子:1s2 Q原子:2s2B.P原子: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Q原子:N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C.P原子:2p亚层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Q原子:3p亚层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D.P原子:最外电子层L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Q原子:最外电子层M层上也只有一个空轨道高考题组一 元素、核素、同位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 )(2011·山东理综,9C)(2)S2-的结构示意图: ( )(2011·江苏,2B)(3)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 ( )(2011·江苏,2C)(4)N2的电子式:N N ( )(2011·江苏,2A)(5)Cl-的结构示意图为 ( )(2010·课标全国卷,7D)(6)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 ( )(2010·课标全国卷,7C)(7)D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 )(2010·江苏,2C)(8)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 )(2011·天津理综,2A)2.(2009·广东,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Sm与Sm互为同位素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3.(2010·山东理综,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12 L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4.(2009·全国理综Ⅱ,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5.(2008·广东,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和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C.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高考题组二 原子结构中基本微粒之间的相互关系6.(2008·全国理综Ⅱ,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m) molB.(A-N) molC.(A-N) molD.(A-N+m) mol高考题组三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7.[2010·福建理综-30(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8.[2010·课标全国卷一41(1)]W(O)元素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9.[2010·江苏-21A(2)节选]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10.[2010·海南,19(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1·福建理综-30(1)改编]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1·山东理综-32(1)改编]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个。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必修2P11-4)放射性同位素钬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32 B.67 C.99 D.1662.(必修2P28-3)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和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e和Se互为同位素B.Se和Se都含有34个中子C.Se和S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Se和Se含有不同的电子数3.(必修2P28-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C.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4.(必修2P11-5)在Li、Li、Na、Mg、C、N中:(1)__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位素;(2)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能力提升训练1.下列各项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原子C.M层全充满而N层排布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2.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钠的原子半径C.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5.有X和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质子数一定相等,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6.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57 B.47 C.61 D.2937.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C.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⑤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⑥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数必相等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9.若某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10.设X、Y、Z代表3种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1)写出X、Y、Z三种元素的名称X________,Y____________Z________。(2)写出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完成下列各题:(1)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该周期的元素种数是________;(2)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族,该族的非金属元素种数是________;(3)根据“相关链接”介绍的知识,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区,该区包括______________族的元素。12.A、B、C、D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中只有C为金属元素;A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D属于同主族;C、D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B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3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2)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写出C2B2与A2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D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化学方程式证明B元素的得电子能力强于D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B、C两种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B元素单质和氢化物的电子式,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化物____________。14.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A、B、C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的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其水溶液呈________性。(3)请写出与A2C和BA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粒子的符号(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4)写出由B、C元素组成的元素原子质量比为n(B)∶n(C)=7∶12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C-D+E↑②B++C-―→2D(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Y、Z、W,已知:①X与Z、Y与W分别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②X与Y能形成X2Y、X2Y2两种共价化合物;③Y的阴离子(单核)与Z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都为10;④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X、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2)Z与W的离子半径大小为Z________W(填“>”、“<”或“=”)。(3)Z与W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显________性(填“酸”或“碱”),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元素 原子 化学2.3.(1)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 中子数 (3)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考点二1.核电荷数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中子数2.中子数 质子数 几乎完全相同 差异较大考点三1.(1)能量 能量 (2)能量 s、p、d、f s、p、d、f E(s)2.(2)2 自旋状态 (3)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自旋状态 全满 半满 全空深度思考1.B 2.D 3.B 4.C 5.B 6.D 7.D8.(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2 8 18 32 2n29.原子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N 1s22s22p3 [He]2s22p3Cl 1s22s22p63s23p5 [Ne]3s23p5Ca 1s22s22p63s23p64s2 [Ar]4s2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Ar]3d64s2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Ar]3d104s110.Fe Fe3+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Ar]3d64s2 [Ar]3d5(1)2 4s上的2个电子和3d上的1个电子(2)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地反映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层数及各能层上的电子数。电子排布式:能直观地反映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和各能级上的电子数。11.D 12.B规律方法·解题指导【例1】 (1)(2)①HS-+OH-===S2-+H2O②OH->S2-【例2】 (1)K Cl S (2)HCl (3)F2(4)H2S HH (5)H2O2(答PH3也可) (6)C2H6【例3】 (1) (2)①原子 ②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③Al(OH)3+3H+===Al3++3H2O【例4】 (1)C或O (2)Cl K(3)Fe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4)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5)2 2p【例5】 (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例6】 D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1.(1)× (2)× (3)√ (4)× (5)× (6)√ (7)√ (8)×2.A 3.D 4.D 5.A 6.A 7.3d84s2 48.2s22p49.1s22s22p63s23p63d1010.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11.2s22p312.2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1.A 2.A 3.C4.(1)63Li 73Li(2)14 6C 14 7N (3)2311Na 2412Mg能力提升训练1.C 2.D 3.C 4.C 5.C 6.A 7.C 8.B 9.B10.(1)钾 氯 氧 (2)OH-+H+===H2O11.(1)四 18 (2)ⅢA 1(3)p ⅢA~ⅦA、012.(1)H (2)离子键、共价键2Na2O2+2H2O===4Na++4OH-+O2↑(3)S2->O2->Na+>H+(4)2H2S+O2===2H2O+2S↓13.(1)H N Mg P(3)N2+3MgMg3N2(4)14.(1) (2)硝酸铵 酸 (3)NH OH-(其他正确答案也可)(4)N2O315.(1)NH+OH-H2O+NH3↑H3O++OH-===2H2O(2)CH4、HF、Ne(任写两种)(3)Na+、Mg2+、Al3+(任写两种)16.(1) Na+[H]- (2)< (3)碱 S2-+H2O??HS-+OH-(eq \o\al(A,Z)X)第3讲 高考热点——电离能与电负性[考纲要求] 1.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2.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考点一 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__________,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____。由气态+1价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2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I2)。以下I3、I4等可以依此类推。逐级电离能逐步增大。2.知识规律(1)由中性原子失去的第一个电子,是指从基态原子中失去处于最高能级的那个电子。一般电子所处轨道的轨道能级随电子层数n的增大而升高,而电离能却随之降低,即表示该电子越容易失去。(2)用元素的I1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I1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元素的电离能表征原子核外电子的行为,因而它必定呈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地,同一周期元素的I1基本上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同一主族元素的I1从上到下一般趋于减小,这些都和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一致。有时候也有一些反常和交错的现象,这跟过渡元素和镧系元素半径的收缩或出现轨道全充满、半充满状态等因素有关。如:在比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时,要注意第ⅡA族和第ⅤA族较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大。1.下列元素中哪一个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 A.Be B.B C.C D.N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A.ns2np3 B.ns2np5C.ns2np4 D.ns2np63.比较硼、氮、氧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考点二 电负性1.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____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__的能力越____。2.标准以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______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3.变化规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__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__________,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4.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 )A.Li、Na、K B.N、P、AsC.O、S、Cl D.Si、P、Cl5.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OC.P6.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电负性(用χ表示)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元素 H Li Be B C N O F电负性 2.1 1.0 1.5 2.0 2.5 3.0 3.5 4.0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K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3 3.0 0.8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________;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________<χ<________。(2)根据表中的所给数据分析,同主族内的不同元素χ的值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元素电负性χ的大小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同周期内不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个别元素的I1出现反常现象。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I1(氮)>I1(氧) B.I1(氟)C.I1(镁)I1(镁)2.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3.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B.第一电离能:NaC.电负性:Na>Mg>AlD.还原性:Na>Mg>Al4.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A.①②⑦ B.③④⑥ C.③⑤ D.③④⑤⑥⑦5.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 )A.元素氮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氧的第一电离能B.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6.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B.具有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23p1 ②3s23p2③3s23p3 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1)下列________(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①a、c、h ②b、g、k ③c、h、l ④d、e、f(2)如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②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锂 X Y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失去第二个电子 7 296 4 570 1 820失去第三个电子 11 799 6 920 2 750失去第四个电子 9 550 11 600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元素,则该元素属于________区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所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③Y是周期表中________族元素。④以上13种元素中,________(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8.高考题组合填空(1)[2010·山东理综,32(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2)[2011·新课标全国卷-37(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3)[2011·福建理综-30(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9.电离能是指由蒸气状态的孤立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需要的能量。从中性原子中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I1),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二电离能(I2),依次类推。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I1~I3的值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稀有气体元素有__________,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__,显二价的金属是________。附表 各元素的电离能元素 I1/eV I2/eV I3/eVA 13.0 23.9 40.0B 4.3 31.9 47.8C 5.7 47.4 71.8D 7.7 15.1 80.3E 21.6 41.1 65.210. 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可以用电负性χ表示。下表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χ值: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χ值 0.98 1.57 2.04 2.55 3.04 3.44元素符号 F Na Mg Al P Sχ值 3.98 0.93 1.31 1.61 2.19 2.58(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元素的电负性与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推测,周期表所列元素中除放射性元素外,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3)若NCl3最初水解产物是NH3和HClO,则χ(Cl)的最小范围:________<χ(Cl)<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若已知χ(P)<χ(Cl),则PCl3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规范训练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3.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C.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4.已知:元素X的电负性数值为2.5,元素Y的电负性数值为3.5,元素Z的电负性数值为1.2,元素W的电负性数值为2.4。你认为上述四种元素中,哪两种最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 )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5.X、Y、Z均为第三周期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关于X、Y、Z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序数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均为XB.元素X与元素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元素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D.元素Y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强酸性6.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lCl3为离子化合物B.P 与Cl可形成共价键C.SiCl4为离子化合物D.K与Mg形成共价键7.O、S、As 三种元素比较,正确的是 ( )A.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B.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C.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D.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8.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可能大于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强于Hm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大于Y的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N、O、F电负性依次增大C.P、C、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10.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①E(砷)>E(硒) ②E(砷)③E(溴)>E(硒) ④E(溴)(3)估计1 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的取值范围:________(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电离能是指1 mol气态原子(或阳离子)失去1 mol电子形成1 mol气态阳离子(或更高价气态阳离子)所需吸收的能量。现有核电荷数小于20的元素A,其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示(I1表示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的电离能,In表示原子失去第n个电子的电离能。单位:eV)序号 I1 I2 I3 I4 I5 I6电离能 7.644 15.03 80.12 109.3 141.2 186.5序号 I7 I8 I9 I10 I11 …电离能 224.9 266.0 327.9 367.4 1761 …(1)外层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________(填“大”或“小”)。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再失去电子时,电离能越________(填“大”或“小”)。(2)上述11个电子分属________个电子层。(3)去掉11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______个电子。12.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电负性χ来表示,χ值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化合物中形成带有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χ值:元素 Li Be B C O Fχ值 0.98 1.57 2.04 2.55 3.44 3.98元素 Na Al Si P S Clχ值 0.93 1.61 1.90 2.19 2.58 3.16(1)通过分析χ值变化规律,确定N、Mg的χ值范围:________<χ(Mg)<________,________<χ(N)<________。(2)推测χ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短周期元素的χ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SC6H5ONH2其中S—N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__________(写原子名称)。(4)预测元素周期表中,χ值最小的元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13.(2009·安徽理综,25)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_(填“强”或“弱”)。(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ΔH=-272.0 kJ·mol-12X(s)+O2(g)===X2O3(s)ΔH=-1 675.7 kJ·mol-1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最低能量 I kJ·mol-1考点二1.吸引键合电子 吸引键合电子 强2.4.03.小于1.8 大于1.8 增大 减小深度思考1.D 2.C3.B4.D5.A 6.(1)F 0.8 1.2 (2)从上到下χ值减小 元素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反之亦然 (3)共价键 因为AlCl3中Cl和Al的电负性差值为1.5,而Br的电负性小于Cl,所以AlBr3中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5专题集训·能力提升1.A 2.C 3.D 4.B 5.D 6.D 7.(1)①④ (2)①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后即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a s Na2O和Na2O2 ③ⅢA ④m8.(1)C>H>Si(2)1s22s22p1 N +3(3)N>O>C9.BCD E B D10.(1)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2)Cs+[]-(3)2.58 3.04 PCl3+3H2O===3HCl+H3PO3[或P(OH)3]课时规范训练1.A 2.A 3.C 4.C 5.A 6.B 7.A 8.B 9.C10.(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小周期性(2)①③ (3)485 738 (4)10号元素为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11.(1)小 大 (2)3 (3)112.(1)0.93 1.61 2.55 3.44(2)同周期(主族)元素中,χ值大,其原子半径越小 周期性(3)氮原子 (4)第六周期第ⅠA族13.(1)二 ⅤA 弱(2)1s22s22p63s23p4 大(3)Cu+2H2SO4(浓)CuSO4+SO2↑+2H2O(4)3FeO(s)+2Al(s)===Al2O3(s)+3Fe(s) ΔH=-859.7 kJ·mo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专题讲座八.doc 第五章 大题冲关滚动练之五.doc 第五章 第1讲.doc 第五章 第2讲.doc 第五章 第3讲.doc 第五章 第4讲.doc